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18)

作品数:77 被引量:413H指数:12
相关作者:万方浩傅建炜彭正强金启安孟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叶甲
  • 20篇莲子草
  • 16篇空心莲子草
  • 15篇跳甲
  • 15篇莲草直胸跳甲
  • 12篇萤叶甲
  • 12篇种群
  • 12篇广聚萤叶甲
  • 11篇心叶
  • 11篇椰心叶甲
  • 11篇豚草
  • 11篇物防
  • 10篇生物防治
  • 9篇苹果
  • 9篇繁殖
  • 8篇苹果绵蚜
  • 8篇绵蚜
  • 7篇烟粉虱
  • 7篇入侵
  • 7篇粉虱

机构

  • 40篇中国农业科学...
  • 16篇中国热带农业...
  • 13篇福建省农业科...
  • 1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0篇山东省农业科...
  • 10篇青岛农业大学
  • 9篇海南大学
  • 7篇湖南省农业科...
  • 7篇湖南科技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学研究院
  • 2篇河北科技师范...
  • 2篇温州科技职业...
  • 2篇扬州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江苏丘陵地区...

作者

  • 29篇万方浩
  • 12篇傅建炜
  • 10篇金启安
  • 10篇彭正强
  • 8篇史梦竹
  • 8篇覃伟权
  • 8篇孟玲
  • 7篇周洪旭
  • 7篇陈青
  • 7篇刘雨芳
  • 7篇唐超
  • 7篇李保平
  • 7篇刘文海
  • 7篇蔡笃程
  • 7篇温海波
  • 5篇李建宇
  • 5篇陈磊
  • 5篇周忠实
  • 5篇于毅
  • 5篇彭梅芳

传媒

  • 16篇生物安全学报
  • 8篇昆虫学报
  • 7篇中国生物防治
  • 5篇植物保护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昆虫知识
  • 3篇山东农业科学
  • 3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华东昆虫学报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杂草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3
  • 6篇2012
  • 18篇2011
  • 17篇2010
  • 19篇2009
  • 18篇2008
  • 5篇2007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苹果绵蚜蚜小蜂——对苹果绵蚜有控制潜能的寄生蜂被引量:9
2008年
苹果绵蚜蚜小蜂是苹果绵蚜的重要寄生蜂。本文综述了苹果绵蚜蚜小蜂的研究概况,包括该寄生蜂的引种与分布、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控制效果与影响因素、重寄生蜂及合理利用等,指出应加快苹果绵蚜蚜小蜂的规模化生产,充分发挥其对苹果绵蚜的控制作用。
马明郭建英谭秀梅孙立宁周洪旭万方浩
关键词:苹果绵蚜
昆虫冷驯化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昆虫耐寒性强弱决定其种群的发生、扩散和分布,因此低温胁迫下昆虫的抗寒对策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领域。冷驯化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耐寒策略,可显著增强昆虫的耐寒性。本文论述了冷驯化的2种基本形式:快速冷驯化和长时冷驯化,明确了二者在提升昆虫耐寒性中的作用;并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概述了冷驯化的作用机制,如组织和细胞水平的特异性,低分子量抗冻保护剂的产生,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及功能,以及阻止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潜在机理等;讨论了不同研究方法所引起的结果差异性,并强调了冷驯化作用机制的整体效益和综合效益。最后通过分析2种冷驯化形式的联系与区别,以期较为全面地阐明昆虫冷驯化的潜在机制。
孔璐郭建英周忠实万方浩
关键词:冷休克热休克蛋白
害虫遗传防治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被引量:3
2015年
作为防治或根除重大害虫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害虫遗传防治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综述了不育昆虫技术、雌性致死系统和昆虫显性致死技术等经典害虫遗传防治策略的发展历史、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近年来,许多新的分子生物手段被不断提出并整合到害虫遗传防治策略中,包括归巢核酸内切酶基因、锌指核酸酶、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CRISPR/Cas9系统、Medea元件、Killer-Rescue系统、Wolbachia-细胞质不亲和性系统等。基于这些新的工具手段,许多国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启动了下一代害虫遗传防治项目。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需要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害虫遗传防治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从而实现本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和外来入侵生物的有效狙击,确保我国未来的粮食和生态安全。
严盈万方浩
关键词:染色体移位转座子
昆虫遗传转化品系的常用标记
2015年
遗传转化标记是将遗传修饰昆虫从野生型种群中分辨出来的根据,遗传转化昆虫的鉴定、转化品系的维持及其遗传稳定性的监测都依赖于可靠的标记系统,发展易于应用和监测的转化标记能够极大地促进害虫遗传防治的相关研究。用于遗传修饰昆虫的转化标记主要有昆虫眼睛颜色标记基因、抗药性标记基因和荧光蛋白标记基因等。非果蝇类昆虫首个遗传转化品系的鉴定是通过眼睛颜色突变而实现,但大多数昆虫物种没有可用的突变体或缺少相应基因的信息,从而限制了眼睛颜色标记的应用。抗药性基因标记虽然能够通过对转化昆虫进行集体选择而大幅度提高筛选转化体的效率,但由于其鉴定的准确性不高且存在安全性问题,未得到广泛应用。荧光蛋白标记基因的发展则显著拓宽了能够转化的昆虫种类。从水母分离的绿色荧光蛋白(GFP)经突变方法获得了多种不同荧光性质的突变体,经人为修饰后与适宜的强启动子构成转化标记载体,能够有效鉴定更多昆虫物种的遗传转化个体,其中应用较多的是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此外,从珊瑚属海葵中分离得到的红色DsRed标记基因提供了多样化的红色荧光蛋白选择,在某些生物中DsRed与GFP联合应用的表现明显优于GFP突变体,所以其应用前景也非常广泛。本文着重从眼睛颜色、抗药性和荧光蛋白等3个方面阐述了标记基因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申建茹严盈武强李建伟张桂芬万方浩
蕉斑镰刀菌3-26菌株产孢条件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通过液体摇瓶及固体浅盘产孢试验,比较了蕉斑镰刀菌32-6菌株在不同液体培养基中的产孢量,同时以绿豆汤和廉价固体基质(麦麸与米糠)分别作为液体和固体发酵基质,确定了发酵所需的参数。结果表明,绿豆汤培养基液体摇瓶产孢条件为28℃、初始pH8.0、初始接种量体积分数为1%(每mL母液1×106个孢子)、培养5d时,产孢量最大;固体浅盘产孢条件为28℃、初始pH8.0、初始接种量质量体积比为50∶1(g·mL-1)(每mL母液1×106个孢子)、麦麸与米糠的质量比为5.41∶1、基质含水量在63%-65%、培养9d时,产孢量达最大值。
庄义庆乔广行王源超何东兵郑小波
关键词:水花生生物防治产孢条件
生物与化学方法对空心莲子草的控制作用差异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苋科Amaranthaceae,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多年生宿根水陆两栖草本植物,国内地方俗称水花生、喜旱莲子草、革命草、猪笼草等,起源于南美...
傅建炜马明勇郭建英李彦宁罗源华万方浩
关键词:空心莲子草
文献传递
广聚萤叶甲地理种群间交配选择及子代的发育表现
2011年
为探究分布于我国不同地域的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种群之间的分化现状,本文对来自南京、长沙和福州等3个地理种群的交配选择行为及杂交后代发育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观察的6 h内南京种群与福州种群间个体发生交配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种群内雌雄个体间的交配),但南京种群与长沙种群个体间发生交配的概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南京和福州种群的雄性与同种群雌性交配选择次数显著多于与异种群雌性交配的次数,但南京与长沙种群间个体交配的次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3个地理种群间个体杂交后代在卵孵化率、幼虫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等发育特性上与对照(种群内个体自交)无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广聚萤叶甲南京种群与福州种群间在个体交配行为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配前隔离。
马立彬李保平孟玲
关键词:种群分化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生物入侵
豚草和苍耳上广聚萤叶甲的寄主选择和取食量比较被引量:4
2011年
为探究豚草与苍耳上的广聚萤叶甲种群是否存在分化,对来自这两种植物上的叶甲(分别称为"豚草叶甲"和"苍耳叶甲")进行了选择性试验,并测定了其对5种近缘植物的取食量。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群来源不同的叶甲对豚草和苍耳的选择偏好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豚草叶甲更偏好豚草,而苍耳叶甲相对更偏好苍耳。对广聚萤叶甲成虫取食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对不同测试植物的取食量随来源寄主植物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两群叶甲对向日葵的取食量存在显著差异,但对其他植物的取食量均无显著差异。豚草叶甲对豚草的取食量显著大于对其他测试植物的取食,24 h平均取食量达51.27 mm2,而对其他4种植物的取食量无显著差异,均低于40 mm2;苍耳叶甲取食豚草的量为52.24 mm2(24 h),与取食向日葵和三裂叶豚草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大于取食苍耳和菊芋的量,取食后两种植物的量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苍耳属植物可能是广聚萤叶甲除豚草外的另一潜在寄主植物。
刘晓孟玲李保平
关键词:豚草苍耳寄主专一性
利用光谱特征评价莲草直胸跳甲对空心莲子草的控制效果
莲草直胸跳甲取食会引起空心莲子草冠层光谱发生变化,在可见光区绿光波段(中心波长约560 nm )和近红外波段(中心波段810 nm),空心莲子草冠层光谱反射率随莲草直胸跳甲密度的增加逐渐下降,而在红光波段(中心波长约66...
史梦竹李建宇傅建炜郭建英
关键词:莲草直胸跳甲空心莲子草冠层光谱
文献传递
短时高温对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存活及繁殖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采用短时高温处理研究了40~47℃高温对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 Selma & Vogt成虫存活以及40~44℃对雌成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处理1h后,随着温度的上升,莲草直胸跳甲雌雄成虫的存活率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44℃时,雌成虫的存活率开始显著高于雄成虫;处理温度为40℃时,雌雄成虫存活率也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7h时,雌成虫的存活率开始显著高于雄成虫。此外,雌成虫致死90%的温度和时间分别高于雄成虫1.31℃和1.29h,均表明雌成虫的耐热能力比雄成虫强,但差异仅在胁迫强度偏大时表现为显著;(2)40~44℃短时高温影响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的繁殖。与对照处理相比,40、42和44℃高温处理1h后,雌成虫的寿命和产卵量变化不显著,但均引起了其产卵前期的延长和10日龄成虫产卵停滞,44℃时,平均停滞时间达2.62d,子代卵的孵化率则从40℃的88.67%下降到44℃的79.84%,44℃时显著低于对照。
陈磊蔡笃程陈青唐超彭正强金启安温海波
关键词:莲草直胸跳甲高温存活繁殖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