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6044)

作品数:9 被引量:79H指数:5
相关作者:毛建国卢文玉沈峘顾筠凌锐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车辆
  • 2篇单片
  • 2篇单片机
  • 2篇智能车
  • 2篇智能车辆
  • 2篇模糊控制
  • 2篇车道
  • 2篇车道保持
  • 1篇电池
  • 1篇电容式
  • 1篇电容式压力
  • 1篇电容式压力传...
  • 1篇动力汽车
  • 1篇信号调理
  • 1篇蓄电池
  • 1篇压力传感器
  • 1篇内阻
  • 1篇内阻测量
  • 1篇汽车
  • 1篇追尾

机构

  • 8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江苏广播电视...

作者

  • 6篇毛建国
  • 3篇张延召
  • 3篇卢文玉
  • 3篇凌锐
  • 3篇沈峘
  • 3篇顾筠
  • 2篇李芳培
  • 2篇谭慧俊
  • 2篇柏方超
  • 2篇周华鹏
  • 1篇陆建康
  • 1篇张慧豫
  • 1篇孙姝
  • 1篇岳崇会
  • 1篇杨正林
  • 1篇李光胜
  • 1篇张航
  • 1篇武超
  • 1篇李忠
  • 1篇陈智

传媒

  • 4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航空学报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Scienc...
  • 1篇传感器与微系...
  • 1篇重庆工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A new concept and preliminary study of variable hypersonic inlet with fixed geometry based on shockwave control被引量:5
2007年
The inle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hypersonic airbreathing propulsion. A fixed-geometry inlet is troubled by low air-capture ratio and large additional drag while operating below the design Mach number. Whereas a variable-geometry inlet can maximize performance, but adds weight and complexity to the propulsion system. Based on a fluidic shock shape control technique,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concept of variable hypersonic inlet with fixed geometry, gives the realization scheme, and conducts a preliminary valid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of the external shock system and the effective throat area can be achieved by the self-provided high pressure fluid of the inlet. For an inlet with an operating Mach-number region of 4 to 6, the shock-on-lip condition can be maintained from Mach 5 to Mach 6 with the maximum expense of 1.8% secondary flow ratio, result- ing in 20% extra captured mass flow and 8% less forebody drag at low Mach num- ber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fixed-geometry inlets. Thus, the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by using the proposed variable inlet can substantially benefit the acceleration process of hypersonic vehicles at low Mach numbers.
TAN HuiJun CHEN Zhi LI GuangSheng
关键词:HYPERSONICVARIABLESHAPECONTROL
高精度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测量方法被引量:13
2010年
提出了一种高精度、低成本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测量方法。用RC振荡器将电容式传感元件的变化调制为时变频率信号,用SSP1492芯片测量该频率变化量,并送入C8051F021单片机,用高阶多项式完成频率变化到压力变化的解算,实现了高精度压力测量。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用于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优于0.02%FS。
周华鹏毛建国顾筠李芳培柏方超卢文玉
关键词: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单片机
基于CANopen协议的混合动力汽车车载网络设计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更好地解决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中各电子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问题,设计了基于CANopen协议的混合动力汽车分布式车载网络。在串联混合动力汽车拓扑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整车CANopen控制网络,设计了基于CANopen协议的混合动力汽车车载网络平台,解决了应用层实现,并对网络主从节点设备分别进行网络化设计。针对所建立的CAN-open车载网络,通过设计算法测试,验证了网络的一致性和实时性,保证了整车设备间进行可靠的通信。
谭捷杨正林毛建国陆建康岳崇会
关键词:CANOPEN混合动力汽车车载网络
基于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智能车车道保持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针对目前智能车车道保持控制算法对参数摄动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调节的滑模控制方法。在建立车辆线性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来提高车道保持控制器对参数摄动和未建模动态的适应性;利用模糊控制自适应调节滑模面的切换增益,降低控制抖振。仿真分析表明,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够显著降低传统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抖振,而且对参数摄动和未建模动态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张延召毛建国沈峘顾筠凌锐张慧豫
关键词:智能车辆车道保持滑模变结构控制模糊控制
车辆高速驾驶临界安全距离被引量:4
2010年
在考虑到高速公路上前后车的相对速度对临界安全距离影响的情况下,分析车辆的制动过程,研究不同路况下最大制动减速度的变化,对驾驶员反应时间、制动协调时间和减速度增长时间进行了合理设置,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高速公路临界安全车距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临界安全距离模型更具有合理性。
卢文玉毛建国李忠武超张延召凌锐
关键词:高速公路追尾事故
基于视觉的车道保持控制稳定性分析
2010年
基于预瞄跟随理论和二自由度车辆模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PID的车道保持控制方法。将经典PID控制与专家模糊逻辑有效地结合,通过对反馈状态加入调整因子,有效并实时地为误差和误差导数合理地分配权重系数,从而实现对反馈状态的优化。用Matlab对所提出的车道保持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与传统PID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较传统PID控制器具有更优的动态响应性能和更佳的鲁棒性。
凌锐毛建国沈峘张延召顾筠
关键词:智能车辆车道保持模糊控制
基于激波形状控制的定几何高超声速可调进气道概念及初步验证被引量:19
2007年
针对现有定几何高超声速进气道低马赫工作时流量系数低、溢流阻力大,变几何高超声速进气道结构复杂、附加重量大、可靠性低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激波形状控制的固定几何高超声速可调进气道概念,给出了其实现模式,并进行了初步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可调进气道能够依靠自身的高压驱动来实现对口部波系、有效喉道面积的调节,使进气道在低马赫数下的流量系数相对于常规定几何高超声速进气道提高20%以上,前体阻力系数下降8%以上,其性能特征对于改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低马赫数加速性能特别有利.
谭慧俊陈智李光胜
关键词:高超声速进气道可调
基于交流阻抗法的蓄电池内阻测量被引量:23
2009年
给出了一种基于交流阻抗法的铅酸蓄电池内阻测量方法.用精密电阻和电池构成串联电路,采用交流注入法对蓄电池注入微弱正弦波信号.通过对输出响应进行一系列的滤波、正峰值检测、放大以及AD转换和采集,然后根据测量到的电压比来推算电池内阻.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电池内阻测量系统.以20 Hz的正弦交流信号作为激励源,分别测量电池和精密电阻两端的响应信号,从而推算出电池内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被有效地用于铅酸电池内阻测量,测量结果稳定有效.
李芳培毛建国沈峘周华鹏柏方超卢文玉
关键词:内阻测量交流阻抗法滤波C8051F040单片机
进口斜激波、膨胀波干扰下等直隔离段内的激波串特性被引量:11
2010年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隔离段在实际工作中会受到进气道唇罩激波及肩部膨胀扇的显著干扰,本文针对这一特定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了唇罩入射激波及肩部膨胀扇的模拟方法,并利用德国Achen的风洞试验对其进行了检验,而后以此研究了入射激波及肩部膨胀扇干扰下隔离段内激波串的基本形态,并分析了出口反压和激波入射位置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激波串在隔离段内不断前移时,受唇罩入射激波及其反射激波的干扰,其高速核心区交替地偏向上下壁面;与无激波入射的情况相比,此时激波串的耐反压能力显著降低,且入射点位置越高,降低幅度越大,管道内的沿程静压分布规律与Waltrup经验公式偏离程度也越来越大。该文结果可为进气道/隔离段的一体化设计提供依据。
张航谭慧俊孙姝
关键词:激波串隔离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