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Q20091010)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宋慧婷王蕊袁珍罗培元詹威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大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污泥
  • 2篇活性污泥
  • 2篇SBR系统
  • 1篇单细胞
  • 1篇单细胞蛋白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合成
  • 1篇演替
  • 1篇油脂
  • 1篇油脂废水
  • 1篇水处理
  • 1篇污水
  • 1篇污水处理
  • 1篇细胞
  • 1篇联产
  • 1篇含油
  • 1篇废水
  • 1篇DGGE

机构

  • 3篇湖北大学
  • 1篇武汉生物工程...

作者

  • 3篇宋慧婷
  • 1篇李艳蔷
  • 1篇江正兵
  • 1篇李谞
  • 1篇刘家书
  • 1篇赵勇
  • 1篇周莉
  • 1篇詹威
  • 1篇罗培元
  • 1篇袁珍
  • 1篇王蕊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处理含油脂污水对单细胞蛋白合成的影响
2019年
将全细胞脂肪酶(菌)制剂投加到活性污泥中,用SBR法处理餐厨含油脂污水,研究温度、p H值与活性污泥的SV30值的关系,研究CODCr去除率、油脂去除率与活性污泥中单细胞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控制温度约为21℃,p H值约为7,活性污泥的SV30值≤40%,活性污泥性能良好;CODCr去除率在24 h时达到最高值99. 33%,油脂去除率在60h时达到最高值99. 37%,油脂去除率和CODCr去除率在急剧增加到一定值后增幅减缓直至稳定.对餐厨含油脂污水和自配含油脂污水的CODCr去除率及油脂去除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CODCr去除率及油脂去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中可以用自配含油脂污水代替餐厨含油脂污水.出水中蛋白含量在处理72 h后降到最低值78. 75 87. 50 mg/L,活性污泥中蛋白含量在处理72 h后> 50%,随着餐厨含油脂污水中CODCr和油脂的不断去除,活性污泥中蛋白含量也不断增加,说明在处理含油脂污水同时联产单细胞蛋白是可行的.
韩畅李艳蔷余枭谢晓航宋柯峥宋慧婷
全细胞脂肪酶(菌)对SBR系统中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2014年
将具有油脂污水处理功能的全细胞脂肪酶(菌)制剂,直接加入到SBR系统的活性污泥中,应用PCR-DGGE技术的应用,研究该制剂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16S rDNA DGGE图谱表明投加全细胞脂肪酶(菌)制剂72h后,菌群丰富度Rs为57%、与空白组的48%相比变化不明显,不同样品相似性系数Cs在48.1%~74.4%之间,表明投加全细胞脂肪酶(菌)对活性污泥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没有明显影响。18S rDNA DGGE图谱表明,投加全细胞脂肪酶(菌)制剂72 h后,菌群丰富度Rs为72%、与空白组的22%相比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不同样品相似性系数Cs在14.5%~73.7%之间,而且优势菌体也发生动态变化,表明投加全细胞脂肪酶(菌)后,对活性污泥中的真核微生物群落演替影响明显。
冷欢周莉刘家书李谞赵勇江正兵宋慧婷
关键词:活性污泥演替DGGE
全细胞脂肪酶(菌)对SBR系统中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将全细胞脂肪酶(菌)以产脂肪酶微生物的形式直接投加到SBR内,与投加野生型酵母菌及空白对照进行比较,研究其对活性污泥性能及含油脂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0℃,pH 6.5~7.5,进水油脂浓度2 000 mg/L的条件下,投加一定量全细胞脂肪酶(菌)的SBR系统间歇处理4 d,活性污泥增殖速度加快,是投加野生型酵母菌的1.3倍。静置30 min时活性污泥SV达到45%,SVI为151,MLSS最高可达2 965 mg/L左右,絮凝时间缩短且无污泥膨胀现象。投加全细胞脂肪酶(菌)的SBR系统中,油脂去除率为86.5%,COD去除率为79.5%,与投加野生型酵母菌的SBR系统相比去除率提高了1.3倍。说明投加全细胞脂肪酶(菌)后活性污泥性能增强,油脂废水处理效率提高。
宋慧婷袁珍王蕊詹威罗培元
关键词:油脂废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