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0707)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王荣福张春丽张丽闫平郭凤琴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放射性
  • 7篇RGD肽
  • 6篇整合素
  • 6篇显像
  • 5篇肿瘤
  • 5篇核素
  • 5篇放射性核素
  • 4篇整合素ΑVΒ...
  • 4篇肽类
  • 3篇核素标记
  • 3篇放射性核素标...
  • 3篇靶向
  • 2篇碘放射性同位...
  • 2篇生物分布
  • 2篇受体
  • 2篇显像研究
  • 2篇小鼠
  • 2篇放射性同位素
  • 2篇RGD
  • 2篇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作者

  • 9篇张春丽
  • 9篇王荣福
  • 6篇张丽
  • 5篇闫平
  • 4篇康磊
  • 4篇郭凤琴
  • 3篇杨铭
  • 3篇崔永刚
  • 2篇刘红洁
  • 1篇李全忠
  • 1篇王彦福
  • 1篇丁义
  • 1篇马超
  • 1篇赵媛
  • 1篇付占立
  • 1篇刘萌
  • 1篇于明明
  • 1篇郝攀
  • 1篇张明霞
  • 1篇马欢

传媒

  • 4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核化学与放射...
  • 1篇“创新——核...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31)I-c(RGD)_2在荷不同类型肿瘤小鼠中的生物分布与显像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对131I标记的新型环RGD肽二聚体[c(RGD)2]在荷B16和U87两种小鼠肿瘤模型中的生物分布和显像进行研究,以探讨其应用于肿瘤血管生成显像和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ChT法对c(RGD)2进行131I标记,标记产物经Sephadex G10分离纯化;建立荷黑色素瘤(B16)和荷人神经胶质瘤(U87)的动物模型,进行体内生物分布和显像研究,分析131Ic(RGD)2在不同肿瘤中的摄取差异。[结果]131I对c(RGD)2的标记率为(76.35±2.33)%,经Sephadex G10分离纯化后放射化学纯度达(95.20±3.25)%;静脉注射24h后,131I-c(RGD)2在B16和U87肿瘤中的摄取率分别为(0.18±0.02)ID%/g和(0.30±0.03)ID%/g,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肿瘤与肌肉(T/M)摄取比值分别为4.42±1.70与4.29±1.32,肿瘤与血液(T/B)摄取比值分别为2.27±0.45与5.00±0.63。荷B16肿瘤小鼠全身显像在静脉注射24h后可见肿瘤影像,但肿瘤与周围组织对比度较低;而荷U87肿瘤裸鼠全身显像静脉注射3h后即可见清晰的肿瘤影像,随时间延长,肿瘤与周围组织对比度增高。[结论]131I标记的新型环RGD肽二聚体在肿瘤组织中有较高的摄取率,但在不同肿瘤中的摄取有较大的差异,其在U87肿瘤中摄取率更高,对U87肿瘤显像清晰,有可能应用于肿瘤血管生成显像和治疗效果预测。
张春丽郝攀成彧马超马欢王荣福闫平康磊张丽王彦福郭凤琴李全忠张明霞
关键词:整合素ΑVΒ3RGD肽放射性核素标记
131I-c(RGD)2在荷不同类型肿瘤的小鼠中的生物分布与显像研究
目的对131I标记的新型环RGD肽二聚体[c(RGD)2]在荷B16和U87两种小鼠肿瘤模型中的生物分布和显像进行研究,以探讨其应用于肿瘤血管生成显像和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c(RGD)2由上海吉尔公司合成,其相对分子质量...
张春丽郝攀成彧马超马欢王荣福闫平康磊
关键词:整合素ΑVΒ3RGD肽放射性核素标记
文献传递
靶向整合素α_vβ_3受体的二硫键成环的RGD肽的设计、^(131)I标记及在荷瘤鼠中的生物分布与显像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设计与制备131I标记的针对αvβ3受体的通过二硫键成环的RGD肽,研究其在肿瘤中的摄取情况。[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设计RGD肽,基于αvβ3受体的胞外区及其配体复合物三维晶体结构,通过分子对接筛选出能量打分最低的多肽结构;采用ChT法进行131I标记,建立荷黑色素瘤动物模型,进行体内分布实验、非标记肽竞争抑制实验及肿瘤显像研究。[结果]c(CRGDYC)具有最低的对接能量,其131I的标记率为90%,放射化学纯度达99%;131I-c(CRGDYC)在肿瘤中有较高的摄取率,且清除缓慢,静脉注射后24h,肿瘤与肌肉(T/M)和肿瘤与血液(T/B)摄取比值分别为6.34与1.1。未标记肽可明显抑制肿瘤对131I-c(CRGDYC)的摄取。静脉注射后1h即可见肿瘤显影,随时间延长,影像逐渐清晰,148h仍可见肿瘤影像。[结论]c(CRGDYC)可被肿瘤组织特异性摄取并有较高的摄取率和较长的滞留时间,有可能应用于肿瘤血管生成显像与肿瘤治疗。
张春丽王荣福张丽崔永刚刘红洁闫平杨铭
关键词:整合素ΑVΒ3RGD肽^131I标记显像
131^I-cRGD环肽对荷黑色素瘤小鼠的靶向治疗作用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用131^I标记环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cRGD)肽,探讨131^I-cRGD对荷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瘤体生长的双重抑制作用。方法应用氯胺T法对cRGD进行131^I标记。建立荷黑色素瘤B16株小鼠模型,将20只荷瘤小鼠按完全随机化法分为4组,每组5只,即实验(131^I-cRGD)组、cRGD对照组、131^I-甘氨酸-甘氨酸-甘氨酸(cGGG)对照组和空白对照(PBS)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观察各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31^I-cRGD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分别达到(89.14±4.57)%及(99.14±0.72)%。治疗第21天时,各组与PBS组肿瘤体积相比,抑瘤率分别为64.92%(131^I-cRGD组)、37.70%(cRGD组)及24.78%(131^I-cGGG组);治疗第28天时,处死各组小鼠,其瘤质量(舍治疗第21~28天自然死亡的4只小鼠)分别为131^I-cRGD组(6.48±5.19)g、cRGD组(10.81±6.25)g、131^I-cGGG组(14.21±5.91)g、PBS组(18.88±7.59)g(F=3.479,P〈0.05),131^I-cRGD组与PBS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5)。各组与PBS组肿瘤质量相比,抑瘤率分别为65.72%(131^I-cRGD组)、42.76%(cRGD组)及24.77%(131^I-cGGG组)。治疗第28天时,各组小鼠净体质量(净体质量=小鼠体质量-瘤质量,含治疗第21~28天死亡的4只小鼠)分别为(29.12±8.66)g(131^I-cRGD组)、(25.89±6.49)g(cRGD组)、(24.29±2.97)g(131^I-cGGG组)、(20.92±5.95)g(PB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44,P〉0.05)。结论131^I-cRGD能抑制荷黑色素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对黑色素瘤治疗具有潜在的价值。
崔永刚张春丽王荣福闫平于明明刘红洁付占立郭凤琴赵媛刘萌康磊丁义
关键词:黑色素瘤碘放射性同位素小鼠
RGD多肽类药物设计、活性测定及^(99)Tc^m-cRGD二聚体的制备被引量:9
2011年
通过V-life计算机模拟软件建立cRGD(cyclic Arg-Gly-Asp,cRGD)多肽类分子库,利用V-life软件中的DOCK功能对分子库内cRGD肽结构进行筛选评分,挑选出能与整合素αν3β受体高特异性结合的cRGD结构。将该结构进行改造后制备成二聚体,用99Tcm对该结构进行标记,制备成肿瘤分子探针。并对其标记条件、稳定性、水溶性和亲和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DOCK功能计算出评分最佳的cRGD分子结构为Cys-Arg-Gly-Asp-(D)Ser-Cys。将该结构进行改造制备成二聚体后,室温下、ρ(SnCl2.2H2O)=1 g/L、反应时间为30 min时,标记率可达(87.42±3.21)%,经Sephadex G10层析柱纯化后,其放化纯大于95%;在室温和37℃条件下,99Tcm-cRGD于生理盐水和正常人新鲜血清中均保持良好的标记稳定性;其脂水分配系数对数值lgP(正辛醇/生理盐水)为-1.96±0.01;与U87人神经胶质瘤细胞进行受体的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radioligand binding assay of receptors,RBA)实验,其平衡解离常数(equilibrium dissociation constant,Kd)为(0.089±0.052)×10-9L/mol。这表明,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筛选出的cRGD肽可与整合素ανβ3特异性结合,是一种有前景的整合素ανβ3受体阳性肿瘤显像剂。
张丽张春丽王荣福闫平康磊郭凤琴魏海亮崔永刚卢霞
关键词:整合素ΑΝΒ3RGD肽
肿瘤分子功能显像技术应用进展
肿瘤核医学(nuclear oncology)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现代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相结合而运用在肿瘤诊断和靶向治疗的一门新的核医学分支学科。其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肿瘤,阐明靶器官或组织的血流、代谢、...
王荣福
关键词:肿瘤核医学放射性核素示踪显像
文献传递
放射性核素标记多肽在肿瘤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RGD肽在肿瘤分子靶向显像和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对RGD肽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用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对RGD肽进行标记的方法也已经基本成熟,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对RGD结构的改进修饰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索。全文就不同放射性核素标记RGD肽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丽张春丽王荣福
关键词:RGD肽放射性核素靶向显像
RGD肽与整合素α_vβ_3受体结合的构效关系及放射性标记配体的设计被引量:21
2009年
整合素αvβ3受体是针对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设计的一个重要靶点。全文对RGD肽与整合素αvβ3受体结合的构效关系、放射性标记配体的设计、化学修饰方法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张春丽杨铭王荣福
关键词:整合素肿瘤血管生成放射性标记
RGD肽类肿瘤靶向受体显像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被引量:8
2010年
RGD肽是一类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的小分子多肽,与整合素ανβ3受体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亲和力。RGD肽与整合素ανβ3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可介导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发生,尤其在肿瘤细胞的黏附、转移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整合素ανβ3受体有望成为新型放射性药物的靶点,而放射性核素标记的RGD肽也可能成为潜在的肿瘤受体显像剂而应用于临床。本文对RGD肽类肿瘤靶向受体显像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
张丽张春丽王荣福
关键词:肽类肿瘤放射性核素显像
靶向整合素αvβ3受体的新型RGD肽二聚体的131I标记与生物活性的初步评价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对所设计的新型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酰(Arg-Gly-Asp,RGD)肽进行131I标记,研究其在肿瘤组织中的靶向性及其在荷瘤鼠体内的生物分布与显像,探讨将其应用于肿瘤血管生成显像的可能性。方法:参照文献报道的对环五肽c(RGDfV)构效关系的研究结果及多肽的化学修饰方法,设计了新型二硫键成环的并经亲水性修饰的cRGD肽二聚体[c(RGD)2],采用ChT法进行131I标记,测定c(RGD)2的亲和常数、标记物的稳定性与油水分配系数;建立荷黑色素瘤动物模型,研究131I-c(RGD)2的体内分布、非标记肽竞争抑制及肿瘤显像。结果:131I对c(RGD)2的标记率为(76.35±2.33)%,经Sephadex G10分离纯化后其放射化学纯度达(95.20±3.25)%。c(RGD)2对受体的亲和常数Ka为(0.137±0.057)×109/mol/L,油水分配系数lgP正辛醇/水为-1.628,131I-c(RGD)2在静脉注射后1 h、3 h、5 h与24 h在肿瘤中的摄取率分别为(0.67±0.13)%ID/g、(0.42±0.08)%ID/g、(0.51±0.11)%ID/g与(0.18±0.02)%ID/g,其在肿瘤中的清除相对缓慢,靶本比(T/NT)随时间延长而增高,静脉注射后24 h,肿瘤与肌肉(T/M)和肿瘤与血液(T/B)的摄取比值分别为4.42±1.70与2.27±0.45。131I-c(RGD)2的肝脏摄取低,静脉注射后1 h肿瘤与肝的摄取比可达2.10±0.60;未标记肽可明显抑制肿瘤对131I-c(RGD)2的摄取。荷瘤小鼠全身显像可见肾显影,在静脉注射后3 h胸部显像可见清晰的肿瘤影像。结论:所设计的通过二硫键成环的c(RGD)2可应用ChT法成功完成131I标记,其可被肿瘤组织特异性摄取,有可能应用于肿瘤血管的生成显像。131I-c(RGD)2的肝脏摄取低,在肿瘤显像中具有一定优势。
张春丽王荣福张丽郭凤琴李玲康磊闫平杨铭
关键词:寡肽类二聚作用碘放射性同位素整合素ΑVΒ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