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205301)

作品数:91 被引量:452H指数:10
相关作者:余林李大光刘国光黄慧民郑育英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理学
  • 29篇化学工程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电气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9篇催化
  • 20篇纳米
  • 17篇光催化
  • 11篇催化剂
  • 10篇ZRO
  • 9篇分子
  • 9篇TIO2
  • 8篇固相
  • 8篇光催化活性
  • 8篇分子筛
  • 8篇催化活性
  • 7篇甲基
  • 7篇甲基橙
  • 7篇TIO
  • 6篇氧化钛
  • 6篇配合物
  • 6篇复合镀
  • 5篇氧化物
  • 5篇氧化锆
  • 5篇纳米晶

机构

  • 88篇广东工业大学
  • 7篇西北工业大学
  • 5篇佛山科学技术...
  • 5篇汕头大学
  • 4篇河南师范大学
  • 4篇仲恺农业技术...
  • 2篇广州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广州市鹏辉电...
  • 1篇佛山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商丘医学高等...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广东省食品药...
  • 1篇广州市公安消...

作者

  • 36篇余林
  • 25篇李大光
  • 17篇刘国光
  • 17篇黄慧民
  • 15篇余倩
  • 13篇易国斌
  • 13篇孙明
  • 13篇傅维勤
  • 13篇郑育英
  • 12篇郝志峰
  • 11篇蔡河山
  • 10篇余坚
  • 10篇康正
  • 9篇舒绪刚
  • 9篇何湘柱
  • 7篇吕文英
  • 7篇李永峰
  • 6篇崔亦华
  • 6篇郭建维
  • 6篇谢绍俊

传媒

  • 8篇化工新型材料
  • 7篇精细化工
  • 4篇无机化学学报
  • 4篇无机盐工业
  • 4篇材料导报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硅酸盐通报
  • 3篇功能材料
  • 2篇腐蚀与防护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材料保护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工业催化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稀有金属
  • 2篇中国稀土学报
  • 2篇天然气化工—...
  • 2篇材料导报(纳...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 13篇2009
  • 33篇2008
  • 11篇2007
  • 17篇2006
  • 13篇2005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性Y分子筛催化γ-丁内酯气相胺化反应被引量:2
2006年
研究了改性Y分子筛对γ-丁内酯与乙醇胺气相反应合成N-羟乙基吡咯烷酮(NHP)的催化活性,考察了NHP收率与改性阳离子静电场强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改性Y分子筛的催化活性与改性阳离子(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等同族金属阳离子)静电场强度呈近似的正相关关系。分析了两种反应物在改性Y分子筛表面的吸附、活化与反应的情况,结果表明,γ-丁内酯与乙醇胺在改性Y分子筛上的气相催化反应符合双功能催化反应机理,副反应主要起因于改性Y分子筛的酸性、反应体系中存在的NHP及反应温度过高等。
易国斌康正余林郭建维崔亦华
关键词:Y分子筛气相胺化静电场双功能催化剂
纳米TiO_2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改进Sol-gel方法,制备纳米TiO2光催化剂,利用TG-DTA、XRD、TEM、BET、HPLC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制备过程、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Sol-gel法制得的光催化剂具有单分散椭球形微孔结构,而且比表面积大、粒径小且分布窄、分散性好;光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450℃煅烧2 h,以染料罗丹明B水溶液为目标降解物,1 h的降解率为99.5%。
谢友海汪应灵刘国光郑立庆周庆祥袁建梅
关键词:TIO2溶胶-凝胶法光催化活性罗丹明B
LiFePO4/C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其性能被引量:1
2008年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球形NH4FePO4.H2O前驱体,再与Li2CO3和葡萄糖混合用固相焙烧法制备了LiFePO4/C正极材料。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球磨时间、x(Li)∶x(Fe)和葡萄糖用量等对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通过XRD、SEM、FTIR和恒流充放电测试仪等测试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所得材料在室温下电流密度为0.1、0.5和1C时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7.6、136.7和122.3mAh/g,循环50次后容量分别为142.8、127.3和106.7mAh/g;在60℃下电流密度为0.5C时,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3.8mAh/g,循环性能良好。
赖桂棠李大光李军黄慧民夏信德
关键词:LIFEPO4/C正交实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锰八面体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其对二甲醚燃烧的催化性能(英文)被引量:8
2008年
以高锰酸钾和马来酸为原料,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锰八面体分子筛(OMS-2),并将其用于二甲醚的催化燃烧反应.XRD,FT-IR和UV-Vis结果表明,合成的材料为隐钾锰矿型的锰氧化物.TEM结果表明合成的材料具有棒状的外形结构,其中MPEG起模板导向剂的作用.O2-TPD和H2-TPR结果表明合成的OMS-2材料容易还原,富有晶格氧.OMS-2材料在二甲醚催化燃烧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将二甲醚完全转化为CO2和H2O,晶格氧在该反应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余林孙明余坚余倩郝志峰李朝圣
关键词:氧化锰二甲醚燃烧二氧化碳
TiO_2光催化还原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08年
光催化还原技术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文章综述了TiO2光催化还原技术在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处理方面的应用,从重金属离子的光催化还原机理、反应驱动力、光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以及各种光催化还原重金属的影响因素等方面,阐述了重金属离子的光催化还原新进展。
黄锦勇刘国光张万辉黄杰林婷汪玉娟
关键词:重金属离子光催化还原
二甲醚氧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用Benson基团贡献法估算了甲缩醛和乙二醇二甲醚的标准生成热△fHθm、标准熵Sθm和摩尔等压热容Cp,m。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二甲醚部分氧化和完全氧化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rHm、吉布斯自由能变△rGm和反应平衡常数K,分析了各热力学参数与其温度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反应压力和原料气配比对二甲醚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同时把计算结果与二甲醚在VOx-SnO2/MgO选择氧化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二甲醚部分催化氧化反应合成乙二醇二甲醚、甲缩醛以及完全氧化的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孙明余林余倩郝志峰李永峰
关键词:二甲醚甲缩醛乙二醇二甲醚基团贡献法热力学
ZrO_2纳米微粒在镀锌电解液中分散情况的研究
2009年
选用ZrO2纳米微粒悬浮于镀锌电解液中,并加入表面活性剂,制备了复合镀液。通过沉降试验研究了分散剂、分散方式、镀液pH及加料顺序对ZrO2纳米微粒在镀液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镀液中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超声分散并采用加料顺序1),可以得到分散性较好的复合镀液。
谢绍俊何湘柱傅维勤舒绪刚
关键词:复合镀液ZRO2镀锌
Zn-ZrO_2复合镀工艺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了氯化铵体系中Zn-ZrO2复合电镀的工艺,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复合镀层ZrO2含量及电流效率的影响.得到了Zn-ZrO2复合电镀的最佳工艺,并对Zn-ZrO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粉体浓度为14 g/L,电流密度为10 A/dm2,pH值为4,搅拌强度为25 r/min时,复合镀层中ZrO2微粒复合质量分数为4.25%.Zn-ZrO2复合镀层抗盐雾时间为183 h,耐蚀性明显优于六价铬Zn镀层.
谢绍俊何湘柱傅维勤舒绪刚雷华山
关键词:复合镀层耐蚀性
TiO_2的非金属掺杂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6年
TiO2具有无毒、化学性能稳定、价格便宜和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光催化剂。但TiO2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光区,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低,影响了TiO2光催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对TiO2进行改性提高它在可见光区的光催化活性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利用非金属如N、F、S、C等对TiO2进行改性的研究,对改性方法进行了比较,并评价了各种离子改性的效果。
熊心美吕文英刘国光余林李大光蔡河山
关键词:TIO2光催化剂改性掺杂非金属
无模板剂超声波辐射法快速合成纳米复合型微孔分子筛被引量:3
2008年
在60℃、无模板剂条件下,采用超声波辐射法快速合成了纳米复合型A/X微孔分子筛。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XRD、BET、TEM、FTIR表征。XRD结果表明,在低温、无模板剂条件下,超声波辐射20 min就能合成纳米复合型A/X分子筛。BET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外比表面为121.14 m2/g,微孔的比表面为257.70 m2/g。TEM结果表明,晶粒呈球型且均匀,粒径约为10 nm。证明样品的孔结构规整,骨架结构完善,晶粒小且分散性好。
李朝圣余林李永峰孙明余倩
关键词:功能材料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