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42)

作品数:31 被引量:164H指数:9
相关作者:薛东前马蓓蓓李武斌暴向平黄晶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呼伦贝尔学院河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经济管理
  • 11篇社会学
  • 5篇历史地理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贫困
  • 12篇城市贫困
  • 9篇新城市贫困
  • 7篇人口
  • 7篇城市
  • 3篇环境感知
  • 3篇感知
  • 2篇多维贫困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贫困人口
  • 2篇旅游
  • 2篇空间分异
  • 2篇城市空间重构
  • 1篇地理集中
  • 1篇地理集中度
  • 1篇都市
  • 1篇多尺度
  • 1篇休闲
  • 1篇休闲活动
  • 1篇影响因子分析

机构

  • 31篇陕西师范大学
  • 5篇呼伦贝尔学院
  • 4篇河西学院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1篇薛东前
  • 8篇李武斌
  • 8篇马蓓蓓
  • 5篇暴向平
  • 4篇范晨辉
  • 4篇黄晶
  • 3篇罗正文
  • 3篇刘溪
  • 2篇赵奂
  • 2篇郭瑞斌
  • 1篇周会粉
  • 1篇李庆雷
  • 1篇代兰海
  • 1篇薛亮
  • 1篇黄梅
  • 1篇黄晶
  • 1篇吕晓芬
  • 1篇王新杰
  • 1篇李淼
  • 1篇杨锋

传媒

  • 6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人文地理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人口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兰州商学院学...
  • 1篇河南科学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城市观察
  • 1篇西部学刊
  • 1篇西部人居环境...
  • 1篇人口与社会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5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安市单亲女性的生活质量及贫困化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社会调查资料,借鉴生活质量与贫困概念,分析西安市单亲女性群体的生活质量与贫困化现状。研究结果表明:(1)与已婚家庭女性群体相比,她们的客观生活质量和主观生活质量均明显偏低。(2)因为离婚或丧偶,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和抚养子女及住房压力显著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3)她们的经济满意度、居住满意度和生活总体满意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4)考虑到生活质量,她们已经成为城市贫困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分析城市单亲女性群体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把握其贫困程度。建议,将她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重点优抚,特别是就业保障和住房保障应成为政府制定政策重点考虑的事项。
李武斌薛东前邱婴芝
关键词:生活质量贫困化城市
基于ESDA与GIS的西安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异规律研究
2015年
本文基于西安市各区县2000—2013年的人口数据,将空间统计分析同GIS相结合,探讨2000—2013年西安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1)西安市总人口数在不断增加,其中流动人口增长是主要因素;(2)西安市各区县人口增长速度不尽相同,呈现出中心"弱化"、郊区"增强"和边缘县"不振"的变化态势;(3)西安市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且集聚作用仍在不断增强。因此,建议:(1)优化人口与经济结构,增强城市CBD人口与经济集聚能力;(2)远郊三区和边缘四县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
杨锋李武斌贾茗芮赵少敏
关键词:人口空间分布人口密度空间自相关
转型期西安市城市空间重构的趋势与驱动机制
2015年
空间是城市社会重要的生产要素,空间重构是转型期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转型期西安城市空间重构出现了郊区化、垂直化、景观化和贫困化四个明显的趋势,历史传统与旧工业布局、土地与户籍制度变革、经济增长模式、结构变动、城市规划与城市自组织构成了转型期西安城市空间重构的驱动机制。对于转型期西安城市空间重构的研究可以为西安建设可持续城市提供有益的参考。
李武斌
中国居民时间的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时间作为测量人类生活的计量单位,能够直观地反映居民各项活动的时间利用状况。将居民的日常活动归类为工作、生活和休闲三类活动,运用2008年我国第一次居民时间利用调查的数据,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和新西兰4个国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对居民时间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居民在时间利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出明显的不同。主要结论是:①年龄与职业是影响居民时间利用的最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居民的工作、生活和休闲时间分别呈现"反L"、"N"和"U"型变化;职位越高收入越高者工作与生活时间相对较少,休闲娱乐时间增加并且活动也比较丰富。②多数居民的生活呈"模式化"的特点,生活规律的共性很强。
薛东前刘溪周会粉
关键词:休闲活动
中国女性农民工务工活跃度研究——基于全国29省份调查数据与陕西省实证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全国范围内(除京沪港澳台地区)女性农民工外出务工调查数据,提出女性农民工务工活跃度新概念,并将该概念分解为四个活跃度因子:务工距离、务工时间、务工地点数以及务工频数,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因子的权重并计算各省市区的活跃度。引入对应各省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回归分析,与多项式模型拟合较好,活跃度随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减小而有增大的趋势。分别对四个活跃度因子的地理空间分布进行研究,运用聚类分析法进一步探究务工活跃度结合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并在全国范围内划分出7个区域类型。最后以陕西省为例,用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女性农民工的个人、家庭及其他因素对务工活跃度有较大影响。
李武斌邱婴芝薛亮黄为芊陈裕
关键词:女性农民工农民人均纯收入
人口与经济重心协同与偏离的空间分析——以西安市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对1992—2012年西安市各区县人口数据和经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利用区域重心分析法和地理集中度分析法,研究了近二十年来西安市各区县的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空间移动轨迹。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的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均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北方向,二者移动的方向一致,均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人口重心的移动滞后于经济重心的移动,且二者之间偏离的程度越来越大;人口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向中心城区聚集,表明区域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其原因在于西安市历史发展基础和现代城市综合规划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预测,未来西安市人口与经济重心的空间变动的"四化"趋势将进一步显现。
李武斌薛东前李淼
关键词: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地理集中度人口流动
西部城市贫困空间的收入差异特征与人口嵌入性——以西安市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以中国西部综合型大城市、老工业基地西安市为例,基于2015年居民收入调查数据,采用相对贫困概念和FGT指数研究城市内部贫困空间的收入差异特征和人口嵌入性。结果表明:西安市整体的贫困广度较大且对基尼系数敏感,贫困程度较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针对贫困广度的扶贫政策将对改善其贫困现状起到较为显著的成效。各街区的贫困属性随基尼系数的增大呈现出'较快提高-相对稳定-显著提高'的阶段性特征。强贫困属性的街区主要集中在传统内城区和城乡过渡区。在职与否和职业类型是影响西安城市居民收入差异的主要人口特征,其次为性别和受教育程度,户籍的屏障作用较弱。无业、下岗和失业的中老年群体最易于陷入贫困,并存在较高的贫困固化风险,应成为社会保障、救助等社会再分配措施的主要对象。
马蓓蓓李想李海玲薛东前范晨辉
关键词:城市贫困
城市贫困群体主观生活质量研究——以西安市典型社区为例被引量:18
2017年
基于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数据,以西安市典型社区贫困群体的主观生活质量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语义差别法研究生活环境感知、熵权TOPSIS法测算主观满意度、关联网络法分析生活感受特征。结果表明:1贫困群体对生活环境感知存在局限性,感知能力较差,大多数人群感知结果偏向于正,形成主观感知与客观事实存在偏差的特征。2贫困群体对生活质量感知较为敏感。就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而言,贫困群体主观满意度不高,离各指标的最优状态还相差甚远。4个典型地区贫困人群的主观满意度同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就生活质量感受特征而言,贫困群体对其生活状况的感受整体上是消极的和负面的,生活的不满主要与工作状况、薪资水平密切相关,生活的满意感主要与邻里关系及交通条件等有关。3不同类型社区贫困群体感知差异显著,形成原因与典型社区的规划建设背景、所处地理位置、现有功能定位等因素有关。
薛东前吕玉倩黄晶马蓓蓓
关键词:贫困群体
基于贫困人口集聚度的新城市贫困人口集疏格局——以西安市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新城市贫困人口集疏格局分析对西安市反贫困策略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测度贫困人口集聚度,在Arc GIS9.3软件支持下,对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人口集疏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人口集疏对比较为鲜明,密集区和稀疏区的土地面积比为1∶1.94,而二者贫困人口比为2.53∶1。2013年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人口集聚度从东到西和从南到北两个维度上均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倒"U"型分布;"中心密周围疏"的贫困人口集疏格局十分突出;贫困人口集聚度基本沿圈层由内向外呈放射性减小趋势,沿两大发展轴线集聚的趋势非常明显。
暴向平
关键词:新城市贫困
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西安市四类街道社区为例被引量:4
2018年
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五个维度构建社区生活环境感知评价指标体系。以555份调查问卷数据为依据,综合运用语义差别法、熵值法、加权求和模型、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多种方法,分析西安市四类街道社区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空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四类社区在生活环境要素感知、类别感知和综合感知上均存在空间差异;四类社区生活环境感知空间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城市规划生产了感知空间差异,户籍类型加剧了感知空间差异,住房性质促进了感知空间差异,社区空间的历史基础强化了感知空间差异。
代兰海代兰海黄晶薛东前马蓓蓓
关键词:影响因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