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0125006)

作品数:24 被引量:323H指数:12
相关作者:魏辅文李明张泽钧胡锦矗张保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熊猫
  • 9篇小熊猫
  • 4篇动物
  • 4篇种群
  • 3篇大熊猫
  • 3篇野生动物
  • 3篇自然保护
  • 3篇自然保护区
  • 3篇系统学
  • 3篇进化
  • 3篇控制区
  • 3篇粪便
  • 3篇保护区
  • 2篇地理分化
  • 2篇生境
  • 2篇鸟类
  • 2篇偶蹄目
  • 2篇圈养
  • 2篇种群遗传
  • 2篇种群遗传结构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
  • 6篇西华师范大学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2篇四川师范学院
  • 1篇涪陵师范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四川省野生动...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4篇魏辅文
  • 18篇李明
  • 7篇张泽钧
  • 6篇胡锦矗
  • 5篇张保卫
  • 4篇李春
  • 4篇刘雪卿
  • 3篇冯祚建
  • 3篇常青
  • 2篇杨光
  • 2篇饶刚
  • 2篇刘志瑾
  • 2篇周开亚
  • 2篇韩宗先
  • 2篇朱立峰
  • 2篇蒙世杰
  • 2篇刘晓明
  • 1篇王静
  • 1篇任宝平
  • 1篇张婷

传媒

  • 14篇兽类学报
  • 3篇动物分类学报
  • 3篇Curren...
  • 2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四川动物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雄性小熊猫粪便中睾酮水平的变化与繁殖周期的关系被引量:19
2003年
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9月 ,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测定了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 4只雄性小熊猫粪样中睾酮水平变化情况 ,同时对其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雄性粪样中睾酮水平在繁殖期(12月~ 3月 )显著高于非繁殖期 (4月~ 9月 ) (P <0 0 1) ,且睾酮水平变化与繁殖行为密切相关。在非繁殖期 ,雄性小熊猫的睾酮水平处于基础的较低水平时 ,其繁殖行为如蹭阴、舔阴、舔标记物和咩叫等几乎没有发生或很少发生 ;而在繁殖期 ,雄性小熊猫的睾酮水平明显升高 ,这些繁殖行为频繁发生。以上结果说明 。
李春魏辅文李明刘雪卿杨智胡锦矗
关键词:雄性小熊猫粪便繁殖行为睾酮
黄海伪虎鲸mtDNA控制区序列的测定和初步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测定了黄海7头伪虎鲸mtDNA控制区5’端533bp的序列,共发现54个变异位点,定义了4种单元型。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的系统树均把单元型聚为2分支。两支之间没有共享单元型且无姊妹关系。分支间的核苷酸序列差异显著地超过了其它海豚类种间的序列差异水平,提示传统意义上的伪虎鲸可能包括了具有显著遗传差别的不同物种,迫切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张婷杨光杨光周开亚
关键词:伪虎鲸MTDNA控制区物种分化
粪便类固醇激素研究简史及其在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3年
系统回顾了粪便类固醇激素研究的历史 ,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动物粪便类固醇激素研究的现状 ,认为利用动物粪便研究类固醇激素具有完全无伤害性、材料收集容易等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 ,并且有助于评估动物青春期的健康状况、判断动物的排卵方式、早孕诊断、产期预测等 。
李春魏辅文李明刘雪卿胡锦矗
关键词:粪便类固醇激素野生动物研究方法
圈养小熊猫繁殖行为变化及繁殖行为对策被引量:19
2004年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reproductive behaviors and understand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of both male and female red pandas, one-year behavioral observation was conducted through the focal sampling method in the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from December 1999 to November 2000.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eproductive behavior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strous and non-estrous seasons. Frequencies of the rubbing anogenital, sniffing and licking marking were much higher in estrus than in non-estrus. Bleating only appeared in the estrus and can be regarded as an estrous indicator. The result also demonstrated that both male and females applied different reproductive behavioral strategies. Frequencies of activity, rubbing anogenital, licking and sniffing marking, and bleat were much higher in the male than in the female. However, those of resting and investigating were much lower in the male than in the female.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male was more active than the female during the estrus and might imply that the male acts mainly as an estrous message sender, and the female as a message receiver in the estrous season.
刘雪卿张泽钧魏辅文李明李春杨智胡锦矗
关键词:圈养小熊猫繁殖行为环境温度
大熊猫和小熊猫粪便DNA提取的简易方法被引量:52
2004年
采集了大熊猫和小熊猫的新鲜粪便样品 ,使用 1 0 0 %乙醇保存。通过重复离心富集研究动物的肠道脱落细胞 ,并使用乙醇和双蒸水洗涤以除去抑制物。用 1 %的SDS快速裂解细胞 ,离心除去残渣后 ,向裂解液中加入蛋白酶进行消化。消化结束后使用等体积的酚 /氯仿抽提 ,乙醇沉淀DNA。用双蒸水溶解粪便DNA后 ,使用PCR产物纯化试剂盒对粪便DNA进行纯化。电泳检测结果显示 ,从乙醇保存的大、小熊猫粪便样品中抽提到高质量的粪便DNA。对线粒体控制区、细胞色素b基因、 1 2SrRNA基因的PCR扩增反应以及测序结果也证实了样品保存方法和DNA抽提方法可靠而高效。此方法使用实验室内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试剂 ,不仅克服了分子粪便学研究中常见的抑制物粪便DNA微量降解严重等障碍 ,与商业化的粪便抽提试剂盒 (QIAampDNAStoolMiniKit,Qiagen)相比还是一种经济的试验方法 (抽提反应成本为试剂盒的 1 / 5 )。文中还对粪便DNA内细菌基因组等背景DNA可能对分子粪便学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基于PCR技术的遗传学研究中 ,对于植食性动物而言 ,粪便内的背景DNA对目标动物DNA片断的扩增和序列测定未见影响 ;但对于肉食性动物 ,则必须考虑被捕食者基因组对试验可能产生的影响 。
张保卫魏辅文李明吕晓平
关键词:大熊猫小熊猫粪便DNAPCR技术抽提方法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小熊猫对生境的选择被引量:33
2004年
2002年4月至11月,在邛崃山系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设点,应用资源选择函数和资源选择指数研究了小熊猫对生境的选择和利用。结果表明,影响小熊猫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是水源距离、竹子基径、灌木密度;次关键因子是坡位、树桩密度、倒木密度;次要因子是坡向、乔木密度;而郁闭度、坡度、植被类型、乔木高度、灌木高度、树桩高度、树洞密度、人为干扰的影响不明显。小熊猫喜欢在水源较近(<250m)、竹子长势良好(基径大于4 0mm)、灌木和乔木密度大(大于1 5株 20m2)、树桩和倒木数量多(>1根 400m2)、中上坡位、南坡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活动。小熊猫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13 527-3 180×水源距离+2 702×竹子基径+2 582×灌木密度+2 134×树桩密度+2 104×坡位+1 622×倒木密度-1 066×坡向+0 934×乔木密度……小熊猫对生境的选择概率为:P=elogit(P) (1+elogit(P))
韩宗先魏辅文张泽钧李明张保卫胡锦矗
关键词: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小熊猫生境资源选择函数
一种筛选微卫星位点的改进方法及其在小熊猫微卫星基因文库构建上的应用被引量:8
2005年
微卫星基因位点是在各个遗传学领域被广泛使用的分子标记.而对于首次研究的物种,必须筛选出可以应用的微卫星位点.对于分离微卫星位点来说由于只有大约0.5%~2%的重组体含有微卫星位点,所以标准的基因组文库需要至少产生5 000个重组体.传统的筛选方法就是通过检测大量重组体来定位这些少量的位点.近几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筛选方法,采用'富集'微卫星序列的技术将包含微卫星位点的重组体比例提高了10~100倍.这样就降低了筛选工作的时间和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筛选微卫星位点的效率.本文在结合了几种筛选微卫星位点技术路线的基础上,采用生物素标记探针杂交、富集和PCR筛选技术,对原有技术路线进行了改进.主要实验步骤为:1)基因组DNA的提取和消化;2)生物素标记探针富集;3)克隆建库;4)'PCR'筛选;5)引物设计和多态性检测.新的方法在小熊猫微卫星基因文库的构建中取得成功,获得了10个具有多态性的(CA)n重复序列微卫星位点.
艳丽刘志瑾魏辅文李明
关键词:微卫星基因组文库小熊猫
白鱀豚MHC基因类DQB1座位第二外元的序列变异分析被引量:11
2003年
测定了 4 5个克隆的白豚 (Lipotesvexillifer)MHCⅡ类基因DQB座位第二外元 172bp的核苷酸序列 ,共获得 15种序列 ,发现了 2 2个变异位点。核苷酸的非同义替换明显多于同义替换 ,并造成了 15个氨基酸的改变。氨基酸的替换趋于集中在假定的与抗原的选择性识别相关的位点附近。白豚DQB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白鲸 (Delphinapterusleucas)和一角鲸 (Monodonmonoceros)DQB1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不具备人及其它一些灵长类动物DQB2基因所共有的基序 (Motif) ,而与牛DQB1基因的基序相近 ,说明本研究得到的白豚MHC序列应属于类DQB1基因。同一个体出现了多种序列的情况 ,提示白豚的DQB基因可能存在着座位重复。白豚的类DQB1座位的序列中存在多种基序的不同组合 ,推测是由于基因转换造成的.
严洁杨光周开亚魏辅文
关键词:MHC基因序列变异分析基因重复基因转换
大熊猫粪便宽径与咬节平均长度的关系被引量:6
2005年
粪便咬节是大熊猫数量调查中最常用的指标。然而,大熊猫在主食竹叶的季节有时在粪便中未留下咬节而使数量调查难以进行。为此,本文对大熊猫粪便宽径与咬节平均长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大熊猫粪便宽径呈正态分布,同一个体的含咬节粪便与全由竹叶组成的粪便在宽径上无显著差异。大熊猫咬节平均长度与粪便宽径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在不考虑年龄的情况下,粪便咬节平均长度与粪便宽径的回归方程为:Y=0.38X+14.40。成体和亚成体组的粪便咬节平均长度与粪便宽径的回归方程为:Y=0.22X+22.79。年龄对大熊猫粪便咬节平均长度与粪便宽径的回归关系有显著影响。
张泽钧杨旭熤吴华李明魏辅文
关键词:大熊猫
基于12SrRNA基因的鹳形目系统发生关系被引量:4
2004年
采用分子系统学的方法探讨鹳形目 5个科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文中测出鹳形目鸟类 7种mtDNA 1 2SrRNA基因全序列 ,并结合来自Genbank的鹳形目另外 7个物种及原鸡的同源区序列 ,经ClustalW软件对位排列后共 1 0 0 9位点 ,包含 4 0 5个变异位点 ,其中多态性位点 381个 ,2 6 0个简约信息位点。基于上述序列数据 ,以原鸡为外群 ,使用距离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及贝叶斯法分别重建了鹳形目 5科 1 4种的系统发生树。重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 ,内群中的 1 4个种聚合为 4支 :科构成第一支 ,聚在系统树的基部 ;锤头鹳科与鲸头鹳科聚为一支 ;鹭科和鹳科各自聚成一支。在比较不同建树方法的结果并进行合意树分析后认为 :在鹳形目的系统发生中 ,科可能是最早分化出的一支 ;锤头鹳科与鲸头鹳科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它们祖先与鹭科、鹳科之间的分歧在时间上可能非常接近。鹳形目 5个科之间的系统关系可以表示为 :(科 ,(鹭科 ,鹳科 ,(锤头鹳科 ,鲸头鹳科 ) ) )。
张保卫常青朱立峰李明魏辅文
关键词:鹳形目分子系统学基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