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05)

作品数:136 被引量:1,248H指数:20
相关作者:康振生黄丽丽王保通李强周益林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5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7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4篇小麦
  • 51篇基因
  • 49篇白粉
  • 46篇锈病
  • 38篇锈菌
  • 36篇小麦白粉
  • 36篇白粉病
  • 34篇条锈病
  • 29篇条锈菌
  • 23篇小麦白粉病
  • 23篇小麦品种
  • 21篇小麦条锈病
  • 21篇分子标记
  • 20篇小麦条锈菌
  • 20篇抗条锈
  • 19篇抗病
  • 18篇白粉菌
  • 17篇抗性
  • 15篇小麦白粉菌
  • 13篇小种

机构

  • 77篇西北农林科技...
  • 5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6篇沈阳农业大学
  • 14篇河北农业大学
  • 12篇湖北省农业科...
  • 10篇甘肃省农业科...
  • 10篇陕西省农业分...
  • 9篇河南省农业科...
  • 9篇中国农业大学
  • 8篇河南农业大学
  • 6篇甘肃农业大学
  • 6篇江苏省农业科...
  • 5篇云南农业大学
  • 5篇河南科技学院
  • 5篇沧州市农林科...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吉林农业大学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41篇康振生
  • 25篇黄丽丽
  • 23篇王保通
  • 23篇段霞瑜
  • 22篇周益林
  • 20篇李强
  • 15篇曹远银
  • 14篇刘大群
  • 12篇杨文香
  • 11篇杨立军
  • 11篇喻大昭
  • 9篇向礼波
  • 9篇井金学
  • 9篇魏国荣
  • 9篇曹世勤
  • 8篇金社林
  • 8篇骆惠生
  • 8篇李克斌
  • 8篇陆宁海
  • 8篇曾凡松

传媒

  • 20篇植物病理学报
  • 18篇植物保护
  • 17篇中国植物病理...
  • 1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1篇植物保护学报
  • 9篇湖北农业科学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作物学报
  • 4篇甘肃农业科技
  • 3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昆虫学报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菌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8篇2011
  • 49篇2010
  • 59篇2009
  • 45篇2008
  • 14篇2007
  • 1篇2006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根围禾谷丝核菌拮抗菌的鉴定、抗生素产生和根部定殖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为明确小麦根围土壤中细菌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拮抗机理及作为生防菌株的应用潜力,对从江苏省姜堰市小麦根围土壤中分离得到的37株假单胞细菌进行了平板拮抗作用测定,获得了10株(T4、T8、T19、T22、T23、Ct10、Ct14、Ct22、Ct26、Ct28)对小麦纹枯病菌禾谷丝核菌拮抗效果明显的菌株。采用传统的生理生化方法,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对这些拮抗细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它们都为产荧光假单胞细菌,其中T4、T8、T19、T22、Ct10、Ct22、Ct28、Ct14为Pseudomonas migulae,T23为P.poae,Ct26为P.putida。采用PCR方法检测了这些菌株有关抗生素的产生基因,结果表明,10个菌株都不能产生硝吡咯菌素和藤黄绿脓菌素,菌株T4、T22、T23、Ct26、Ct28可产生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T4、T8和Ct28可产生吩嗪,T22、T23可产生氢氰酸,除T8、T23、Ct10、Ct26外,其他菌株都不产生几丁质酶;所有菌株都能产生嗜铁素和蛋白酶。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这10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它们都有一定的控病作用,其中菌株Ct26的效果最好,防效达47%。定殖试验结果表明这10个菌株均能在小麦根部定殖,且定殖时间达45 d以上。
张美云李伟陈怀谷鲁国东王宗华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拮抗菌株定殖
蛴螬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08年
本文综述了应用病原细菌、病原真菌、病原线虫、寄生性天敌等生防因子防治蛴螬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并对蛴螬的生物防治研究前景作了一些探讨。
刘树森李克斌尹姣曹雅忠
关键词:蛴螬生物防治
小麦赤霉病流行区镰刀菌种群结构及毒素化学型分析
08年从四川、重庆、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的33县市小麦赤霉病穗上分离获得433个镰刀菌单孢菌株,对其进行种群结构和毒素化学型的分子鉴定.种群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四川共检测到Fusarium asiaticum、F.gr...
史文琦杨立军向礼波汪华曾凡松喻大昭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
小麦条锈菌角质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分析
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 其大流行年份常常引起小麦的减产甚至绝收。对小麦条锈菌侵染小麦早期事件的研究特别是在分子水平上...
李国田薛晓丹刘博张永红黄丽丽康振生
文献传递
黄瓜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其活性菌株鉴定被引量:37
2008年
从植物内生放线菌中筛选拮抗活性菌株和寻找新的农用活性代谢产物,可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新的资源。本研究结果发现黄瓜幼苗的根、茎、叶中均有内生放线菌的存在,根组织中的数量、种类明显多于叶片和茎,占总分离株的72.7%,以链霉菌的淡紫灰类群、灰褐类群为主。活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黄瓜内生放线菌中对12种靶标真菌和6种细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占46.8%和39.0%,主要为分离自根组织的链霉菌淡紫灰类群。分离自黄瓜叶片的gCLA4菌株抑菌谱较广,其发酵滤液对供试12种靶标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对靶标细菌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形态学、细胞化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rectus)。
涂璇黄丽丽高小宁姚敏刘巍阿里马斯王美英康振生
关键词:内生放线菌黄瓜RDNA链霉菌
河南省西部山区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为揭示河南省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结构、起源及进化关系,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河南省西部山区4个小麦产区的35个小麦白粉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ISSR和AFLP分析均将35个菌株分为3个组,组Ⅰ包括来自卢氏和灵宝的大部分菌株;组Ⅱ包括来自栾川、卢氏和巩义的菌株;组Ⅲ由4个地区的个别菌株组成,同时包含1个闭囊壳释放子囊孢子获得的菌株。ISSR分析出菌株遗传距离分布在0.0139~0.6592之间,扩增多态性比率为64.83%,各菌株间的Shannon指数为0.2749;而AFLP分析所得的各菌株遗传距离变化幅度在0.1257~0.9322之间,扩增多态性比率为82.68%,各菌株间的Shannon指数为0.5100。可见,河南省小麦白粉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所用的2种方法均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AFLP分析小麦白粉菌群体表现出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霍云凤曹丽华段霞瑜周益林宋玉立何文兰
关键词:小麦白粉菌ISSRAFLP
湖北省小麦后备品种及二线育种材料抗病性鉴定被引量:4
2008年
为筛选较好的综合抗病性材料和为品种审定提供依据,2007年度在病害鉴定圃对22个小麦区试后备品种及71份二线育种材料进行了田间抗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和纹枯病的多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没有发现对白粉病和条锈病免疫的品种,大部分品种综合抗病性不强,仅发现1份既抗赤霉病、又抗白粉病和条锈病,有11份同时抗两种病害,分别占鉴定材料总数的1.1%和11.8%。
杨立军唐道廷向礼波曾凡松喻大昭
关键词:小麦品种抗病性
小麦条锈菌大片段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研究
由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引致的小麦条锈病是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由于其活体寄生特点,对小麦条锈菌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十分有限,大片段核DNA的提取研究还未见报道。高分子量基因组DNA是开展大片...
庄华岳海梅郑文明王晓杰康振生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
农家品种红秃麦抗条锈性遗传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2003-2006年,以农家品种红秃麦为母本、感病品种铭贤169为父本进行杂交,子代材料苗期分别接种条锈菌单孢菌系条中29号和条中31号,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对条中29号,F1群体均为抗病株,BC1也全为抗病株;F2植株抗感分离比为152∶49,符合理论比3∶1。对条中31号,F1群体抗感比为5∶7,近似于理论比1∶1,F2群体抗感分离比为49∶168,符合理论比1∶3。推知红秃麦对条中29号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条中31号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
曹世勤骆惠生贾秋珍金明安金社林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性遗传
小麦品系天95HF2抗叶锈基因定位被引量:7
2010年
苗期基因推导表明,小麦品系天95HF2高抗我国目前多数叶锈菌生理小种。为了确定这一品系所携带的抗病基因,以天95HF2和感病小麦品种郑州5389杂交,获得F1和F2代群体,用叶锈菌小种FHTT和PHTS分别对双亲及其杂交后代进行叶锈抗性鉴定并进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用叶锈菌小种FHTT接种F2代群体时呈现1对显性基因的抗感分离比例,经过亲本和抗感池间标记筛选以及F2代群体的标记检测,Lr1的STS标记WR003和位于5DL的SSR标记wmc443与该抗病基因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2.9cM和3.1cM,根据抗性特点和染色体位置推断该基因可能为Lr1。用叶锈菌小种PHTS接种F2代群体时呈现2对基因的抗感分离,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一个基因为Lr1,另一个基因可能为LrZH84。
周悦李在峰李星王龙张晔刘大群
关键词:SSR标记小麦抗叶锈基因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