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11Z110)

作品数:11 被引量:96H指数:7
相关作者:刘新荣林志郭子红王吉明裴丽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隧道
  • 5篇立交
  • 4篇地下立交
  • 4篇下立交
  • 4篇模型试验
  • 3篇围岩
  • 2篇新建隧道
  • 2篇小净距
  • 2篇互通式
  • 2篇互通式立交
  • 2篇既有隧道
  • 1篇型式选择
  • 1篇选型
  • 1篇应急
  • 1篇应急管理
  • 1篇应力波
  • 1篇有限元
  • 1篇正交
  • 1篇三维模型
  • 1篇枢纽

机构

  • 9篇重庆大学
  • 4篇重庆交通科研...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重庆交通科研...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7篇刘新荣
  • 6篇林志
  • 5篇郭子红
  • 4篇王吉明
  • 3篇裴丽
  • 2篇王芳其
  • 2篇蒋树屏
  • 1篇李栋梁
  • 1篇钟祖良
  • 1篇丰正伟
  • 1篇胡敏云
  • 1篇吴剑
  • 1篇王少飞
  • 1篇石波
  • 1篇马璐
  • 1篇郑宏录
  • 1篇李勇
  • 1篇靳晓光
  • 1篇朱占元
  • 1篇韩直

传媒

  • 3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现代隧道技术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隧道建设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型地下互通式立交型式选择和路线标准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文章通过对地下和地面立交对比分析,给出了三路和四路地下立体交叉的几种立交型式建议;并从造价和行车安全的角度,给出了地下立交分岔隧道的部分路线标准确定方法。在地下隧道立交的选型中,应尽量选取少交叉口、少叠交层次和行车视距较好的型式。在路线标准的选择中,尤其要注意满足运营速度下的停车视距,以保障行车安全。在考虑安全因素的同时,经济性和工程造价也是决定隧道型式和路线标准的重要因素。
马璐蒋树屏林志韩直
关键词:地下立交立交选型
大型江底地下互通式立交枢纽建造技术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重庆两江隧道工程拟用隧道的方式构建江底全互通式立交,采用钻爆法施工,共有6处平交、4处近距离立交隧道。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大型江底地下互通式立交枢纽建造全过程的施工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已建成类似工程,提出江底钻爆法隧道间的平交段与近距离重叠立交段的关键设计参数,如:隧道平交段与近距离重叠立交段合理间距。建立大型江底地下互通式立交平交段和立交段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组织方案,特别是钻爆法隧道之间的平交和立交施工方案。对地下互通式立交枢纽建设中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在世界上首创地下互通式立交枢纽修建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林志李勇靳晓光
关键词:平交小净距连拱地下立交
交错新建隧道施工力学特性模型试验被引量:6
2010年
以重庆两江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实验系统对交错隧道进行三维物理模型实验,分析新建隧道施工力学特性,并采用数值模拟对模型实验区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新建隧道左侧周边位移普遍大于右侧周边位移;左侧周边位移大于独立隧道单侧周边位移;右侧周边位移小于独立隧道单侧周边位移;得出不同近接间距下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随隧道开挖的发展趋势;模型实验获得的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归一化后得出位移随近接间距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获得的周边收敛和拱顶沉降与还原后模型实验结果相接近,表明模型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一致。
刘新荣郭子红王吉明裴丽林志王芳其
关键词:新建隧道力学特性
浅埋隧道围岩破裂面的极限平衡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为探索浅埋隧道稳定性定量分析,采用极限平衡法和变分原理分别建立自由边界条件下浅埋隧道的垂直型、倾斜型和曲线型破裂面稳定分析方法,结合数值模拟共同分析浅埋隧道破裂面分布形式和稳定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当F为静止土压力时,曲线型和倾斜型破裂面条件下所获浅埋隧道破裂面分布和安全系数很接近,且所获安全系数最小,选择其作为浅埋隧道稳定性分析比较保守;浅埋隧道围岩破裂面分布受内摩擦角、内聚力和支护压力的影响相对较小,受隧道埋深影响最显著;内摩擦角和埋深对隧道安全系数影响相对较小,内聚力和支护压力对隧道稳定系数影响最显著,增加围岩内聚力和支护压力是提升隧道安全系数最有效的方法。
郭子红刘新荣朱占元
关键词:浅埋隧道破裂面变分原理
大型地下立交正交下穿段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在大型互通式地下立交工程中,下穿隧道往往都处于整个地下立交工程的最低点,需要设置排水泵房,于是造成了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多洞室开挖。下穿隧道及排水泵房的修建不可避免地会对上覆小净距隧道产生影响,本文针对地下立交工程中隧道正交下穿段,以厦门东坪山地下立交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新建下穿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下穿段隧道动态开挖时,整个正交下穿段位移和变形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下穿隧道和排水泵房施工时整个下穿段将产生不均匀沉降、不均匀侧移和变形,需要对下穿段隧道和排水泵房所处的围岩进行加固,并在上覆隧道相应处设置防护钢拱架。
蒋树屏石波林志晋学辉
关键词:排水泵房小净距隧道近接施工
隧道锚杆锚固质量的应力波检测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探讨了应力波检测锚杆锚固质量的原理,研究并开发了通过锚杆底端与顶端声幅比判断锚固质量的等级标准,通过隧道锚杆锚固质量检测项目中的具体应用,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够对正在或已经施工的工作锚杆进行检测,并且成本低廉、方便快捷,对结构不产生破坏。因此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应大力推广,为施工质量监督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最终应力波检测将成为锚杆锚固质量检测的发展方向。
寇林田吴剑薛泽峰刘新荣钟祖良
关键词:锚杆应力波
交错既有隧道次生力学效应三维模型试验被引量:12
2011年
为分析交错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采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试验系统对交错隧道进行三维物理模型试验。测试的内容包括新建隧道开挖引起既有隧道围岩内部压应力、围岩内部位移及支护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既有隧道拱顶径向压应力和拱腰切向压应力具有增加趋势,拱顶切向压应力和拱腰径向压应力具有减小趋势;拱顶围岩内部位移表现为压缩变形,拱腰围岩内部位移为拉伸变形;既有隧道支护结构的轴力和弯矩全为增加,右拱腰的弯矩受到的影响最大;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L8截面的影响较小,对L1和L4截面的影响非常明显,当间距小于L8截面情况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刘新荣郭子红裴丽王吉明林志王芳其
关键词:模型试验既有隧道
新建立交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模型试验被引量:8
2012年
为分析新建立交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采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试验系统对立交隧道进行三维物理模型试验。对既有隧道2个剖面的围岩压力、围岩内部位移及支护内力进行全程监测,通过分析得出:既有隧道Ⅰ剖面围岩压力受到的影响较大,Ⅱ剖面围岩压力受到的影响较小,各监测点的围岩压力基本处于减小状态,拱底围岩的稳定性降低;拱顶和拱腰围岩内部位移表现为拉伸变形,且拱顶处的变化值远大于拱腰处的变化值;既有隧道支护轴力变化的最终值基本为增加,支护弯矩变化的最终值都为减小;0.25D立交间距下既有隧道的围岩压力、内部位移及支护内力受新建隧道的影响较大,建议将立交隧道的立交间距控制在0.5D以上。
刘新荣王吉明郭子红林志裴丽
关键词:立交隧道既有隧道围岩压力
青岛胶州湾隧道防火救灾对策
在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青岛胶州隧道的工程特点,从安全系统工程角度提出较为完善的防火救灾对策,构建了基于结构防灾、通风防灾、设施防灾和管理防灾的多层次、全方位的防火救灾体系,将为青岛胶州湾隧道高效、安全、畅通运...
王少飞林志邓欣王小军
关键词:防火救灾应急管理
文献传递
交错近接新建隧道围岩变形三维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为了分析新建隧道开挖过程中,既有隧道的存在及交错间距变化对新建近接隧道围岩形变量的影响,文章以重庆两江隧道交错近接段为依托工程,开展了交错近接隧道相似模型试验和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交错隧道近接距离与新建隧道的拱顶沉降量及左、右拱腰收敛值成反比;新建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拱顶沉降量及左、右拱腰收敛值的变化趋势一致,可归纳为迅速上升、缓慢上升和稳定三个阶段;隧道拱顶沉降量最大且大于拱腰收敛值之和,对于该类隧道,隧道围岩变形设计上限应以拱顶沉降量为主。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隧道变形量H(mm)及隧道交错间距L(m)的关系式,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可为类似隧道预留变形量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刘新荣王吉明王吉明李栋梁
关键词:隧道围岩变形模型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