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299)

作品数:22 被引量:144H指数:7
相关作者:刘春明张语迟郑梅竹吴桂梅时东方更多>>
相关机构:长春师范学院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抑郁
  • 9篇抗抑郁
  • 5篇皮质
  • 5篇皮质酮
  • 5篇罗布麻
  • 5篇抗抑郁作用
  • 4篇色谱
  • 4篇细胞
  • 3篇黄酮
  • 3篇活性
  • 3篇PC12细胞
  • 2篇多酚
  • 2篇酮类
  • 2篇皮质酮损伤
  • 2篇小鼠
  • 2篇罗布麻叶
  • 2篇化合物
  • 2篇黄酮类
  • 2篇防风
  • 1篇单胺

机构

  • 21篇长春师范学院
  • 4篇吉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作者

  • 21篇刘春明
  • 10篇张语迟
  • 9篇郑梅竹
  • 8篇吴桂梅
  • 7篇时东方
  • 4篇李丽
  • 4篇宗晓菲
  • 4篇刘志强
  • 4篇王晶
  • 3篇桂语歌
  • 3篇李赛男
  • 3篇范亚军
  • 2篇修瑾
  • 2篇李博
  • 2篇胡杨
  • 2篇吴山力
  • 2篇于京
  • 2篇张慧荣
  • 2篇王强
  • 1篇陆娟

传媒

  • 6篇时珍国医国药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草药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质谱学报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2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刺五加叶中总黄酮的分离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对刺五加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法和羟基自由基(OH)法对刺五加叶总黄酮提取物进行了的抗氧化评价。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法对刺五加叶总黄酮提取效果最佳。超声提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刺五加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50%乙醇溶液提取,提取时间为1.5h,提取次数为2次,溶媒倍量为20倍,提取率为5.192%。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刺五加叶总黄酮对DPPH和.OH均有良好的清除作用,且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清除能力增强。
刘文闯刘春明陆娟王铎
关键词:刺五加叶超声提取总黄酮抗氧化活性
罗布麻叶总黄酮抗抑郁作用参与5-HT能系统可能机制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该研究采用经典抗抑郁模型强迫游泳实验对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活性进行了评价,同时选择相关5-HT受体阻断剂(5-HT1A→Way100635、5-HT2→赛庚啶、5-HT2A→酮舍林)采用小鼠悬尾实验来探讨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机制。结果表明罗布麻叶总黄酮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同时,5-HT2A、5-HT2受体阻断剂酮舍林(5mg/kg)、赛庚啶(3mg/kg)与罗布麻叶总黄酮50mg/kg联合连续灌胃给药10天后与罗布麻叶总黄酮50mg/kg单独给药相比,能明显延长悬尾小鼠累计不动时间(P<0.05),表明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活性与5-羟色胺能系统(5-HT2A、5-HT2受体)有关。
郑梅竹范亚军修瑾时东方刘春明
关键词:罗布麻抗抑郁
罗布麻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对体外皮质酮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提取罗布麻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并对所分离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及抗抑郁活性评价。方法:以溶剂配比为乙酸乙酯-乙腈-水-醋酸(5∶0.8∶5∶0.02)作为制备型逆流色谱分离的溶剂系统,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所分离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用pc-12细胞进行抗抑郁活性评价。结果: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一次性分离得到4个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分别为白麻苷、乙酰化金丝桃苷、三叶豆苷和紫云英苷,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均达到95%,同时得到2个混合物组分,分别为金丝桃苷/异槲皮素组和槲皮素/山柰酚组。罗布麻叶单体黄酮及粗提物均具有抗抑郁活性。结论: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单体化合物具有方法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所分离的单体化合物抗抑郁活性较强,具备进一步开发的价值,且各单体化合物及组分的抗抑郁活性有一定的规律。
吴桂梅刘春明张语迟郑梅竹李赛男
关键词:高速逆流色谱罗布麻叶PC-12细胞抗抑郁活性
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物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对传统中药罗布麻进行抗抑郁活性评价,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经典抗抑郁评价模型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对罗布麻叶总黄酮进行抗抑郁活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应用皮质酮损伤PC12细胞模型,采用MTT法、LDH检测法观察罗布麻提取物对皮质酮损伤的PC12细胞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结果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罗布麻提取物100,50,26 mg/kg(i.g.)连续给药10 d后,能显著缩短小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分别为P<0.001,P<0.05,P<0.01);同时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物对皮质酮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结论罗布麻叶总黄酮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机理可能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
郑梅竹刘春明胡薇时东方张语迟吴桂梅
关键词:皮质酮抗抑郁
油菜籽饼粕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方法提取油菜籽饼粕中原花青素,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以脱脂油菜籽粉末为原料,乙醇作为提取剂,研究了乙醇浓度、萃取温度和静态循环次数3个因素对原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加速溶剂萃取法最佳提取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并与超声提取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油菜籽饼粕中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是乙醇浓度60%、萃取温度60℃、静态萃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加速溶剂萃取法所提取的原花青素的含量是7.370 mg/g,而超声法提取原花青素含量为6.812 mg/g。结论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具有省时、方便、提取效率高等优点,适合于油菜籽饼粕中原花青素的提取。
于京王晶刘春明刘志强王强
关键词:油菜籽加速溶剂萃取原花青素响应面法
罗布麻叶总黄酮抗抑郁作用参与NE能系统可能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抗抑郁模型强迫游泳试验对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活性进行评价,同时选择相关NE受体阻断剂(α1-NE受体阻断剂→哌唑嗪、α2-NE受体阻断剂→育亨宾、αβ-NE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采用小鼠悬尾试验探讨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机制。结果表明,罗布麻叶总黄酮具有抗抑郁作用;同时,与罗布麻叶总黄酮50 mg/kg单独给药相比α1、α2、αβ受体阻断剂哌唑嗪(1 mg/kg)、育亨宾(1 mg/kg)、普萘洛尔(2 mg/kg)与罗布麻叶总黄酮50 mg/kg联合连续灌胃给药10 d后,能明显延长悬尾小鼠累计不动时间,表明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活性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α1、α2、αβ受体)有关。
郑梅竹时东方范亚军刘春明
关键词:罗布麻抗抑郁
不同提取方法对赤芍中芍药苷含量影响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比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对比研究5种不同提取方法对赤芍中芍药苷的提取效果,探寻一种最佳的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温浸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加速溶剂提取法(ASE)、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5种方法对赤芍进行提取,然后应用HPLC法对提取物进行分析,以芍药苷的含量作为参考指标,对赤芍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对比所采用的5种提取方法,提取物中芍药苷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温浸提取法、回流提取法、ASE法、SFE法、超声波提取法。结论 5种提取方法所获得的芍药苷含量相差较大,温浸提取法效果最佳,且赤芍中芍药苷的提取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明显。两者相比,温度对其提取效果影响更大。
马冰王晶刘春明王强张语迟
关键词:赤芍芍药苷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山竹果皮中两种杂氧蒽酮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建立了山竹果皮中杂氧蒽酮类化合物的快速提取、分离、鉴定方法。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应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对山竹果皮中的杂氧蒽酮类活性化合物进行提取,快速制备色谱装置Isolera One对粗提物进行分离,得到2种杂氧蒽酮化合物,经质谱鉴定其为α-倒捻子素(α-Mangostin)和Gartanin,两者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均不低于90%,并辅以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对两种化合物的碎裂规律进行了研究。
于京王晶刘春明刘志强
关键词:山竹果皮
应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析鉴定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被引量:7
2011年
文章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了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根据其在正离子条件下表现出的特征质谱行为,提出了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可能的电喷雾质谱碎裂规律,建立了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鉴定方法。
李丽桂语歌宗晓菲刘春明
关键词:防风
川芎中洋川芎内酯A和Z-藁本内酯的分离提取及鉴定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应用中压柱色谱分离提取川芎中2个主要内酯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定性检测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中压柱色谱分离内酯类化合物,采用120g Biotage SNAP Cartridge KP-C18-HS色谱柱,以乙腈-0.5%醋酸作为中压柱色谱分离的溶剂体系,流速3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进样量800 mg;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定性检测和结构鉴定,采用SunFireTMC18(250 mm×4.6 mm,5μm)反相色谱柱,流速0.5 mL·min-1,正离子模式电喷雾电离,扫描范围m/z 50~1000,喷雾电压4.5 kV,金属毛细管温度250℃,金属毛细管电压20 V。结果:应用中压柱色谱技术一次性从800 mg川芎的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洋川芎内酯A(11.3 mg)和Z-藁本内酯(20.1 mg),其纯度均达到95%。结论:应用中压柱色谱分离川芎中单体化合物洋川芎内酯A和Z-藁本内酯的方法简单、快捷。
胡杨刘春明胡蕴梅马冰张语迟
关键词:川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