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961122)

作品数:9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林跃生陈家祺刘永民孙明霞王敏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医科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排斥
  • 6篇排斥反应
  • 6篇角膜
  • 5篇FK-506
  • 4篇细胞
  • 4篇免疫
  • 4篇角膜移植
  • 3篇移植物
  • 3篇移植物排斥
  • 3篇术后
  • 3篇免疫排斥
  • 3篇免疫排斥反应
  • 2篇形态学
  • 2篇眼表
  • 2篇眼表重建
  • 2篇眼表重建术
  • 2篇术后免疫排斥...
  • 2篇重建术
  • 2篇显微镜
  • 2篇共焦

机构

  • 7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9篇陈家祺
  • 9篇林跃生
  • 4篇王敏华
  • 4篇孙明霞
  • 4篇刘永民
  • 2篇谢汉平
  • 2篇陈龙山
  • 2篇叶成添
  • 2篇龚向明
  • 1篇王敏华
  • 1篇宋书华
  • 1篇徐鸿绪
  • 1篇黄挺
  • 1篇周世有
  • 1篇肖启国
  • 1篇曾文涛
  • 1篇陈龙山
  • 1篇刘永民
  • 1篇许丽英
  • 1篇冯春茂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眼科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FK-506抑制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探讨FK 50 6抑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应用前瞻性评估研究方法 ,将角膜缘移植术后病例 64只眼按随机原则分投药组及对照组各半 ,投药组应用 0 5%FK 50 6滴眼液 ,对照组应用 1 %CsA滴眼液。平均随访期半年 ,以术后角膜缘植片新生血管、水肿、混浊及溶解程度为临床主要评估指标。结果 :随访期内在新生血管指数、上皮排斥发生率、移植排斥指数及假性胬肉指数四项指标投药组低于对照组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角膜缘移植术后局部应用FK 50 6可有效抑制移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林跃生陈家祺王敏华刘永民龚向明陈龙山叶成添
关键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物排斥FK-506
中国人正常角膜的共焦显微镜检查被引量:22
2001年
探讨正常人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各层细胞的活体细胞形态学特征及密度。方法 :对 2 8例 (年龄 :36 .6± 14.5岁 ,范围 :19~ 6 8岁 ) 4 1眼 (男 14眼 ,女 2 7眼 )正常人中央部角膜进行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 ,描述角膜各层结构的图象特点 ,并分析角膜各层细胞的密度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上皮表层细胞排列疏松 ,边界清楚 ,核反光较强 ;基底层细胞排列紧密 ,胞质和核反光弱 ,偶尔可见点状细胞核 ,细胞平均密度为 5 72 4.41± 5 6 2 .5个 / mm2。Bowman s膜为无一定形状的膜状物 ,仅可分辨的结构是上皮下的念珠状神经纤维。基质层中可见相对较暗的背景下明亮的角膜细胞核。前基质内有放射状分布的神经纤维。前基质层角膜细胞平均密度为 10 99.10± 16 4.90个 / mm2 ,后基质层角膜细胞平均密度为 75 4.37± 90 .37个 / mm2 ,前后基质层细胞密度有显著性差别 ( P<0 .0 0 1)。 Descem et s膜结构不清。内皮层表现为规则的六边型镶嵌体 ,胞体明亮 ,细胞平均密度为 3179.2 0± 2 2 1.0 3个/ mm2 。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与年龄呈明显的负相关 ( r=- 0 .879,P<0 .0 0 0 1) ,而其他各层细胞的密度变化与年龄的增长无相关关系 ( r=- 0 .0 0 4~ - 0 .879,p=0 .2 0 7~ 0 .979) 。
孙明霞林跃生刘永民陈家祺张沛云
关键词: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细胞形态学中国人
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基质型活动期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02年
客观评估板层角膜移植术 (Lamellarkeratoplasty ,LKP)治疗基质型活动期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herpessimplexkeratitis ,HSK)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71例 ( 71只眼 )HSK基质型活动期患者分两组 ,一组 ( 33例 )行LKP ,另一组 ( 38例 )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ene tratingkeratoplasty ,PKP) ,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LKP组术后在视力、角膜移植片排斥反应发生率、原发病复发率与内眼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PKP组 (P <0 0 1)。结论 :在适应症范围内 ,成功的LKP具有清除病灶彻底、排斥反应发生率低、无内眼手术并发症等优点 ,是治疗基质型活动期HSK的理想方法。
林跃生陈家祺黎明龚向明冯春茂陈龙山孙明霞
关键词:角膜移植角膜炎
眼表重建术后局部应用FK-506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寻找眼表重建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对 32例 32只严重化学伤患眼施眼表重建术 (板层角膜移植、角膜缘移植及羊膜移植术 ) ,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 16只眼 ) ;治疗组于术后 1wk局部应用 0 .5 g· L- 1的 FK- 5 0 6滴眼液 ,对照组应用 10 g· L- 1 Cs A滴眼液 ,观察 2组角膜新生血管指数、移植组织的排斥反应指数。结果 在随访期内 ,治疗组的组织排斥反应时间、发生率、角膜假性胬肉及睑球粘连 4个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局部应用 FK- 5 0 6可有效提高眼表重建术的成功率。
林跃生陈家祺刘永民周世友谢汉平王敏华
关键词:FK-506排斥反应眼表重建术眼化学伤
FK—506抑制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 观察 FK— 5 0 6抑制全角膜移植术 (包括带环形巩膜瓣的全角膜移植术 )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76例 (76只眼 )全角膜移植术患者按随机原则分试验组 (FK— 5 0 6组 )及对照组 (Cs A组 )各 38例(38只眼 ) ,观察术后不同时期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平均随访时间 6个月。结果 全角膜移植术后 ,局部应用 FK— 5 0 6可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 ;随访期内 ,治疗组 (FK— 5 0 6组 )移植片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 8.4% ,而对照组 (Cs A组 )的排斥反应发生率为 92 .1% (u检验 ,P<0 .0 1) ,两组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局部应用FK— 5 0 6可有效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
林跃生陈家祺王敏华
关键词:移植物排斥FK-506角膜移植
FK-506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FK -5 0 6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应用前瞻性评估研究方法 ,将行高危角膜移植术 (全角膜移植术、带巩膜环的全角膜移植术、血管化角膜的角膜移植术及角膜再移植术 ) 5 6例 (5 6只眼 )患者按随机原则进行分组 (投药组及对照组 ) ,投药组 (2 8只眼 )滴用 0 5mg/ml的FK -5 0 6滴眼液联合典必珠滴眼液 ,对照组 (2 8只眼 )滴用 1%CsA滴眼液联合典必殊滴眼液 ;平均随访 8 1个月 ,以术后视功能、植片透明维持时间、植片新生血管、水肿及混浊程度作为临床主要评估指标。结果 :随防期内投药组及对照组角膜移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63 6%及 95 2 % ,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72 ,P <0 0 5 )。用药期间未发现该药有任何毒副作用。结论 :局部应用FK -5 0 6可有效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林跃生陈家祺刘永民谢汉平王敏华叶成添
关键词:角膜移植移植物排斥高危FK-506
新鲜羊膜重建眼表术后局部应用FK-506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寻找新鲜羊膜重建眼表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对 32例 32只严重化学伤患眼施新鲜羊膜重建眼表手术 ,按随机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投药组及对照组各 16只眼 ;治疗组于术后 1周应用 0 .5mg/ml的FK 5 0 6滴眼液 ,对照组应用 1%CsA滴眼液 ,观察两组病例术后睑球粘连角膜新生血管、假性胬肉及移植组织排斥反应指数。结果 在随访期内 ,投药组的组织排斥反应时间、发生率、角膜假性胬肉及睑球粘连、四个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局部应用FK 5 0 6可有效提高新鲜羊膜重建眼表手术的成功率。
林跃生王敏华陈家祺刘永民周世友孙明霞
关键词:FK-506羊膜排斥反应眼表重建术
人体角膜移植内皮排斥反应的共焦显微镜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应用共焦显微镜探讨活体角膜内皮排斥反应的早期形态学特征和变化。方法 :19例 ( 19只眼 )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内皮排斥反应的人群根据角膜内皮排斥反应轻重的不同分为轻、中、重三组。应用共焦显微镜 (Confoscan2 0 )对角膜植片进行检查 ,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活体角膜内皮排斥反应特有的共焦显微镜改变主要包括 :①早期发现在KP及其附近的内皮细胞面有少量的免疫细胞附着 ,紧靠KP处的角膜基质细胞出现轻度水肿 ,细胞排列较混乱 ,胞浆中出现少量空泡状暗区。②中期发现在内皮细胞表面可见较多的免疫细胞聚集并被完全激活 ,基质细胞明显水肿 ,细胞核不清楚 ,基质中有免疫细胞进入 ;可见由高反光的免疫细胞和不明成份的组织碎片混合组成内皮排斥线。③在晚期排斥的患者中可见大量“激活”的免疫细胞在角膜内皮细胞面聚集 ,内皮细胞几乎完全破坏 ;基质细胞明显水肿 ,部分被“激活”且伴有大量免疫细胞聚集。结论 :①内皮排斥反应的早期能够发现角膜内皮面有免疫细胞沉积 ;②角膜内皮面的免疫细胞沉积与角膜内皮排斥反应的轻重成正相关 ;③角膜内皮排斥反应实际上是一个混合排斥反应的过程 ;④共焦显微镜对角膜内皮排斥反应具有实时、无创、敏感、准确以及可重复、可比较、可活体观察等临床价值。
林跃生黎明陈龙山陈家祺宋书华肖启国黄挺周世有
关键词:共焦显微镜免疫细胞形态学特征
快速PCR-SSP-HLA基因分型技术在高危角膜移植中的应用
2001年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 ,便于临床推广应用的 HL A基因分型方法以用于供体眼球组织的 HL A- 、 类抗原的基因分型。方法 :取新鲜或保存的供体眼球组织 (球结膜、眼外肌、视神经、角巩膜缘、巩膜或视网膜 )和 10 mg,快速酚 /氯仿法提取 DNA,然后用针对 HL A- A、 B和 DRBI亚区的组织特异性引物 (sequence special primers,SSP)进行 PCR扩增、 2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33只眼球组织均得到了清晰的扩增条带 ,且同一供体不同眼球组织结界分型一致 ,整个过程仅需 4h。结论 :PCR- SSP- HL A基因分型方法简便、准确、快速 ,重复性好 ,所需样本量少 ,是急性尸体器官移植中最为快速可靠的方法 ,用于高危角膜移植术前供受体间的 MHC基因配型 。
林跃生孙明霞陈家祺曾文涛徐鸿绪许丽英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角膜移植聚合酶链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