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Q2007C08)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齐宏旭王建刚李新刚姚军范晓勇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纺
  • 1篇电纺丝
  • 1篇替莫唑胺
  • 1篇聚碳酸
  • 1篇聚碳酸亚丙酯
  • 1篇抗胶质瘤
  • 1篇缓释系统
  • 1篇胶质
  • 1篇胶质瘤
  • 1篇海藻酸
  • 1篇纺丝

机构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作者

  • 1篇倪石磊
  • 1篇范晓勇
  • 1篇姚军
  • 1篇李新刚
  • 1篇王建刚
  • 1篇齐宏旭

传媒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替莫唑胺缓释系统的构建及体外抗胶质瘤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制作一种安全有效的替莫唑胺(TM)缓释系统,使药物稳定释放,减少突释现象,减少局部使用时的神经毒性。方法首先通过电纺丝方法制作TM/聚碳酸亚丙酯(PPC)纺丝膜,探论其制作条件,分析纤维直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等参数。然后将部分纺丝膜用海藻酸(ALG)包被,在体外观察两种膜片的药物释放速度及对C6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TM/PPC缓释系统仅在纺丝距离为15~20 cm、纺丝电压为10~15 kV、聚碳酸亚丙酯质量浓度为8%时可以纺出均匀平滑的纺丝膜。纺丝纤维直径约为3μm,持续释放时间为12 d。通过包被ALG,能明显减少突释的发生。两种纺丝膜在体外实验中均显示出较强的持续抑制胶质瘤细胞的能力。结论通过电纺丝方法制作替莫唑胺缓释系统切实可行。通过包被海藻酸,可以减少突释现象,使药物释放曲线更为平缓。
姚军齐宏旭范晓勇倪石磊王建刚李新刚
关键词:替莫唑胺聚碳酸亚丙酯电纺丝胶质瘤海藻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