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210)

作品数:15 被引量:188H指数:7
相关作者:刘润进李敏高春梅陈应龙田蜜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菌根
  • 13篇菌根真菌
  • 10篇丛枝菌根
  • 7篇丛枝菌根真菌
  • 5篇植物
  • 2篇真菌多样性
  • 2篇土壤
  • 2篇全球变化
  • 2篇外生菌根
  • 2篇寄主
  • 2篇寄主植物
  • 1篇定殖
  • 1篇盐碱
  • 1篇盐碱地
  • 1篇盐渍化
  • 1篇演替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机制
  • 1篇植食性
  • 1篇植物病害

机构

  • 15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黄土高原土壤...

作者

  • 14篇刘润进
  • 5篇李敏
  • 3篇高春梅
  • 2篇田蜜
  • 2篇万方浩
  • 2篇郭绍霞
  • 2篇袁玉清
  • 2篇陈应龙
  • 1篇徐丽娟
  • 1篇季彦华
  • 1篇张金政
  • 1篇刘杏忠
  • 1篇王小坤
  • 1篇唐超
  • 1篇杨海霞
  • 1篇刘万学
  • 1篇刁志凯
  • 1篇唐明
  • 1篇赵洪海
  • 1篇王淼焱

传媒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菌物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菌物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部分气候变化因子对菌根真菌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如温室效应、N沉降、酸雨和频发的极端气候等对菌根真菌的影响。本文作者在总结全球气候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气候变化对菌根真菌生长、发育、产孢、侵染和功能的影响,讨论了气候变化影响菌根真菌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探讨菌根真菌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全球变化下该类真菌如何发挥其生理生态功能,即促进农林牧业生长、维持植物与土壤健康、保持生物多样性、稳定生态系统、提高环境与食品安全性的作用奠定基础、提供思路。
温彤玥钟凯刘润进
关键词:气候变化菌根真菌生长发育菌根
互惠共生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概况被引量:6
2020年
所谓互惠共生微生物(mutualistic symbiotic microbes,MSM)是指能定殖其他生物构建互惠共生体系的微生物,主要包括互惠共生细菌、互惠共生放线菌和互惠共生真菌等。MSM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物种多样性丰富,涉及原核生物界和真菌界等。MSM定殖人体、动物、植物、藻类或其他真菌,可构建各自相应的互惠共生体系,进而形成范围更加巨大的共生网络,发挥不可替代的生理生态功能。本文在介绍MSM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MSM多样性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应该开展的工作,MSM多样性研究成果可望为研发MSM应用技术提供依据和材料。
蔡昕悦刘耀臣解志红陈应龙刘润进
关键词:共生细菌共生真菌宿主动物寄主植物
丛枝菌根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42
2013年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泛、最重要的互惠共生体之一,对提高植物抗逆性、修复污染生境、保持生态系统稳定与可持续生产力的作用显著.AM结构特征是判断菌根形成的主要指标,与其功能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AM丛枝结构、泡囊结构、菌丝结构和侵入点结构等发育特征;分析了A型丛枝结构、P型丛枝结构、泡囊结构和根外菌丝结构与促进寄主植物养分吸收和生长、提高植物抗旱性、耐涝性、耐盐性、抗高温、拮抗病原物、提高植物抗病性、抗重金属毒性、分解有毒有机物、修复污染与退化土壤等功能的关系,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影响AM结构与功能的因子,以及基于AM不同结构所发挥功能的作用机制.旨在为系统研究AM真菌发育特征、AM真菌效能机制,以及评价和筛选AM真菌高效菌种提供依据.
田蜜陈应龙李敏刘润进
关键词:丛枝菌根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寄主植物
丛枝菌根真菌与植食性昆虫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1
2014年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与昆虫均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分,同植物关系密切,对植物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生态系统中则以AM真菌-植物-昆虫互作体系参预食物网与生态过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已开始研究AM真菌对昆虫的影响。进入21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AM真菌与昆虫的相互作用。总结了AM真菌对昆虫取食偏好、生长、繁殖和对植物危害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昆虫对AM真菌侵染、扩展和产孢的影响;分析了植物营养状况、昆虫性别、昆虫龄期和AM真菌种类等对AM真菌与昆虫相互作用的影响特点;探讨了AM真菌与昆虫相互作用的机制;展望了利用AM真菌抑制植食性害虫、及促进天敌昆虫和部分传粉昆虫作用的可能性,旨在丰富菌根学研究内容、促进AM真菌与昆虫互作领域的深入研究、为探索生物防控农林业害虫的新途径提供依据。
高春梅王淼焱弥岩万方浩刘润进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昆虫害虫控制
丛枝菌根真菌在外来植物入侵演替中的作用与机制被引量:10
2013年
外来植物入侵不仅是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生理学和生态学问题,尤其是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入侵植物和本地土壤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外来植物入侵程度。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土壤中一类极为重要的功能生物,在外来植物入侵演替过程中发挥多种不同作用。文章系统总结了AMF对入侵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影响,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竞争中AMF发挥的促进和抑制作用;探讨了AMF与入侵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环境因子对AMF-入侵植物关系的影响;对AMF在外来植物入侵演替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探索控制生物入侵的新途径、为我国开展外来植物入侵研究与防控实践提供新思路。
季彦华刘万学刘润进万方浩李敏
关键词:生态系统入侵植物营养机制
特殊生境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被引量:5
2013年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不仅具有丰富的遗传、物种和功能多样性,而且还具有生态系统多样性,即该真菌的分布与栖息生境复杂多样.AMF侵染植物根系形成菌根,营专性活体共生营养,生态适应性强,除了森林、草原和农田生态系统外,还广泛分布于保护地、盐碱地、矿区污染地、石化与农药污染地、荒漠地、干旱地、湿地、沼泽地、火山地、高原、低温与极地等植物多样性匮乏的特殊生境,形成独特的群落结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理生态功能.本文总结了上述生境中AMF物种多样性与菌根发育特点,旨在为进一步开展这些特殊生境和极端环境下的AMF研究提供基本信息.
李素美王银桥刘润进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盐碱地生境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与功能变化特征被引量:34
2015年
丛枝菌根(AM)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生态系统中,是土壤生物重要的功能组分,对促进土壤演化、保持土壤健康与可持续生产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盐碱地属于特殊生境之一,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硫和氮沉降增大、臭氧增加、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异常、外来生物入侵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盐碱土壤的盐渍化、土壤生物多样性与功能也必然随之变化,进而影响到农林牧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在简要介绍全球变化背景下盐碱地面积与次生盐渍化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盐碱地生境中AM真菌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AM真菌多样性与功能的因子及其变化特点,旨在为进一步探讨全球变化背景下盐碱地生境中AM真菌的地位、角色和作用,为有效修复盐碱地农田生态系统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杨海霞郭绍霞刘润进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盐碱地全球变化次生盐渍化
丛枝菌根真菌与小麦孢囊线虫的相互作用被引量:7
2014年
近年来,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s,CCN:主要病原为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危害日益严重,亟待探索新的生防途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环境功能生物,对寄主植物具有生物药肥双重作用,不仅能促进植物吸收利用养分,而且能拮抗土传病原物、提高植物抗病性。本研究以AMF与CCN相互作用为切入点,试图明确AMF与CCN相互作用关系,并科学评价不同AMF抑制CCN、降低病害的效应。试验于温室盆栽条件下进行,设接种AMF Gigaspora margarita(Gi.m)、Glomus mosseae(G.m)、Glomus intraradices(G.i)、Glomus versiforme(G.v)、Gi.m+G.m+G.i+G.v、CCN、CCN+Gi.m、CCN+G.m、CCN+G.i、CCN+G.v、CCN+Gi.m+G.m+G.i+G.v和不接种对照(CK)共12个处理。结果表明,接种AMF各处理均能降低小麦孢囊线虫侵染率、土壤中孢囊数和根内J2数量,其中Gi.m处理抑制效果最大;CCN不同程度减少AMF侵入点数和产孢数量。Gi.m和CCN+Gi.m处理的根内丛枝着生数量最多,而后者根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CCN+AM真菌处理。Gi.m和G.i处理的小麦株高、地上部干重高于其他处理;Gi.m和CCN+Gi.m的处理的单穗重和单株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表明AMF能不同程度拮抗CCN、促进小麦生长和提高产量,其中,Gi.m是高效菌种。结论认为,AMF与CCN之间存在一定相互抑制作用,AMF能通过诱导植株防御反应拮抗CCN。
王小坤赵洪海李敏刘润进
关键词:小麦孢囊线虫丛枝菌根真菌GIGASPORA
菌根学对生物类学科发展的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菌根(mycorrhiza)是真菌与植物之间形成的最广泛的共生体。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形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菌根真菌与植物协同进化,发挥生理生态功能,对促进农林牧业生产、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其可持续生产力具有重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发展,菌根学(mycorrhizology)——菌物学与植物学的杂交学科终于在21世纪诞生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菌根学不仅与菌物学和植物学关系极为密切,而且还与生态学、土壤学、保护生物学、植物保护学、微生物学、食用菌学、园林园艺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昆虫学等密切相关。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菌根学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相关学科的进展。本文系统总结了菌根学对其他学科发展所作的贡献,旨在进一步加强菌根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为菌根学与其他学科协同进化奠定理论基础、促进多学科合作研究,为21世纪生物学的更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高春梅刁志凯刘润进
关键词:菌根菌根真菌土壤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
AMF和PGPR修复甲胺磷污染土壤的效应被引量:10
2016年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能降解有毒有机物,但分解土壤中残留甲胺磷农药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测定AMF和PGPR矿化甲胺磷的效应。试验设甲胺磷0、50、100和150μg g-1下,对番茄(Lycospersicon esculentum,品种金冠)接种AMF Glomus mosseae(Gm)、Glomus etunicatum(Ge)、PGPR Bacillus subtilis(Bs)、Bacillus sp.B697(Bsp)、Pseudomonas fluorescens(Pf)、Gm+Bs、Gm+Bsp、Gm+Pf、Ge+Bs、Ge+Bsp、Ge+Pf和不接种对照,共48个处理。结果表明,接种Gm显著增加了根区土壤和根内PGPR定殖数量,而Pf处理显著提高了AMF侵染率,表明Gm与Pf能够相互促进。甲胺磷100μg g-1水平下,Gm+Pf处理的番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地上部干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Ge+Pf除外),根系干重显著高于对照、PGPR各处理和Ge处理;而根内甲胺磷浓度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茎叶中的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Gm+Bs、Gm+Bsp和Ge+Pf除外)。AMF、PGPR或AMF+PGPR处理均显著降低番茄体内甲胺磷浓度。甲胺磷50~100μg g-1水平下,Gm+Pf显著降低根区土壤中甲胺磷残留量,矿化率达52%~60.6%。AMF和PGPR显著提高了根区土壤中甲胺脱氢酶活性,其中以Gm+Pf组合处理的酶活性最高。表明AMF和PGPR均能促进土壤中残留甲胺磷的降解,Gm+Pf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组合。
徐丽娟张金政袁玉清李敏刘润进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甲胺磷土壤污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