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科技计划(12ZCZDSY02600)

作品数:25 被引量:84H指数:6
相关作者:沈中阳高伟刘蕾史源马宁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肝移植
  • 5篇原位
  • 5篇供肝
  • 5篇肝脏
  • 4篇动物
  • 4篇氧合
  • 4篇原位肝移植
  • 4篇体外膜肺氧合
  • 4篇外膜
  • 4篇膜肺
  • 4篇静脉
  • 4篇肺氧合
  • 3篇心脏
  • 3篇心脏死亡
  • 3篇移植术
  • 3篇劈离式
  • 3篇转流
  • 3篇静脉转流
  • 3篇活体
  • 3篇供者

机构

  • 22篇天津市第一中...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7篇沈中阳
  • 11篇刘蕾
  • 11篇高伟
  • 7篇史源
  • 6篇马宁
  • 4篇马楠
  • 4篇郑虹
  • 4篇董冲
  • 4篇孙超
  • 3篇张威
  • 3篇丁梅
  • 3篇王凯
  • 3篇邓永林
  • 3篇隋明昊
  • 3篇韩俊峰
  • 2篇刘懿禾
  • 2篇杨靖波
  • 2篇张伟晔
  • 2篇潘澄
  • 2篇陈静

传媒

  • 9篇中华器官移植...
  • 9篇实用器官移植...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2篇2017
  • 8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脏死亡捐献器官功能保护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5年
供体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器官移植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如何扩大供体来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供体需求是目前各移植中心研究的重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可以显著扩大供体池[1],但DCD供体器官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热缺血损伤,质量远低于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体,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胆道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差[2-3]。而体外膜肺氧合(ECMO)可以显著改善此类供体的质量,是国际上关于DCD供体器官修复的研究热点之一。
刘蕾沈中阳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器官捐献心脏死亡器官功能保护供体来源热缺血损伤
175例小儿肝移植门静脉重建技术的单中心经验总结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对不同门静脉重建方式预防小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栓及狭窄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从2006年9月至2014年3月本院单中心对175例终末期肝病患儿实施了肝移植手术。受者年龄4.5个月~12岁,平均(16.16±19.77)个月。对受者术后进行1~93个月随访并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受体1、3、5年生存率、术后门静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比例、手术方式等相关因素。结果175例患儿中126例采取供体门静脉与受体门静脉左右支分叉部静脉片吻合,2例采取供体门静脉与受体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部吻合,5例采取受体髂静脉血管搭桥术,术后均未出现门静脉狭窄,肝功能恢复良好;42例采取供受体门静脉端端吻合,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1.14%),其中亲属活体肝移植1例,劈离式肝移植1例,经皮经肝门静脉球囊扩张术后治愈。其他并发症包括肝动脉闭塞5例(2.9%),术后胆漏5例(2.9%),术后肠漏3例(1.7%),急性排斥反应7例(4.0%),胆道并发症9例(5.1%),机会性感染115例(65.7%)。随访1~93个月,175例患儿中死亡14例,7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为严重肺感染,1例死于肝动脉破裂出血。总体5年生存率为93.1%,3年生存率为94.7%,1年生存率为95.5%。结论小儿肝移植术中根据供受体门静脉直径匹配程度及长度情况选取适当门静脉重建方式具备可行性,对于预防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及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李姗霓孙超马楠董冲高伟潘澄邓永林郑虹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小儿门静脉重建
小儿ABO血型不合肝移植16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儿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预后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9月20日至2014年12月31日进行的196例小儿活体肝移植病例,其中16例为ABO血型不合肝移植。16例小儿中位年龄为6个月(5个月~1岁2个月);供、受者血型情况:3例为AB型供A型,1例为AB型供B型,4例为A型供0型,7例为B型供0型,1例为B型供A型。所有受者均于术中及术后分别给予巴利昔单抗10mg,术后均给予他克莫司联合甲泼尼龙的免疫抑制方案。4例受者入院时血型抗体滴度IgM高于1:16,术前及术后分别给予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300mg·kg-1·d-1,连用7d,其中1例受者肝移植术前行血浆置换治疗(100ml血浆/艇)后抗体滴度均降至1:16。术后随访9~26个月,观察受者及移植物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16例受者及移植物均存活。1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10mg·kg-1·d-1冲击治疗3d后痊愈;术后发生门静脉狭窄2例,肝内胆管扩张1例,EB病毒血症8例,巨细胞病毒(CMV)血症5例,肺部感染6例。术后3周内,所有受者的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及胆红素水平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小儿AB0血型不合肝移植安全性较高,预后良好。
孙超高伟马楠董冲王凯李姗霓沈中阳
关键词:小儿肝移植活体供者血型不合
常温机械灌注保存体外供肝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供肝保存最重要的目的是维持肝细胞活性以及肝脏功能。目前,单纯低温保存(SCS)仍是供肝保存普遍采用的方法,随着临床上扩大标准供肝使用的增加,而采用SCS却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常温机械灌注(NMP)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器官保存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模拟生理条件保存肝脏。本文将对NMP的基本结构、修复肝脏的机理以及NMP较SCS的优势进行综述。
韩俊峰高伟沈中阳
关键词:供肝保存灌注常温体外肝脏功能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治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比较罕见,发生率约为0.1%~2.0%,病死率大于75%。累及肝外多个系统,可侵犯包括周身皮肤、消化道黏膜、神经系统、骨髓等,临床表现不典型,多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癫痫、骨髓造血停滞等表现,但缺乏明确诊断的客观依据。早在50多年前Billingham[1]就提出GVHD是供体T细胞与受体组织间的免疫反应。其发生需要以下条件:1移植物中含免疫活性细胞;
杨靖波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骨髓造血免疫活性细胞消化道黏膜GRAFT
儿童劈离式肝移植38例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总结38例儿童劈离式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5年12月间38例儿童劈离式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按照劈离式肝移植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体外劈离式肝移植组(对照组)22例,在体原位劈离式肝移植组(研究组)16例。观察术后两组受者的存活率、移植肝功能恢复情况、再次移植率以及血管和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死亡受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8例受者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0.65个月(0.1~96.6个月),受者术后1年和3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1.6%和76.3%,移植肝术后1年和3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8.9%和63.8%。再次移植率13.16%(5/38),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12/38);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12/38)。38例受者中有9例死亡,其中与外科并发症相关的死亡人数为5例;对照组死亡4例(18.18%),研究组死亡1例(6.25%)。结论与体外劈离相比,供肝原位劈离能够改善婴幼儿肝移植受者术后长期存活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董冲高伟马楠张威孙超孟醒初王凯张伟晔沈中阳
关键词:供肝儿童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疑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2015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例肝移植术后疑诊GVHD患者的病情进展、组织学特点及治疗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于外院行肝移植术,术后2周先后出现发热、癫痫、皮疹、骨髓造血停滞等症状,经抗感染治疗无效,病史结合皮肤活检、骨髓涂片镜检、T细胞亚群等检查,考虑GVHD,停用免疫抑制剂,甲泼尼龙1 g静脉滴注,皮疹消褪,但整体病情进展,于术后3周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移植术后GVHD为一种致命的并发症,病死率高达75%以上,目前尚无确诊标准,本文结合该病例特点,复习肝移植术后GVHD相关文献,并提出待解决问题,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并指导临床工作。
杨靖波于立新刘懿禾李娜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肝移植
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供肝应用于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的单中心经验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供肝应用于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的效果及受者预后。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单中心157例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受者,其中19例接受了丙型肝炎阳性供肝,为研究组;138例接受了丙型肝炎阴性供肝,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受者存活率、丙型肝炎复发率、复发时间及复发的严重程度。结果研究组肝移植术后1年和5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89.5%和67.0%,对照组肝移植术后1年和5年受者生存率分别为82.40%00和69.4%。研究组受者术后17例(89.5%)丙型肝炎复发,其中4例(21.O%)进展为重症肝炎;对照组丙型肝炎复发117例(84.8%),其中24例(17.4%)进展为重症肝炎;两组复发率和进展为重症肝炎者百分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于接受丙型肝炎阳性和阴性供肝肝移植的受者,其存活率、术后丙型肝炎复发率、重症肝炎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受者,对供肝质量进行认真评估后可以考虑使用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供肝。
李姗霓马楠孙超董冲高伟潘澄邓永林郑虹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肝炎丙型供者选择
219例胆道闭锁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016年
【摘要】目的分析胆道闭锁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的存活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到2015年6月期间219例胆道闭锁儿童接受亲属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肝移植术前及术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与术后存活率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部儿童受者术后1年和2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4.8%和93.3%。179例年龄≥1岁者术后1年和2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4.8%和94.8%,40例年龄〈1岁者分别为94.9%和92.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63,P=0.686)。190例移植物重量与受者体重比(GRWR)在1.5%~4.0%之间的受者术后1年和2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5.8%和95.8oA,29例GRWR〈1.5%或〉4.0%的受者分别为86.3%和78.8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0.163,P=0.686)。多因素Cox回归结果表明,受者术后早期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肺部感染、腹腔积液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亲属活体肝移植是治疗胆道闭锁的有效手段,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术后早期并发症是影响胆道闭锁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
祖彩华刘蕾滕大洪郭庆军李俊杰高伟马宁张国梁蔡金贞沈中阳
关键词:儿童胆道闭锁肝移植活体供者
马斯特里赫特Ⅱ类心脏死亡捐献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马斯特里赫特Ⅱ类心脏死亡捐献模型.方法 选取巴马小型猪12头,以静脉推注氯化钾的方法诱导心跳骤停,继而通过心肺复苏机给予30 min标准心脏按压,5 min不接触时间之内无心电活动及自主呼吸,宣布死亡.建立模型过程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肝脏血流,并检测肝脏功能、血气分析及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所有实验猪静脉推注氯化钾后出现室颤,心肺复苏过程中平均动脉压迅速降至3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肝脏血流100 -140 ml/min,为基础值的14%- 20%.宣布死亡时pH值显著降低,乳酸显著升高,病理检查提示肝细胞出现肝窦阻塞,弥漫性肝细胞水样变性.结论 静脉推注氯化钾,继而给予心肺复苏的方法可以建立一种稳定的马斯特里赫特Ⅱ类心脏死亡捐献低血压模型.
刘蕾刘懿禾马宁史源覃虹康一生丁梅徐倩张玮晔沈中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