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1138)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3
相关作者:陈云浩蒋卫国李京李丽陈良富更多>>
相关机构: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遥感
  • 2篇湿地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 1篇植被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护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湿地生态
  • 1篇湿地生态系统
  • 1篇湿地退化
  • 1篇GIS
  • 1篇波段

机构

  • 3篇环境保护部卫...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家基础地理...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陈云浩
  • 1篇柳钦火
  • 1篇李京
  • 1篇侯鹏
  • 1篇洪剑明
  • 1篇宫兆宁
  • 1篇周旭
  • 1篇蒋卫国
  • 1篇高彦华
  • 1篇田国良
  • 1篇陈良富
  • 1篇朱琳
  • 1篇李丽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遥感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湿地生态系统地学多元分析和功能分区研究
2013年
湿地功能分区可更好地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北京野鸭湖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借助遥感技术从湿地生境的自然性、湿地物种的稀有性和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等,通过综合利用湿地普查、野外实测及气象等数据,重点分析生物多样性种类及分布、土壤类型及湿度、植被类型及长势、地表覆盖类型等功能指标的空间分异特征,以景观生态学和湿地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GIS技术由空间叠置、相关分析和主导因子等方法,划分了湿地管育功能区和主导功能区。
张峰侯鹏陈云浩王桥洪剑明宫兆宁朱琳
关键词:湿地遥感GIS
基于水文平衡的湿地退化驱动因子定量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作为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但是,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速度远大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开展湿地退化的定量评估分析研究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北京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分别提取得到1991年和2007年的湿地面积,基于湿地水量平衡理论和湿地水文方程方法,定量评估分析了导致湿地退化的原因和不同驱动因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与1991年相比,2007年北京湿地减少约6275.31 hm2,约占1991年北京湿地总面积的24.46%。显著退化区域主要发生在野鸭湖湿地和密云水库湿地,分别减少了约1377.69 hm2和4654.50 hm2。(2)引起湿地退化的自然驱动因子中,以降水减少、入境地表水减少和蒸发量增加为主,驱动湿地退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9.22%、14.05%和11.85%。引起湿地退化的人为驱动因子中,以城市扩展为主,驱动湿地退化的贡献率为3.42%,而技术进步所采取的节水措施等有利于湿地保护,贡献率为25.55%。
侯鹏申文明王桥蒋卫国陈云浩李京
关键词:湿地退化遥感
估算混合植被叶绿素含量的理想波段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应用Lopex数据库评价了19个波谱指数对物种的敏感性,分析了叶绿素含量与波谱反射率以及波谱导数的相关性,目的在于探寻对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敏感性,对物种和叶片结构变化不敏感的理想波段,应用大尺度遥感数据估算混合植被冠层叶绿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红边指数对混合植被的叶绿素含量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估算冠层叶绿素含量的理想波段为698—710nm附近较窄的波段范围;对于波谱导数,估算混合植被叶绿素含量的理想波段范围为720—735nm和535—550nm附近波谱导数。
高彦华陈良富周旭李丽柳钦火田国良
关键词:叶绿素含量
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植被长势遥感监测评估被引量:26
2013年
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植被长势对于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四类生态保护重要区域为研究区,选取年累积NDVI作为指示因子,监测评估了1998—2007年间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的植被长势特征。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总面积为536.59万km2,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55.89%。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叠面积较大,分别占到相应生态功能区总面积的53.36%和50.20%。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三种类型区域的空间叠加关系较好,尤其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叠面积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5.10%。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叠面积分别占各自面积的63.73%和39.15%。(2)对于植被长势总体状况,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中东部的植被状况好于西部。植被状况较差的区域面积为10.59%,植被状况一般的区域面积为29.59%,植被状况好的区域面积为23.44%,植被状况较好的区域面积为36.3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优先区的植被状况好于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差异最大。(3)对于植被长势变化趋势,国家生态保护重要区域的植被状况整体呈现出变好趋势。62.39%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较为稳定,22.69%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呈现出变好趋势,14.93%区域面积的植被状况呈现出变差趋势。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植被变好趋势最为明显,其次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植被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最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最小。
侯鹏王桥房志王昌佐魏彦昌
关键词:生态保护遥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