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454)

作品数:30 被引量:139H指数:7
相关作者:凌保东蔺飞张驰贾旭王同慧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医学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川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耐药
  • 20篇杆菌
  • 20篇鲍曼不动杆菌
  • 20篇不动杆菌
  • 14篇生物被膜
  • 11篇耐药鲍曼不动...
  • 10篇药物
  • 8篇中药
  • 7篇中药单体
  • 7篇细菌
  • 7篇抗菌
  • 7篇泛耐药
  • 6篇泛耐药鲍曼不...
  • 5篇外排泵
  • 5篇菌药
  • 5篇抗菌药
  • 5篇抗菌药物
  • 5篇基因
  • 4篇替加环素
  • 4篇耐药性

机构

  • 29篇成都医学院
  • 7篇成都医学院第...
  • 3篇川北医学院
  • 2篇南充市中心医...
  • 2篇广元市中医院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齐鲁医药学院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成都市金牛区...
  • 1篇核工业四一六...
  • 1篇加拿大卫生部

作者

  • 29篇凌保东
  • 4篇蔺飞
  • 3篇王同慧
  • 3篇彭勤
  • 3篇张驰
  • 3篇贾旭
  • 2篇袁明勇
  • 2篇郑薇
  • 1篇杨羚
  • 1篇刘男男
  • 1篇李显志
  • 1篇袁浩宇
  • 1篇许颖
  • 1篇陈浩
  • 1篇杨羚
  • 1篇邹家齐

传媒

  • 8篇中国抗生素杂...
  • 5篇中国感染控制...
  • 3篇中国药理学与...
  • 3篇中药药理与临...
  • 3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国外医药(抗...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单体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超级细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造成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是当前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本文研究中药单体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对PDR-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粘附作用的影响,探讨中药单体与四种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多粘菌素)联合应用对抗PDR-AB的协同效应。方法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三种中药单体对9株临床PD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96孔细胞培养板和导尿管模型并结合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三种中药单体对PDR-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构建导尿管模型并结合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三种中药单体对PDR-AB黏附能力的影响,应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检测三种中药单体分别与四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协同效应。结果①三种中药单体对PDR-AB MIC分别为512,512,1024 mg·L^-1。②三种中药单体分别在64,32,128 mg·L^-1的亚抑菌浓度下抑制PDR-AB的生物被膜的形成以及对医用材料导尿管的粘附。③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黄芩苷三种中药单体分别与亚胺培南联用时78%,89%,78%表现为协同作用,亚胺培南的MIC值从64 mg·L^-1下调到8 mg·L^-1;与美罗培南联用时89%,89%,56%表现为协同作用,MIC值从32 mg·L^-1下调到4 mg·L^-1;与替加环素联用时56%,22%,100%表现为协同作用,MIC值从1 mg·L^-1下调到0.25 mg·L^-1;与多粘菌素B联用时100%表现为拮抗作用,22%表现为协同作用,33%为拮抗作用。结论在亚抑菌浓度下三种中药单体均能抑制PDR-AB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以及对医用材料的黏附,而且三种中药单体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联用后对PDR-AB的抗菌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尤其是黄芩苷与替加环素联用时表现出显著的抗菌协同效应,这对PDR-AB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彭勤彭勤孟千琳凌保东
关键词:中药单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细菌粘附联合用药
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表达的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筛选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并了解其耐药情况,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菌及碳青霉烯类敏感菌的外膜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筛选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外膜蛋白基因carO;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细菌外膜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10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的32株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此3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菌除对多黏菌素B敏感性为100%,对其他所试药物均呈不同程度耐药;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carO基因,SDS-PAGE分析显示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相比,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2×103和50×103等处的蛋白条带存在差异。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严重,且碳青霉烯类耐药菌与敏感菌的外膜蛋白在表达上存在明显差异。
王同慧袁清强凌保东
关键词:基因外膜蛋白
鲍曼不动杆菌对消毒剂耐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鲍曼不动杆菌是主要的医院获得性病原菌之一。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不仅对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而且对控制感染的消毒剂或杀菌剂具有耐药性。耐药表型的特点对于抗菌药物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虽然消毒剂与抗菌药物相比往往具有不同作用方式和较高的使用浓度,但是鲍曼不动杆菌已经发展了多种机制来抵抗消毒剂的作用。因此,鲍曼不动杆菌对消毒剂的耐药一旦获得,对感染的控制是一个不利的影响。此外,已经观察到鲍曼不动杆菌对消毒剂和抗菌药物耐药性之间的联系,这是由于诸如外排泵或抗菌药物和消毒剂耐药基因共存而造成。由消毒剂和抗生素抗性的共同选择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需要一个策略来优化消毒剂的使用效能和减少消毒剂耐药性的发展。本文主要就鲍曼不动杆菌消毒剂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蔺飞贾旭凌保东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消毒剂耐药机制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同源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同源性及其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为临床防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XDRAB 37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对37株XD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LST)和肠杆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对37株XDRAB进行分型检测。结果 37株XDRAB仅对多粘菌素类、替加环素敏感,其余抗菌药物均耐药。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阴性对照组比较,81%以上XDRAB均形成生物被膜。MLST分型结果:37株XDRAB均属于国际克隆组IC2的克隆复合体(CC92),其中34株为ST208,其次为ST195和ST368。ERIC-PCR分型结果:37株XDRAB分为两种类型,其中Ⅰ型22株,Ⅱ型15株。结论临床分离的XDR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CC92为XDRAB院内感染流行的主要克隆复合体,MLST与ERIC-PCR可作为XDRAB同源性分析的有效方法。
孟千琳凌保东
关键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同源性分析
中药单体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黄芩苷3种中药单体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粘附作用的影响,并探讨以上3种中药单体分别与4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多粘菌素)联合应用对抗XDRAB的协同效应。方法: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黄芩苷3种中药单体和15种抗菌药物对9株XD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晶紫染色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3种中药单体对XDR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粘附能力的影响,微量棋盘稀释法检测中药单体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分别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联合应用的协同抗菌效应。结果: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对XDRAB的MIC分别为512μg/ml、256μg/ml、1024μg/ml,除多粘菌素B和替加环素以外,9株XDRAB对13种抗菌药物均耐药;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分别在64μg/ml、32μg/ml、128μg/ml的浓度下抑制XDRAB生物被膜的形成以及对导尿管的粘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3种中药单体分别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联用时,中药单体与抗菌药物的MIC均下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结论: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黄芩苷3种中药单体不仅能抑制XDRAB生物被膜的形成能以及对医用材料的粘附,而且与分别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联用后对XDRAB的抗菌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
彭勤彭勤凌保东袁浩宇袁浩宇孟千琳陈浩
关键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细菌粘附
3种方法测定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药敏结果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比较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药敏试验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分别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和K-B法测定119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结果的差异。微量肉汤稀释法MIC500.5μg/m L、MIC901μg/m L,FDA/EUCAST的耐药率0.0%(0/119)/0.0%(0/119),中介率0.0%(0/119)/5.0%(6/119),敏感率100%(119/119)/95.0%(113/119);琼脂稀释法MIC501μg/m L、MIC904μg/m L,FDA/EUCAST耐药率11.7%(14/119)/45.4%(54/119),中介率33.6%(40/119)/21.0%(25/119),敏感率54.7%(65/119)/33.6%(40/119);K-B法Jone/EUCAST的敏感率47.1%(56/119)/31.9%(38/119)、中介率48.74%(58/119)/31.9%(38/119),耐药率4.2%(5/119)/36.2%(43/119)。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体的外药敏实验中,微量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和K-B法之间存在差异。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参考方法,MH琼脂稀释法总误差41.2%-60.5%,K-B法总误差47.9%-63.9%。
郑薇许颖凌保东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纸片扩散法替加环素
插入序列ISAba1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中插入序列ISAba1的存在对碳青霉烯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筛选3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运用PCR技术检测OXA-23、OXA-24、OXA-51和OXA-58型酶基因及插入序列ISAba1;RT-PCR方法检测ISAba1下游基因的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OXA-51型基因的检出率为100%,OXA-23型基因为96.9%。其中23株OXA-23型基因、18株OXA-51型基因上游均存在插入序列。RT-PCR结果显示上游存在ISAba1时,OXA-23和OXA-51型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6471±0.6560和1.3209±0.3678,与不存在插入序列的相应基因表达水平相比,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OXA-23和OXA-51型基因是本组试验菌的主要碳青霉烯酶基因型,ISAba1序列的插入可引起下游碳青霉烯酶基因高表达。
王同慧刘男男凌保东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结节化细胞分化家族外排泵基因对耐药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敲除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结节化细胞分化家族(RND)外排泵基因adeB、adeB-like、adeFGH、adeIJK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杀性载体pMo130-Telr同源重组法敲除鲍曼不动杆菌AYE的RND外排泵相关基因。琼脂50%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敲除前后菌株进行17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 成功获得AYE△adeB、AYE△adeB-like、AYE△adeFGH、AYE△adeIJK菌株。1)AYE△adeB菌株MIC值降低到原MIC的1/4或更低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米诺环素、替加环素;MIC值降低到原MIC的1/2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多粘菌素E。2)AYE△adeB-like菌株MIC值降低到原MIC的1/2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氨苄西林、头孢西丁、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多粘菌素E。3)AYE△adeIJK菌株MIC值降低到原MIC的1/2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4)AYE△adeFGH菌株MIC值降低到原MIC的1/2的抗菌药物只有多粘菌素E。结论 RND外排泵基因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具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adeB对鲍曼不动杆菌AYE的耐药性影响最明显。
刘献清蔺飞彭勤王清会凌保东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
抗细菌生物被膜感染中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生物被膜导致细菌耐药的机制、中药及单体小分子化合物抗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梳理具有抗细菌生物被膜的中药及单体小分子化合物。结果: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复杂,形成的被膜又可导致细菌耐药,而中药川贝、金银花、蒲公英等及单体小分子化合物黄芩素、人参皂苷、黄连素等是目前抗细菌生物被膜研究的热点。结论:中药及单体小分子化合物通过降低生物被膜菌相关基因表达、抑制eDNA释放、影响QS系统等机制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或清除已形成的生物被膜。生物被膜的形成使细菌耐药性加强,而中药及单体小分子化物有望成为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同时也为临床治疗生物被膜相关性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王同慧凌保东
关键词:细菌生物被膜中药耐药性
作用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中药单体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梳理具有抗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中药单体及抗菌药物,探讨中药单体及联合抗菌药物抗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无论是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还是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群体感应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中药单体丁香酚、小檗碱和槲皮素等是目前抗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研究的热点。中药单体通过影响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和毒力因子的表达,与抗菌药物联合作用可恢复耐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望成为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同时也为生物被膜菌的清除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曾利凌保东
关键词:中药单体抗菌药物细菌群体感应细菌生物被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