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0125014)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涛刘协和崔立谦蒋莉君龚启勇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精神分裂症
  • 5篇分裂症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首发
  • 2篇双相
  • 2篇双相情感障碍
  • 2篇偏执型
  • 2篇氢质子
  • 2篇情感障碍
  • 2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波谱
  • 1篇心理测验
  • 1篇遗传学
  • 1篇质子
  • 1篇质子波谱
  • 1篇神经心理
  • 1篇神经心理测验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伦敦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市第四人...

作者

  • 4篇李涛
  • 3篇刘协和
  • 2篇黄朝华
  • 2篇邓伟
  • 2篇龚启勇
  • 2篇蒋莉君
  • 2篇崔立谦
  • 1篇黄颐
  • 1篇施佳军
  • 1篇陈壮飞
  • 1篇王洪明
  • 1篇胡峻梅
  • 1篇许珂
  • 1篇马晓红
  • 1篇姚静
  • 1篇王英成
  • 1篇李晓帆
  • 1篇孙学礼
  • 1篇唐鹤菡
  • 1篇舒放

传媒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4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亲属的事件相关电位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P30 0 是否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遗传标记。方法 对 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 83名父母和 12 0名正常人进行视觉P30 0 的检查 ;探索患者组和亲属组的COMT 15 8(Met/Val)基因频率与P30 0 的改变有无相关性。结果 ①患者组P30 0 的潜伏期和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和P <0 0 2 ) ;②与对照组比较 ,亲属组P30 0 的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 ,但结果不具显著性 (P <0 15和P <0 2 7) ;③未发现P30 0 与COMT 15 8(Met/Val)基因多态性之间相关联。结论 研究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P30 0 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 ;但未能发现P30 0 作为遗传标记的证据。
王强孙学礼马晓红施佳军姚静王英成舒放刘协和李涛
关键词:P300精神分裂症基因多态性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额叶氢质子波谱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比较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额叶氢质子波谱代谢物的异同。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5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20例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和32名正常对照进行氢质子波谱扫描,检测双侧额叶白质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醇(mI)及肌酸(Cr)4种代谢产物,以Cr为参照物,分别计算双侧NAA/Cr、Cho/Cr及mI/Cr。统计方法采用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及额叶代谢物的左右对称性分析。结果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组左侧额叶Cho/Cr比双相Ⅰ型躁狂组、正常对照组都升高[分别为(1.14±0.14)、(1.06±0.08)、(1.04±0.14)],差异有显著性(P=0.03,P=0.01);双相Ⅰ型躁狂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之间左侧额叶NAA/Cr、mI/Cr;右侧额叶NAA/Cr、Cho/Cr、mI/Cr;左右额叶代谢物的单侧化指数与1.0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未发现两患者组额叶代谢物与症状量表分、病程相关。结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左侧额叶Cho/Cr的特异性升高。
崔立谦李涛蒋莉君邓伟黄朝华陈壮飞李名立龚启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额叶
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胡峻梅王洪明李涛李奕刘协和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神经心理测验女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色素P4502D6酶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效应的关系被引量:23
2002年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色素P4 5 0 2D6酶 (CYP2D6 )多态性是否与利培酮治疗效应有关。方法 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大体评定量表 (GAS)、治疗时需处理的副反应量表 (TESS)以及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 (RSESE)对 5 2例精神分裂症 [PANSS基线分 (10 5 5 9± 17 30 )分 ;GAS基线分 (31 75± 3 32 )分 ]患者 ,分别在利培酮治疗前及治疗 [(5± 3)mg/d]第 1~ 8周末各进行一次药物反应评定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CYP2D6exonⅠC/T188和CYP2D6G/A1934两个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根据CYP2D6exonIC/T188基因型将患者分为三组 (C/C组 13例 ,C/T组 2 0例 ,T/T组19例 ) ;采用治疗前后PANSS 30 %减分率为标准 ,将 5 2例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 ,比较组间药物治疗效应的差异。结果 从利培酮治疗后第 5周末开始 ,三组之间PANSS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两两比较发现 ,C/C组PANSS分低于T/T组 (P <0 0 1) ;三组之间GAS评分的差异从第6周开始出现显著性 (P <0 0 1) ,其中C/C组GAS分明显高于T/T组 (P <0 0 1)。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三组的PANSS总分 (F =2 6 4 ,P <0 0 1)及GAS评分 (F =1 85 ,P <0 0 5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CYP2D6exonⅠC/T188多态性基因型频率 (χ2 =6 5 6 ,P <0
黄颐刘协和许珂李晓帆李涛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细胞色素酶基因多态性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和双相Ⅰ型患者海马氢质子波谱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和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作患者海马代谢特点的异同。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5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20例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和32名正常对照进行氢质子波谱扫描,检测双侧海马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醇(mI)及肌酸(Cr)4种代谢产物,以Cr为参照物,分别计算双侧NAA/Cr、Cho/Cr及mI/Cr。统计方法采用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右侧海马Cho/Cr比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患者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I型躁狂组左侧海马mI/Cr较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I型躁狂组左右海马NAA/Cr的单侧化指数与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两患者组的右侧海马NAA/Cr均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可能存在右侧海马神经细胞膜损害;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可能存在左侧海马神经细胞磷脂酰肌醇信号传导损害。
崔立谦李涛蒋莉君邓伟黄朝华唐鹤菡龚启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海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