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0125020)

作品数:147 被引量:1,554H指数:21
相关作者:姚咏明盛志勇于燕董宁赵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6篇脓毒
  • 61篇脓毒症
  • 55篇细胞
  • 50篇高迁移率族蛋...
  • 46篇蛋白
  • 40篇迁移
  • 40篇迁移率
  • 37篇高迁移率族蛋...
  • 23篇信号
  • 22篇器官
  • 21篇免疫
  • 20篇多器官功能
  • 19篇器官功能
  • 18篇信号转导
  • 18篇转导
  • 18篇内毒
  • 18篇内毒素
  • 17篇烧伤
  • 17篇脓毒症大鼠
  • 13篇多器官功能衰...

机构

  • 62篇中国人民解放...
  • 54篇解放军总医院...
  • 21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第25...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重庆市第三人...
  • 2篇厦门大学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18...
  • 2篇武警北京总队...
  • 2篇北京丰台右安...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医院

作者

  • 128篇姚咏明
  • 72篇盛志勇
  • 58篇于燕
  • 49篇董宁
  • 24篇赵晓东
  • 13篇张立天
  • 13篇李红云
  • 12篇王松柏
  • 12篇苏琴
  • 12篇刘辉
  • 12篇鄢小建
  • 10篇刘红升
  • 9篇党伟
  • 9篇徐姗
  • 8篇张莹
  • 8篇胥彩林
  • 8篇陆家齐
  • 8篇张宪
  • 8篇刘峰
  • 7篇柴家科

传媒

  • 25篇中国危重病急...
  • 23篇解放军医学杂...
  • 13篇中华外科杂志
  • 12篇中华急诊医学...
  • 10篇中华烧伤杂志
  • 8篇中国急救医学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临床急诊杂志
  • 5篇感染.炎症....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中华老年多器...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生理科学进展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6篇2008
  • 24篇2007
  • 13篇2006
  • 18篇2005
  • 23篇2004
  • 22篇2003
  • 13篇2002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MGB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和I-A/E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HMGB1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梯度浓度HMGB1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或将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24h和48h高与低剂量HMGB1注射组,腹腔注射0.2μg或20μg HMGB1,或生理盐水。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I-A/E表达。结果:10μg/L HMGB1刺激6-12h,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较其他剂量组明显增强(P〈0.05或P〈0.01)。HMGB1对培养巨噬细胞I-A/-E表达无影响。高剂量HMGB1攻击小鼠24h,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HMGB1攻击48h,巨噬细胞I-A/-E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结论:高剂量HMGB1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低剂量HMGB1增强巨噬细胞免疫功能。
王忠堂姚咏明盛志勇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巨噬细胞
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诱生机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腹腔巨噬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诱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取正常Wistar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置 2 4孔培养板中 (1× 10 6/孔 ) ,培养 3天后用内毒素 (LPS)刺激 ,观察LPS刺激与巨噬细胞HMGB1mRNA表达的时效关系及量效关系 ,同时观察氟达拉滨 (fludarabine,STAT1抑制剂 )及雷帕霉素 (rapamycin,STAT3抑制剂 )对HMGB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LPS刺激可使大鼠腹腔巨噬细胞HMGB1mRNA表达明显上调 ,于攻击后 2 4~36h达峰值 ,至 4 8h减弱。LPS的刺激剂量为 75~10 0ng/ml时 ,HMGB1基因表达明显增强。经氟达拉滨和雷帕霉素处理均可明显下调HMGB1基因表达。结论 LPS可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HMGB1mRNA表达 ,其诱生机制与Janus激酶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 (JAK/STAT )途径密切相关。
刘辉姚咏明于燕盛志勇
关键词:巨噬细胞内毒素类高迁移率族蛋白B1信号传递
调节性T细胞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6年
张莹姚咏明
关键词:T淋巴细胞调节性细胞免疫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1——新的“晚期”促炎性细胞因子被引量:4
2005年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最近发现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等主动分泌或由坏死细胞被动释放到细胞外,在感染及炎症时血浆HMGB1水平显著升高,起到重要的促炎效应,包括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内皮黏附分子的表达及损伤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等;可引起发热和厌食,参与多种疾病尤其是脓毒症、关节炎、结肠炎等发病过程。在“早期”炎症介质释放后,给予抗HMGB1抗体,仍可对致命性内毒素血症、脓毒症及急性肺损伤动物发挥保护作用,为临床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治疗时机与新的干预途径。
刘峰姚咏明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炎症脓毒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重视对脓毒症本质的探讨被引量:139
2005年
姚咏明盛志勇
关键词:脓毒症临床救治病理生理改变高危器官发病规律
人IGF-I基因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有效靶点的设计及筛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 设计并筛选人IGF-I有效RNA干扰片段,构建IGF-I-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 对人IGF-I基因编码区分析、筛选序列4条,阴性对照序列1条.与pGCL-GFP质粒重组后,转染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阳性克隆经过鉴定后得到正确重组子,制备编码慢病毒颗粒的重组病毒质粒及其两种辅助包装原件载体质粒,共转染293T 细胞,体外直接感染表达IGF-I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用Realtime-PCR检验干扰效果.结果 ①成功地合成四条编码发夹siRNA序列的单链DNA,并将其克隆到pGCSIL-GFP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scSI-1、2、3、4,及无关基因的重组质粒PscNC,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载体构建成功;②Realtime-PCR检测IGF-I的mRNA表达,发现重组质粒PscSI-1转染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后IGF-I mRNA表达最低,重组质粒PscNC转染组细胞内IGF-I mRNA的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的水平接近(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小的发夹式IGF-I慢病毒表达载体.在人IGF-I序列位点1010~1028 bp、序列为ACCTTGTCTAAGTGGTTTA可以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实现对人IGF-I基因表达的有效沉默.
刘红升赵晓东苏琴党伟果应菲袁晓玲姚咏明
关键词:慢病毒表达载体RNA干扰
炎症因子刺激IGF-I基因沉默后的hCASMC细胞PAPP-A、IGF-I的表达及细胞学功能改变的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沉默后的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IGF-IshRNA-hCASMC)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IGF-I的表达及其细胞学功能改变,为进一步明确IGF轴激素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中的作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刺激IGF-I-shRNA-hCASMC,用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细胞中PAPP-A、IGF-I的表达。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TNF-α、IL-1β、IGFBP4对IGF-I-shRNAhCASMC细胞功能学改变。结果用TNF-α+IL-1β或TNF-α+IL-1β+IGFBP4刺激空白对照(CON)组细胞、阴性对照(NC)组细胞、RNA干扰(RNAi)组细胞时hCASMCs中PAPP-A均有较强表达,RNAi组的hCASMCs中PAPP-A的表达量少于另外两组。而未行刺激的三组细胞则无PAPP-A的表达。在TNF-α+IL-1β+IGFBP4刺激RNAi组细胞中IGF-I表达量高于仅用TNF-α+IL-1β刺激和未行刺激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RNAi组TNF-α+IL-1β+IGFBP4刺激细胞所测的A570值低于TNF-α+IL-1β刺激细胞(P<0.01)。RNAi组细胞经过TNF-α+IL-1β或TNF-α+IL-1β+IGFBP4刺激后表现为显著性凋亡,与CON组及NC组细胞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RNAi组细胞经TNF-α+IL-1β+IGFBP4刺激后与经TNF-α+IL-1β刺激后相比细胞更易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症因子刺激IGF-I-RNAi的hCASMCs可导致细胞增殖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加,在局部细胞环境中活性IGF-I增加情况,加剧细胞增殖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加。
刘红升赵晓东苏琴王琼姚咏明
关键词:炎症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健康人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调整细胞浓度后接种于细胞培养板并加入重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rhHMGB1)进行刺激。以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Ⅱ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数量和细胞活性,观察HMGB1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CD3^+淋巴细胞CD4表达。细胞中自细胞介素-2(IL-2)、IL-2α受体(IL-2Rα)基因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结果①500~1000μg/L rhHMGB1作用48h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抑制,低于这一剂量对其增殖活性影响不显著。②不同rhHMGB刺激时间和作用剂量对CD4^+T淋巴细胞未造成明显改变,但rhHMGB1能时间-剂量依赖性增加Th2亚群比例,并因此降低Th1/Th2比值,刺激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出现Th1优势向Th2优势偏移。③经植物血凝素激活后12hT淋巴细胞IL-2和IL-2Ra基因表达达到峰值;rhHMGB1与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12h后,10~100μg/L剂量可明显上调IL-2和IL-2Ra基因表达;而较高剂量rhHMGB1(100~1000μg/L)刺激持续48h上述效应衰竭,并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结论HMGB1对T淋巴细胞包括增殖、分化和细胞因子分泌等免疫功能具有直接调节效应。剂量蓄积和持续刺激可诱导T淋巴细胞功能亚群从促炎优势向抗炎优势转化。
黄立锋姚咏明孟海东赵晓东董宁于燕盛志勇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免疫T淋巴细胞增殖白细胞介素-2
特重度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障碍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26例总体表面积≥70%的特重度烧伤患者按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12例)和死亡组(14例);11例同期献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患者伤后1、3、7和14d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CD14^+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量,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水平。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在伤后14d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0.739±0.299比0.320±0.237)和IL-2分泌水平[(11.02±2.50)ng/L比(8.21±2.63)ng/L3均显著下降(P〈0.01和P〈0.05);伤后1~14d,死亡组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量持续下降,而存活组则有所回升,伤后14d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持续抑制状态,动态监测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和IL-2分泌水平,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可能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董宁金伯泉姚咏明于燕盛志勇
关键词:烧伤人白细胞DR抗原T淋巴细胞预后
生物喋呤合成酶抑制剂对烫伤大鼠金葡菌脓毒症的保护效应及机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生物喋呤合成限速酶抑制剂 - 2 ,4 二胺 6 羟基嘧啶 (DAH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简称金葡菌 )脓毒症的保护效应及机制。 方法  5 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 0 %TBSAⅢ度烫伤对照组、烫伤后金葡菌感染组和DAHP拮抗组。无菌留取大鼠心、肝、肺、肾组织检测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I(GTP CHI)、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基因表达 ,同时测定组织中四氢生物喋呤 (BH4)和一氧化氮 (NO)的水平。 结果 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可导致组织GTP CHI基因表达广泛上调、BH4合成显著增加。同时 ,组织iNOSmRNA表达和NO水平亦明显升高 ,其中肝、肺改变尤为显著。给予DAHP不仅可显著抑制各组织GTP CHImRNA表达和BH4的产生 (P<0 .0 5~ 0 .0 1) ,iNOSmRNA表达和NO的生成亦明显受抑 ,同时TNFα表达也明显降低。此外 ,DAHP拮抗组动物 6h死亡率有所降低 (分别为 2 5 .0 %和 5 5 .6 % ,P =0 .0 8)。 结论 DAHP早期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革兰阳性菌脓毒症动物的预后 ,其机制可能与DAHP抑制体内BH4和NO的产生有关。
姚咏明李红云董宁于燕陆连荣施志国盛志勇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喋呤脓毒症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