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D023)
-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3
- 相关作者:董诺吴护平刘祖国李程李学治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纤维蛋白黏合剂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手术源性浅层巩膜坏死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黏合剂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手术源性浅层巩膜坏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的14例(14只眼)不同病因手术源性浅层巩膜坏死患者,根据病灶的大小和形状,采用纤维蛋白黏合剂辅助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结膜植片、巩膜情况及并发症。结果14例患者结膜瓣均成功贴附巩膜生长良好,术后2-4周不适症状得到完全缓解。3只眼滴用糖皮质激素后曾出现眼压升高,经及时改用普拉洛芬滴眼后眼压控制正常。与术前相比,术后3眼(21.43%)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1只眼不变(78.57%)。随访1年,所有术眼无巩膜坏死复发。结论纤维蛋白黏合剂辅助自体结膜移植治疗手术源性浅层巩膜坏死是一种较为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董诺李程叶向彧刘昭升商旭敏李学治吴护平
- 关键词:纤维蛋白黏合剂自体结膜巩膜坏死
- 翼状胬肉上皮鳞状化生与泪膜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患者眼表上皮的异常改变及泪膜稳定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对15例(15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前术后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5例翼状胬肉上皮细胞K10、K14、K19、MUC5AC、K16、Ki67和P6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结膜对照。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正常结膜上皮无表达的K10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吸光度(A)值为2017.51±2114.3。翼状胬肉上皮中K19的A值下降至3727.86±2544.73,MUC5AC下降至2080.48±2340.17,K14增强至6027.5±1058.32,与正常结膜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61,3.538,-6.151;P〈0.05)。增殖指标Ki67、P63和K16的A值分别为881.67±517.96、4247.96±2009.38和4455.62±2699.44。翼状胬肉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在常值范围内,泪液BUT平均值为(11.8±4.5)S,较术前的(5.6±2.9)s显著延长(t=-4.222,P〈0.05)。结论翼状胬肉上皮异常分化,以眼表上皮鳞状化生伴随增殖为主,破坏泪膜稳定,从而影响患者眼表功能。
- 董诺吴护平李程李炜刘祖国
- 关键词:翼状胬肉上皮细胞化生泪器免疫组织化学
- 我国角膜移植领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被引量:7
- 2011年
- 角膜移植是目前组织器官移植手术中成功率最高的手术。近20年来,我国角膜移植的手术量增多,技术水平也明显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供体来源不足,成分角膜移植导致的新问题,对角膜移植后排斥反应了解很少等,这些问题对我国角膜移植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提出了挑战。
- 董诺刘祖国
- 关键词:角膜移植角膜供体排斥反应
- 同一供体角膜分别用于全板层角膜移植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同一供体角膜分别应用于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严重陈旧性眼表烧伤及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8例严重陈旧性眼表烧伤患者行全板层角膜移植术,8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进行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术后随访6~20个月,观察角膜移植片贴附、生长情况,对手术前后的视力进行比较,检查移植片透明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8例严重陈旧性眼表烧伤患者术后5眼角膜基本恢复透明,3眼角膜均有不同程度细小新生血管侵入层间。8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术后移植片与自体内皮面始终贴附良好,移植片均透明,其中7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术后视力同术前患者为眼外伤造成的视神经萎缩;8例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患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780±352)个/mm2。结论全板层角膜移植及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技术使同一供体角膜分别治疗严重眼表烧伤和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成为可行,且临床疗效较好。
- 吴护平董诺李程李学治谢素贞刘昭升刘祖国
- 关键词:角膜内皮移植眼表烧伤大泡性角膜病变
- 纤维蛋白黏合剂在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手术中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黏合剂在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的21例(21只眼)不同病因角膜病患者,根据病灶的大小和形状,采用纤维蛋白黏合剂行无缝线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随访4~20个月,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植片情况及并发症。手术前后视力的统计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21例患者原发病分别为Terrien边缘角膜变性16例,角膜深层异物剔除后并发无菌性溃疡5例。无缝线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所有患者板层植片与植床均贴合良好。1只眼术中出现植床穿孔,1只Terrien边缘性角膜变性术眼手术后15个月再次出现复发,2只眼术后植片混浊,无层间积血积液、植片移位、继发感染、植片排斥反应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19例裸眼视力提高(90.47%),2例因植片混浊而导致视力不提高。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04~0.08分别有9只眼和2只眼,0.1—0.2分别有7只眼和6只眼,0.3~0.4分别有4只眼和10只眼,0.5以上者分别为1只眼和3只眼。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7,P=0.018)。结论采用纤维蛋白黏合剂行无缝线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简单、安全,可有效提高患眼视力.
- 吴护平董诺谢素贞李学治王燊
- 关键词:纤维蛋白组织黏着剂角膜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