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683)

作品数:26 被引量:102H指数:7
相关作者:吴忠道余新炳徐劲李焱邵筱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血吸虫
  • 25篇日本血吸虫
  • 25篇吸虫
  • 15篇基因
  • 10篇克隆
  • 7篇新基因
  • 7篇大陆株
  • 6篇序列标签
  • 6篇表达序列标签
  • 5篇中国大陆株
  • 3篇生物信息
  • 3篇生物信息学
  • 3篇酸酶
  • 3篇未知基因
  • 3篇精氨酸
  • 3篇精氨酸酶
  • 3篇扩增
  • 3篇反义
  • 3篇氨酸
  • 2篇动物

机构

  • 16篇中山大学
  • 10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广...

作者

  • 26篇吴忠道
  • 24篇余新炳
  • 9篇徐劲
  • 7篇李焱
  • 6篇包俊英
  • 6篇邵筱
  • 6篇李孜
  • 5篇李晖婷
  • 5篇彭寨玉
  • 3篇郑焕钦
  • 3篇徐劲
  • 3篇阮志燕
  • 3篇马长玲
  • 2篇李焱
  • 2篇邹赛德
  • 2篇田春林
  • 2篇单志新
  • 2篇孟玮
  • 2篇胡旭初
  • 2篇曹爱莲

传媒

  • 7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广东寄生虫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8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若干酶类基因的发现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运用表达序列标签 (EST)技术 ,从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 ,Sj)cDNA文库中分离、鉴定出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血吸虫基因序列。方法 应用EST方法 ,从日本血吸虫cDNA文库中随机挑选出单个重组克隆 ,PCR扩增出插入片段 ,并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 ;将获得的序列资料与EBI和GenBank进行BLASTn和BLASTx同源性检索 ,对可能的酶类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论 采用EST策略 ,可获得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若干酶类基因序列EST ,为进一步的cDNA全长扩增和克隆奠定基础。
李晖婷余新炳吴忠道李焱包俊英邵筱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CDNA文库表达序列标签
日本血吸虫未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分析(英文)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未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研究基因性质。 方法 首先将从日本血吸虫成虫 c DNA文库中筛选得到的未知基因 c DNA JAYL0 2 30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 ET2 8a(+)中 ,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 ,免疫印记实验检测其免疫性质。 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 p ET2 8a(+) - JAYL0 2 30 ,并获得稳定表达的融合蛋白 ,免疫印记实验证明该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
李焱余新炳吴忠道马长玲胡旭初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未知基因原核表达
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的cDNA序列分析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对获得的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 ,Sj)精氨酸酶基因cDNA序列进行二级结构预测。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对获得的Sj精氨酸酶编码基因序列进行开放读框 (ORF)的寻找 ,编码氨基酸的推导 ,蛋白质同源性比较以及二级结构的预测。结果 获得的cDNA序列为 10 6 1bp ,含有一个 840bp的阅读框 ,编码 2 79个氨基酸 ,属精氨酸酶家族 ,与国际蛋白质库中的酵母、蛙、人和大鼠精氨酸酶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44 % ,5 0 % ,5 1% ,5 3%和 5 4%。Sj精氨酸酶氨基酸序列的 β转角、亲水性、平均可塑性和无规则卷曲的分布主要出现在N -末端AA残基 30~ 5 0 ,70~ 90和 180~ 2 0 0等 3个区域 ,是潜在的抗原表位。结论 推测Sj精氨酸氨基酸酶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吴忠道李焱徐劲余新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CDNA序列抗原表位生物信息学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表达序列标签的获取及新基因的发现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运用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edSequenceTag ,EST)技术快速、经济地发现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新基因。方法 随机挑取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成虫cDNA文库单个重组克隆进行部分测序以获得EST ,获得的EST通过BLAST程序同EMBL寄生虫数据库和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较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随机挑取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成虫cDNA文库单个重组克隆 2 0 0个 ,获得了 76个有EST价值的序列 ,其中 7.9%为日本血吸虫已知序列 ,5 .3 %为日本血吸虫同源序列。曼氏血吸虫或其他生物的同源序列占有EST价值的序列的 2 2 .4 % ,未知序列占 5 9.2 %。在获得的76个有EST价值的序列中 ,66个成功在GenBankdbEST中登录。通过同源性分析 ,发现了一些令人感兴趣的基因。结论 EST方法有助于快速、经济地发现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成虫新基因。
卞国武余新炳吴忠道徐劲单志新马长玲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CDNA文库表达序列标签
日本血吸虫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翻译控制肿瘤蛋白 (TCT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根据已公布的日本血吸虫 TCTP(Sj TCT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从日本血吸虫成虫 c DNA文库中扩增出TCTP基因 ORF序列 ,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0中。结果 通过 PCR扩增、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重组质粒 pc DNA3.0 - TCTP已正确插入 Sj TCTP基因 ORF序列 ,该序列具有 TCTP特征性 TCTP1和 TCTP2结构。结论  Sj TCT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 ,为研究 Sj
阮志燕吴忠道李孜徐劲曹爱莲余新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基因克隆
日本血吸虫再感染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英文)
2004年
目的 从日本血吸虫 (S .japonicum )尾蚴文库扩增S .japonicum再感染相关蛋白 (RIRP)基因 ,进行克隆并原核表达出RIRP ,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根据已登陆的S .japonicum成虫期RIRP基因的序列设计两条特异引物 ,以S .japonicum尾蚴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RIRP基因cDNA ,将该基因的cDNA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GEX 4T 1和真核载体 pcD NA3 .1。转化的克隆通过氨苄青霉素的筛选、PCR扩增、双酶切和最后的测序鉴定。重组的 pGEX 4T 1/RIRP在大肠埃希菌BL2 1(DE3 )中进行表达。SDS PAGE鉴定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情况和分子质量。用抗 2 6kuGST单抗作western杂交进一步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 结果 从S .japonicum尾蚴文库中扩增出一条长为 462bp的cDNA片段 ,经测序证实其为RIRP基因的全长cDNA。它编码含 15 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RIRP ,预测其分子质量单位为 17.5 45ku。RIRPcDNA已被成功克隆入 pGEX 4T 1和pcDNA3 .1载体 ,大肠埃希菌BL2 1(DE3 )编码一个约 17ku的蛋白质。 结论 RIRP基因首次从S .japonicum尾蚴文库中扩增出来 ,并成功构建了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 ,而且 ,它首次由大肠埃希菌表达 ,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单位约 17ku。
李孜余新炳吴忠道徐劲阮志燕
关键词:克隆
日本血吸虫TCTP编码基因DNA免疫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pEGFP-TCTP真核重组质粒联合免疫佐剂CpG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效果。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TCTP真核重组质粒,将pEGFP-TCTP注射入BABL/c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尾蚴攻击感染后45d处死小鼠,收集成虫和虫卵,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小鼠肝脏送病理切片,计算虫卵肉芽肿的数量。结果TCTPDNA免疫保护性效果显示: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示出一定的保护性效果,TCTP组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43.91%和53.48%,与GST组效果相似。DNA免疫后及感染后期,TCTP组与PBS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攻击感染前后组间比较发现,GST组和GST+CpG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pG显著提高了DNA免疫的效果。结论SjTCTPDNA免疫能诱导较明显的保护性Th1免疫应答,CpG基序可以有效的诱导保护性Th1免疫应答,是一种有效的DNA免疫佐剂。
阮志燕吴忠道曹爱莲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CPG基序DNA免疫
日本血吸虫Dad1 cDNA和DNA序列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对日本血吸虫新基因Dad1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抽提日本血吸虫成虫DNA做模板 ,根据SJDad1的开放读框序列设计一对引物进行扩增 ,将扩增产物克隆测序 ,应用BLAST2软件进行SJDad1的cDNA和DNA序列比较。结果 SJDad1的cDNA和DNA序列有一个碱基的差异 :距起始密码子ATG 339位cDNA该处是A ,而在DNA序列该处是G。结论 日本血吸虫Dad1不含内含子 ,cDNA和DNA序列的单碱基差异可能与RNA编辑有关。
李焱吴忠道余新炳孟玮李晖婷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序列标签法寻找日本血吸虫新基因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寻找日本血吸虫新的疫苗候选分子 ,通过构建基因的反义核酸表达载体进行基因性质功能研究。 方法 运用表达序列标签法寻找并获得日本血吸虫新基因 ,对未知基因进行功能分析 ,并构建反义真核表达载体。 结果 获得表达序列标签 JAYL0 2 30的全长 c DNA序列 ,其推导氨基酸序列与人类和猪等生物的抗凋亡因子 1具有同源性 ,将之反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 EGFP- N3中。 结论 表达序列标签法与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有利于寻找新基因 。
李焱余新炳吴忠道李晖婷包俊英邵筱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表达序列标签反义核酸克隆
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新基因的鉴定及作为疫苗的保护性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识别和鉴定日本血吸虫(Sj)精氨酸酶(ARG)新基因,并研究纯化的重组SjARG对Sj感染小鼠的保护性。方法通过巢式PCR,从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特异扩增ARG基因cDNA序列的5′端,并用生物信息学进行鉴定;将ARG的完整编码序列(CDS)克隆到pET30a(+)载体,表达并纯化表达产物后,以鸟氨酸-茚三酮法鉴定酶活性;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比较重组ARG蛋白与Sj天然ARG蛋白的免疫学特性,间接免疫荧光法对ARG在Sj成虫中的分布进行组织定位;用纯化重组ARG蛋白免疫小鼠(PBS和SjGST作对照),Sj尾蚴攻击感染后,检测SjARG作为疫苗的免疫保护力。结果扩增并鉴定SjARG基因的完整CDS长为1095bp;重组SjARG具有酶活性,并具有与Sj天然ARG蛋白相同的免疫学特性;ARG定位于Sj成虫的肠壁和生殖器官。重组SjARG蛋白免疫后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55.8%和48.8%。SjGST蛋白免疫后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28.6%和6.89%。结论获取并鉴定了SjARG新基因;SjARG比SjGST具有更高的疫苗保护性。
李孜余新炳吴忠道胡旭初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生物学活性疫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