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6A402)

作品数:75 被引量:553H指数:12
相关作者:陶刚张礼敬徐炎华任晓乾李冬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化学工程
  • 8篇理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催化
  • 8篇废水
  • 5篇指标体系
  • 5篇危险化工工艺
  • 5篇硝基苯
  • 5篇化工工艺
  • 4篇动力学
  • 4篇微波
  • 4篇硝基
  • 4篇化工
  • 4篇二氧化氯
  • 4篇催化氧化
  • 3篇饮用
  • 3篇饮用水
  • 3篇饮用水中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危险性分析
  • 3篇硝基苯废水
  • 3篇离子
  • 3篇埋地

机构

  • 67篇南京工业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4篇江苏省安全生...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省司法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科...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江苏中邦制药...
  • 1篇中国人民财产...
  • 1篇中国石化扬子...
  • 1篇安徽省环境科...
  • 1篇灌南县环境监...

作者

  • 30篇陶刚
  • 22篇张礼敬
  • 22篇徐炎华
  • 7篇李冬
  • 6篇任晓乾
  • 5篇赵浩
  • 5篇许丹枫
  • 4篇邢培育
  • 4篇钱瑜
  • 4篇梁金花
  • 4篇潘毅伟
  • 4篇胡俊
  • 4篇朱明新
  • 4篇姜岷
  • 4篇谷和平
  • 4篇徐玥
  • 3篇李磊
  • 3篇刘晓宁
  • 3篇李振江
  • 3篇张晶晶

传媒

  • 14篇工业安全与环...
  • 9篇南京工业大学...
  • 9篇中国安全生产...
  • 3篇高校化学工程...
  • 3篇安全与环境学...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功能材料
  • 2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全面腐蚀控制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化工时刊
  • 1篇黄金
  • 1篇粉煤灰综合利...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污染防治技术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19篇2012
  • 28篇2011
  • 15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景观生态功能指标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针对当前我国规划及战略环评指标体系中缺乏直接反映生态功能指标的问题,提出可通过系统研究区域景观生态结构与景观功能变化间的关系,由斑块面积指数计算生物生产力、由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和景观香农均匀度指数反映生态质量,以此表征景观生态功能。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提出了利用基于斑块面积而得到的景观要素转移矩阵及基于年鉴统计而得到的景观单位面积生物生产力的转移矩阵来计算生物生产力的方法,并在统计若干研究流域景观格局异质性指数文献的基础上发掘了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与生态质量间的关系。最后,以江苏省沿江地区2000、2004年的数据开展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生物生产力和生态质量这两个指标确实能反映区域景观功能的变化,在今后的规划和战略环评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张静钱瑜张玉超
关键词:生物生产力生态质量
基于Fluent的危化品火灾中毒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减少事故发生,以苯储罐为例,对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事故后果进行研究。总结了目前一些典型事故后果模型———火灾、泄漏事故后果模型,选定了相适应的应用模型,然后建立适当的几何模型,通过设定各个边界条件,模拟出毒气扩散的范围以及池火灾的热辐射范围,进而采用Statistical软件拟合出泄漏后浓度以及热辐射量与距离之间的关系,为安全间距的设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储罐区的本质安全化管理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曾晓师喜林陶刚徐宝平
关键词:FLUENT池火灾数值模拟中毒STATISTICAL
双核碱性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Knoevenagel缩合反应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咪唑与二溴烷烃为原料,两步法合成了5种新型咪唑类碱性双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剂,考察了在醛与氰基化合物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咪唑类碱性双核功能化离子液体在Knoevenagel反应中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在其中以双-(3-甲基-1-咪唑)亚丁基双氢氧化物离子液体的催化糠醛与丙二氰Knoevenagel缩合反应的活性最好,其产物的收率高达93.2%,而双-(3-甲基-1-咪唑)亚己基双氢氧化物离子液体对研究中的类醛与氰基化合物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都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徐玥梁金花任晓乾姜岷李振江
关键词:功能化离子液体碱催化KNOEVENAGEL缩合反应
水灾恢复力评估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被引量:16
2011年
依据恢复力和脆弱性的内在联系,提出适合水灾恢复力的评估模型,并选择湖南省长沙市为研究区进行恢复力指数构建的尝试.结果表明,"每一农业人口占有耕地""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和"城乡收入水平差异"3个指标是影响研究区恢复力的关键因子.研究区水灾恢复力在1980—2006年间总体情况较为平稳,1990年的恢复力水平最低,2004年的恢复力水平最高.估算得出的2007年研究区水灾恢复力空间分布结果为芙蓉区最高,长沙县最低.
葛怡史培军周忻辜智慧陈磊钱新刘婧徐伟
关键词:水灾恢复力脆弱性风险管理减灾
基桩倾斜后化工管道内介质的回收方案研究
2011年
某输送管道的一根基桩严重倾斜,导致基桩上排列的5根化工管道局部变形,带来了安全隐患。对化工管道变形的后果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回收各管道内的输送介质。通过对液化石油气管道进行力学分析,计算最危险点的最大应力,并与管材的强度进行校核,为用水置换液化石油气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针对水置换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许丹枫张礼敬陶刚李冬
关键词:基桩倾斜化工管道液化石油气
基于模糊信息融合的HAZOP技术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随着企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机器对人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人员操作可靠性的研究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在系统分析人员误操作的原因之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定量分析的新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整个过程中人的操作可靠性。
邢培育陶刚
气瓶内附油脂充氧过程爆炸实际油脂量计算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热力学计算,充氧12MPa时,导致氧气瓶爆炸需要的最小油脂量为66.4-79.6g。同一气瓶在不同的充装压力下发生爆炸,所需要的最小油脂放热量不同,即所需要的油脂量不同。同一气瓶充装压力越高,瓶内的气体压缩能越高,导致气瓶爆炸所需要的最小油脂量就越少。实际求解碎片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得到碎片的初动能仇,并推断气瓶实际爆炸能量。
李冬陶刚张礼敬许丹枫
关键词:气瓶油脂
过氧化氢法制备二氧化氯反应残液的综合利用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法制备二氧化氯反应残液的综合利用,为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和产业化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反应残液进行浓缩结晶,回用酸溶液,获副产品NaHSO4.H2O,考察浓缩蒸发量、结晶温度等对残液浓缩结晶的影响及残液循环对二氧化氯制备主要技术参数的影响。[结果]反应残液循环利用最佳浓缩蒸发量为55%~60%,最佳结晶温度为40~44℃,残液结晶循环综合利用对二氧化氯产品纯度和原料转化率无不利影响。[结论]该方法实现了废液的零排放和酸使用量的最小化,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朱明新董娴黄辉徐炎华
关键词:二氧化氯综合利用硫酸法
微波强化Fenton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医药中间体废水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微波强化Fenton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医药中间体废水,分别考察初始pH、双氧水(30%)投加量、FeSO4.7H2O投加量、微波功率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医药中间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4、双氧水投加量为5 mL/L、FeSO4.7H2O投加量为3 g/L、微波功率为300 W、反应7 min的条件下,处理500 mL医药中间体废水,其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达89.7%.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微波强化Fenton氧化法处理医药中间体废水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半衰期为2.60 min.
朱骏陆曦赵浩孙晓丹徐炎华
关键词:微波FENTON氧化医药中间体废水废水处理
化工剩余污泥烧结填料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化工剩余污泥、粘土、重油为原料,经烘干、预热、焙烧等工艺过程,制备了粒径为3~6mm的水处理用填料。采用单因素考察了原料配比、预热时间、预热温度及烧结温度等试验条件对填料性能参数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工艺参数:污泥灰渣、污泥、粘土、重油比例为5∶3∶1∶1、预热时间20 min、预热温度300℃、烧结温度1 050℃。在此条件下,填料的堆积密度为448 kg/m3,吸水率为54.2%,表观密度为517 kg/m3,比表面积为29.247 m2/g,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填料表面和内部孔隙特征。
钱斐斐胡俊潘丽娟徐炎华
关键词:污泥填料微观结构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