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11Z116)

作品数:16 被引量:162H指数:8
相关作者:周顺华王炳龙宫全美邹春华王长丹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沉降
  • 11篇路基
  • 6篇不均匀沉降
  • 5篇地基
  • 5篇路基不均匀沉...
  • 5篇复合地基
  • 4篇有砟轨道
  • 4篇铁路
  • 4篇刚性桩
  • 3篇动力响应
  • 3篇桩网复合地基
  • 3篇联合法
  • 3篇路基工程
  • 3篇模型试验
  • 3篇计算方法
  • 3篇BOUSSI...
  • 3篇沉降计算
  • 2篇动应力
  • 2篇有限元
  • 2篇湿陷性

机构

  • 16篇同济大学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兰州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周顺华
  • 8篇王炳龙
  • 5篇王长丹
  • 5篇邹春华
  • 5篇宫全美
  • 4篇肖军华
  • 2篇王旭
  • 2篇韦凯
  • 2篇杨龙才
  • 1篇李尧臣
  • 1篇狄宏规
  • 1篇周萌
  • 1篇付龙龙
  • 1篇刘俊飞
  • 1篇郭鹏飞

传媒

  • 6篇同济大学学报...
  • 3篇铁道建筑
  • 2篇铁道学报
  • 2篇铁道标准设计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力学季刊
  • 1篇振动与冲击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路基不均匀沉降的解析解被引量:4
2011年
如何准确地计算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是铁道工程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用应力扩散法和等效截面法的思想建立了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分析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平面应变模型,它由两段不同土质的路基组成,土的力学参数沿深度按指数规律变化。建立了问题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对问题的解进行了拆分,一部分是猜测的解,另一部分用Fourier变换方法求解,从而得了路基不均匀沉降的解析解。最后通过一个算例给出了该解析解的数值结果。
周顺华李尧臣
关键词:路堤路基不均匀沉降FOURIER变换解析解
高速铁路桩承式结构路基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Mindlin-Boussinesq联合求解桩间土的附加应力,再根据e-lgp曲线法(e为孔隙比,p为土体压力)计算地基沉降的方法对高速铁路两种刚性桩桩承式结构地基进行了沉降计算,并与现行计算方法及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现有规范计算方法对高速铁路路基荷载作用下刚性桩桩承式结构,及超固结或结构性较强的地基土体沉降计算有局限性;Mindlin-Boussinesq联合求解刚性桩桩承式结构地基中桩间土的附加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符合实际工程分布情况;Mindlin-Boussinesq联合求解附加应力并根据e-lgp曲线法计算地基沉降的方法的计算沉降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并能考虑刚性桩复合结构地基设置参数情况及地基土应力历史等影响因素.
王长丹周顺华王炳龙邹春华
关键词:沉降计算刚性桩
既有铁路开行大轴重列车路基的动力稳定性被引量:2
2016年
为研究既有铁路开行大轴重列车路基的变形和强度稳定性,选取既有线典型路基土,借助动三轴仪,试验研究了重载下路基土的累积塑性应变和临界动应力,建立了路基土累积应变的预估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动力有限元分析得到了重载下路基的动应力,并基于分层总和法的思想计算了路基的动力附加变形.研究表明,当路基压实系数低、饱和度高时,路基动力附加变形随列车轴重增加迅速增大,且轴重超过27 t,增大速率明显加快,但当路基压实系数大于一定条件,轴重增加对路基附加变形的影响较小;重载下路基动力附加变形的影响深度主要在2.5 m内,且显著影响深度约为1.0 m;重载下路基未发生动强度破坏情况下也会产生不能接受的永久变形.可通过提高路基压实系数(或强度)显著减少重载下路基的附加变形量和变形达到稳定的时间.
肖军华郭鹏飞周顺华狄宏规
关键词:既有线路基临界动应力
有砟轨道路基动力响应参数敏感性判别
2010年
采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分析,并借助正交试验设计,对列车荷载作用下有砟轨道路基动力响应的影响因素(道床模量、道床阻尼、道床厚度、路基模量、路基阻尼、路基高度、地基模量)进行了敏感性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道床厚度、路基模量和阻尼是路基动力响应的3个最主要影响参数,增加道床厚度、增大路基模量和阻尼是减小路基动力响应的有效手段;增加道床厚度对减小路基动应力最敏感,而增大路基模量最能有效减小路基的动变形和加速度。
肖军华
关键词:有砟轨道铁路路基动力响应正交试验
隧道长期不均匀沉降预测的蚁群算法被引量:25
2009年
利用上海地区地铁盾构隧道运营期的大量实测沉降资料,找出其长期不均匀沉降规律与蚁群算法思想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隧道长期不均匀沉降的新预测模型.为了检验新模型的预测效果,运用预测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的方式,得出新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完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利用实测资料直接建模,避免了传统方法计算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预测精度高,简便易行,适应性强,可供完善的空间也很广,可为今后隧道长期不均匀沉降的预测计算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韦凯宫全美周顺华
关键词:隧道长期沉降不均匀沉降沉降预测蚁群算法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有砟轨道沉降影响的模型试验被引量:19
2011年
为研究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有砟轨道沉降变形的影响,设计了1∶1有砟轨道模型试验系统.通过人为设定的空隙模拟路基不均匀沉降,采用激振器模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研究了在有砟轨道变形稳定后,轨枕空吊前后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有砟轨道沉降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余弦型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轨道沉降变形曲线可用余弦型函数描述;当路基的纵向不均匀沉降槽面积较小且未引起轨枕空吊时,轨面与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槽的面积比为1,并据此明确了轨枕不发生空吊情况下路基不均匀沉降与有砟轨道轨面沉降变形之间的计算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随着路基不均匀沉降继续增加,当轨面与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槽的面积比小于1时,有砟轨道将出现轨枕空吊现象,并且面积比将随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增加而减小.
邹春华周顺华王炳龙韦凯
关键词:有砟轨道路基不均匀沉降模型试验
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有砟轨道沉降的计算方法被引量:6
2013年
针对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有砟轨道的沉降问题,以钢轨沉降变形的连续弹性点支承梁模型矩阵解法为基础,引入描述余弦型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非线性边界条件及相关假定条件,提出了基于连续弹性点支承梁模型的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轨面沉降计算方法,并编制了C++计算程序.并通过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工程盾构法隧道下穿沪昆铁路线工程,结合路基实测沉降数据,采用该方法计算了路基沉降引起的轨面沉降,并与实测轨面沉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所得钢轨面的沉降槽宽度与实测结果基本相同,沉降幅值比实测值略小,但相差不超过1mm(约为轨面沉降值的4%).
邹春华周顺华王长丹廖悦
关键词:铁道工程有砟轨道路基不均匀沉降计算方法
高速铁路刚性桩网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为研究适合高速铁路荷载作用下刚性桩桩网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采用Mindlin-Boussinesq联合求解桩间土的附加应力,根据e-lgp曲线法计算地基沉降的方法对高速铁路刚性桩桩网复合地基进行沉降计算,并与现有复合地基计算方法及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与研究分析表明:现有规范采用方法对高速铁路路基荷载作用下刚性桩网复合地基,及超固结或结构性较强的地基土体沉降计算有所局限;Mindlin-Bouss-inesq联合求解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间土的附加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符合实际工程分布情况;Mindlin-Bouss-inesq联合求解附加应力并根据e-lgp曲线法计算地基沉降方法的计算沉降值与实测值较接近,并能考虑刚性桩复合地基设置参数情况及地基土应力历史等影响因素。
王长丹王炳龙周顺华邹春华
关键词:沉降计算刚性桩
循环荷载下路基压实粉土的临界应力与应变水平被引量:8
2010年
通过动三轴试验,分析了不同压实系数、不同含水率和不同动应力水平条件下路基压实粉土的累积塑性变形特征、影响因素及演化规律,界定了循环荷载作用下路基压实粉土的临界动应力和动(回弹)应变水平。试验表明,路基压实粉土的临界动应力和动应变水平随压实系数增加而增大,试样含水率越低,变化速率越大;同时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且含水率越高,降低速率越大。此外,还随静强度增加近似线性增大,回归分析得到比例系数分别为0.5204和0.0007。
肖军华
关键词:循环荷载路基粉土临界动应力
湿陷性黄土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控制离心模型试验被引量:20
2011年
为研究和分析高速铁路荷载作用下刚性桩桩网复合地基控制湿陷性黄土地基沉降的效应,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对不同桩间距设置条件下的刚性桩桩网复合地基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研究表明: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法满足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需要加固处理;随着桩间距由2倍桩径增至6倍桩径,地基工后沉降量增大,差异沉降量增大,桩土荷载应力分担比增大,桩间土对桩体的负摩阻力增大;桩帽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控制地基工后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减小差异沉降;桩间土与桩体相对位移中性点位置随着桩间距的增大而显著降低;桩体刺入垫层量值会随桩间距增大在施工阶段显著增加,而在工后阶段呈减少趋势。
王长丹王炳龙王旭周顺华
关键词:路基工程湿陷性黄土刚性桩桩网复合地基离心模型试验沉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