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0SJBXLX001)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苗雪红钱晓雯钱晶更多>>
相关机构:常熟理工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幼儿
  • 1篇幼儿园区域活...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建构
  • 1篇生物学
  • 1篇同伴互动
  • 1篇童年
  • 1篇尼尔·波兹曼
  • 1篇现象学
  • 1篇媒介
  • 1篇解构
  • 1篇互动
  • 1篇捍卫
  • 1篇儿童
  • 1篇儿童精神
  • 1篇波兹曼
  • 1篇大班
  • 1篇大班幼儿

机构

  • 2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苗雪红
  • 1篇钱晶
  • 1篇钱晓雯

传媒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互动的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观察法对常熟市某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的同伴互动行为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同伴互动的总体情况、区域偏好、性别差异、情绪差异、方式差异等。为了更好地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同伴间的积极互动,教师应创设宽松自由的区域活动环境,加强对幼儿同伴互动的指导。
钱晶钱晓雯
关键词:同伴互动大班幼儿
儿童精神成长研究:意义、取向与多学科视野被引量:6
2012年
儿童研究是儿童教育研究的基础。一个世纪以来,儿童教育学对儿童发展的理解主要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而发展心理学在整体地认识儿童的精神成长这一问题上存在方法论局限。儿童精神成长研究属于对儿童成长过程的总体研究。它将儿童视为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尝试在哲学、生物学、人类学、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视野中,顺着个体精神现象发生的逻辑,采取生物学—现象学的发生学取向,从种系进化与个体发展的连续进程来探讨儿童的精神成长,呈现个体精神发生的内在潜能和自然的步骤、发展的内在自组织机制、环境条件以及现实的发展形态。这一问题是认识论、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原点问题,对这一核心问题的研究将会影响到各学科领域儿童研究的立场、问题、方法,并有助于推动社会文化层面孕育总体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从而影响在儿童教育实践中参与起作用的全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苗雪红
捍卫与解构:尼尔·波兹曼对现代童年观念的矛盾立场及其分析
2013年
从1960年代末期开始,波兹曼关于教育、电视以及童年的研究在西方世界备受瞩目,特别是在1980年代,受社会建构童年研究取向的影响,波兹曼认为童年是一种社会的产物,并通过媒介的历史变迁呈现了西方童年观念的诞生和消逝。波兹曼对童年的认识体现了本质主义的"发展范式"与反本质主义的"社会建构范式"两种童年认识方式共存时的矛盾,这种矛盾也反映出童年研究本身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过程,研究者必然处于学术研究以及社会发展的历史建构之中;而且,对童年的社会建构既要基于儿童的生活事实,更要基于生命发展的逻辑,要避免"自然-文化"的两分及"事实-价值"的两分。
苗雪红
关键词:童年社会建构媒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