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548)

作品数:13 被引量:113H指数:7
相关作者:杨玉盛高人司友涛马红亮刘翥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凋落
  • 3篇凋落物
  • 3篇有机氮
  • 3篇土壤
  • 3篇可溶性有机氮
  • 2篇氮沉降
  • 2篇亚热带
  • 2篇有机碳
  • 2篇有机物
  • 2篇森林土
  • 2篇森林土壤
  • 2篇手稿
  • 2篇统计分析
  • 2篇谱学特征
  • 2篇中亚热带
  • 2篇鲜叶
  • 2篇米槠
  • 2篇民国
  • 2篇民国时期
  • 2篇可溶性有机碳

机构

  • 12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福建省湿润亚...
  • 1篇安徽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作者

  • 6篇杨玉盛
  • 6篇高人
  • 5篇司友涛
  • 5篇马红亮
  • 4篇尹云锋
  • 4篇刘翥
  • 3篇陈仕东
  • 3篇杨智杰
  • 2篇陈光水
  • 2篇龙丹
  • 1篇李淑香
  • 1篇谢锦升
  • 1篇孙杰
  • 1篇朱锦懋
  • 1篇裴广廷
  • 1篇万霞
  • 1篇闫聪微
  • 1篇李芳芳
  • 1篇郑怀舟
  • 1篇王杰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土壤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Agricu...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Soil Soluble Nitroge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2012年
[Objective]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soluble nitrogen in common moun- tain red soil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as analyzed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refer- ences for the extraction of soil soluble nitrogen. [Method] The fresh soil and air-dried soil, which were the common mountain red soil under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vegetation, were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2 mol/L KCI and 0.5 mol/L K2SO4 were used as the extractants to extract the soil soluble nitrogen with the extractant-to-soil volume ratio at 4:1, 6:1 and 10:1, respectively, to examine the extrac- tion efficiency of soluble nitrogen in the experimental soil with different extraction conditions. [Result] Compared with K2SO4, the NH4+-N extracted by KCI was better in quantity and stability; while only at high extractant-to-soil volume ratio could K2SO4 fully extract the soil NH4+-N. The 2 extractants showed small difference in extracting NO3--N, but at low extractant-to-soil volume ratio, the stability of NO3--N extracted by KCI was higher than that extracted by K2SO4. The properties of NO2- -N extracted by the 2 extractants were very similar. As for soil SON extraction, there was small dif- ference between the 2 extractants. However, the SON extracted by KCI was fewer in quantity than that by K2SO4, but had higher stability, and the extracted SON amount of the 2 extractants show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The extractant-to-soil ratio had little effect on MBN extraction using K2SO4, but the effect was significant when using KCI to extract MB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KCI and K^SO4 in extracting fresh soils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extracting air-dried soil; therefore, the extractants should be carefully selected in soluble nitrogen extraction from fresh soil. [Conclusion] The results lay the experimental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soil soluble nitrogen and increasing the comparability of measurement results.
陈仕东马红亮高人阎聪微李芳芳李淑香
关键词:EXTRACTANTS
建瓯和武夷山米槠天然林凋落物量归还动态被引量:3
2021年
为揭示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凋落数量、组分及季节动态特征。采用凋落叶直接收集法,于2013年开始对建瓯(主林层平均年龄200年)和武夷山(主林层平均年龄50年)两地的米槠天然林进行为期1年的月凋落物收集并测定其质量和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建瓯和武夷山米槠天然林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9530.49、5590.18 kg·hm^(-2),建瓯年凋落量显著高于武夷山年均凋落量(P<0.05);建瓯、武夷山米槠天然林年凋落物总量均呈现单峰模式,峰值分别出现在3月、4月;年凋落物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在凋落枝、叶、果、杂物等4个组成部分以凋落叶占比最大,占年凋落量的50.5%~67.2%,枝(13.1%~20.8%)和杂物(14.5%~17.8%)次之,果(1.9%~14.2%)最低;各组分凋落物季节变化均是春季和夏季高,秋冬季较低。
林红莲李爱萍官惠玲马红亮高人
关键词:中亚热带凋落物
米槠次生林内4种植物叶片DOM的数量和质量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选取福建省三明市米槠次生林内的4种植物,即米槠(CAC),木荷(SCS),山杜英( ELS),芒萁( DID)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进行了室内淋溶处理,并分析了淋溶液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及pH值,芳香性指标(AI)和荧光效率指数( Fef )等,以揭示其淋溶液中可溶性有机质( DOM)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DOM含量总体随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其中首次淋溶后淋溶液中的DOC 和DON含量最大,分别占总淋溶量的平均值为67.90%和44.51%;淋溶液中前3次DOC和DON淋溶量总和分别占10次淋溶总量的87.40%~94.77%和68.46%~72.49%;且前3次淋溶次数间呈极显著差异( P<0.01),其后差异性不显著。 DOM的pH值和光谱指标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上升.总体上乔木树种DOM的数量和质量比林下植被要高,这是由于乔木树种的DOM含有更多的养分和芳香类和腐殖化的高分子量化合物,而林下植被的DOM含有较多低分子量化合物和易分解组分。
康根丽高人杨玉盛陈光水杨智杰司友涛
关键词:乔木树种林下植被
植被恢复对侵蚀红壤可溶性有机质含量及光谱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为了解植被恢复对侵蚀红壤可溶性有机质含量及结构特征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植被恢复后的侵蚀红壤及对照裸地为研究对象,对两试验地0–60 cm深土壤中可溶性有机质的含量及光谱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侵蚀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在土表到60 cm深度的6个10 cm土层中,植被恢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为对照裸地相应土层的5.6、4.7、4.6、3.1、2.4及2.2倍。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在两试验地之间的差异在各土层中不一致。植被恢复各土层侵蚀红壤可溶性有机质的芳香化指数显著高于对照裸地,荧光发射光谱腐殖化指数略高于对照裸地,植被恢复后的侵蚀红壤与对照裸地间荧光同步光谱腐殖化指数无明显差异。荧光同步光谱图中,两试验地侵蚀红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吸收主要为类蛋白质及芳香性脂肪族荧光基团的吸收。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与对照裸地相比,植被恢复后的侵蚀红壤土壤可溶性有机质中官能团种类更多,且含有更多芳香碳及羧基碳。两试验地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均表现为芳香化及腐殖化程度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芳香化及腐殖化指数与土壤碳氮总量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之,侵蚀红壤经植被恢复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可溶性有机质的芳香化指数显著提高,可溶性有机质的腐殖化指数略有增大,可溶性有机质结构更复杂,更不易被分解,因此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刘翥杨玉盛司友涛康根丽郑怀舟
关键词: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红壤植被恢复
施用铵态氮对森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对取自武夷山的红壤、黄壤、黄壤性草甸土分别在对照(CK,N0mg/kg)、低氮(LN,N50mg/kg)、高氮(HN,N100mg/kg)3种氮(N)水平处理下开展培养实验,研究施加NH4^+-N对森林土壤N转化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H4^+-N可显著(p〈0.05)降低土壤NO3^--N含量4.5%~25.7%,但LN与HN处理差异不显著,NO3^--N降低可能与NO3^--N反硝化和异氧还原有关;然而,黄壤性草甸土NO3^--N没有降低。与培养前比较,在第56天红壤NO3^--N含量显著增加5倍左右;桐木关黄壤增加40%左右,而黄冈山25km黄壤仅在CK处理下增加16%,但是黄壤性草甸士显著降低:结果显示LN与FIN处理土壤NO3^--N含量变化幅度小于CK。与CK相比,LN和HN处理红壤NH4^+-N分别显著(p〈0.05)升高24.1%~96.5%和68.7%-114.1%,且随培养进行没有累积,可能与微生物固N有关;桐木关NH4^+-N分别升高17.6%~39.6%和37.6%~95.8%(p〈0.05),LN处理黄冈山25km黄壤NH4^+-N只有第7天升高17.8%(p〈0.05),HN处理第7、14、28、42天显著升高17.5%。48.6%(p〈0.05)。LN处理黄壤性草甸土的NH4^+-N在前3周显著降低11.6%~28.5%(p〈0.01);HN处理在第7天和14天分别降低10.8%(p〈0.01)和7.5%,但是在第28—56天显著增加17.6%-20.4%(p=0.002)。随着培养进行,CK处理红壤NH4^+-N逐渐降低,桐木关黄壤、黄冈山25km黄壤和黄壤性草甸土升高:LN和HN处理黄壤和黄壤性草甸土NH4^+-N逐渐升高。可见,不同海拔土壤类型对NH4^+-N添加响应存在差异。
马红亮王杰高人尹云锋孙杰
关键词:氮沉降森林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氮素转化
马尾松与芒萁鲜叶及凋落物水溶性有机物的溶解特征和光谱学特征被引量:17
2014年
为探讨福建省三明市马尾松人工林淋溶液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溶解特征和光谱学特征,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鲜叶、未分解层(L层)和半分解层(F层)凋落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淋溶,对淋溶液中的水溶性有机碳(DOC)、水溶性有机氮(DON)与水溶性有机磷(DOP)含量和紫外光谱(SUVA)、荧光光谱指标和红外光谱(FTIR)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4 h内,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DOM含量呈现有波动的上升趋势;芒萁除鲜叶的DOC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外(P<0.01),其余DOM含量均小于马尾松。两植物F层DOM的SUVA值和腐殖化指标(HIX)都显著高于鲜叶和L层(P<0.05),表明F层的芳香性化合物含量和腐殖化程度越来越高。DOM的同步荧光峰值显示淋溶液中含有类蛋白和类富里酸荧光团。两植物的红外光谱显示有5个相似的吸收谱带,强度最大的吸收来自于H键键合的-OH的伸缩振动,同一植物3种样品之间红外吸收的差异证明从鲜叶-L层-F层凋落物的共轭体系逐渐增大,结构更复杂。因此,随分解进程两植被DOM的化学结构越来越复杂;马尾松较芒萁含有更多的DON和DOP,这一方面为微生物提供了更多的养分,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底物分解的难度。
康根丽杨玉盛司友涛刘翥杨智杰
关键词:马尾松芒萁凋落物水溶性有机物
大刀锹甲Dorcus hopei的雄性三型现象及其在配偶竞争中的优势分析
2023年
【目的】大刀锹甲Dorcus hopei雄性的上颚和鞘翅长度存在显著的种内差异,本文旨在量化分析这些种内差异属于雄性三型,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它们在配偶竞争中的优势,为探索种内三型的共存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测量90只雄性成虫的上颚和鞘翅长度,通过高斯混合模型和基于AIC准则优选模型,识别出雄性三型;在此基础上,设计雄性的配偶竞争实验,借助红外相机记录不同表型组合的雄性接近雌性的时间长度和行为,用各型雄性占有雌性的时间长度来分析它们在配偶竞争中的相对优势。【结果】不连续的三分段模型对雄性成虫的上颚和鞘翅长度拟合最好(AIC最小),这说明大刀锹甲的雄性可分为三个表型:α型具有发达的上颚和鞘翅,长度分别分14.70-18.84 cm和22.14-25.86 cm;γ型的明显短小,长度分别为4.88-8.99cm和15.42-19.40cm;β型的则居于α型和γ型之间,长度分别为11.67-15.99cm和19.24-23.77cm。配偶竞争实验表明,在二型雄性组合实验中,α型接近雌性的时间显著长于β型(P=0.007)和γ型(P=0.003),β型接近雌性的时间显著长于γ型(P=0.015)。有趣的是,在三型组合实验中,当γ型与另外两型雄性共存时,其接近雌性的时间最长,这说明γ型虽然是弱势竞争者,但可能因为其他两型的强烈竞争而间接获利。【结论】大刀锹甲雄性存在明显的三型,且不同表型在配偶竞争的相对优势有强弱之分(α型﹥β型﹥γ型),但竞争弱的γ型可能是通过利用强者之间的竞争而获得机会。
汪冰星王亚楠张锋万霞
关键词:锹甲科
馆藏民国时期本科毕业论文手稿的统计分析
2016年
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收藏的前身校民国时期本科毕业生论文手稿的整理,分析了福建师范大学馆藏民国时期本科毕业论文手稿的写作特点、学科分类、选题方向、年代分布,揭示了这些手稿的收藏价值、学科研究方向、学术水平,以期为研究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特别是福建的高等教育及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龙丹
关键词:民国时期本科毕业论文
模拟氮沉降对森林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通过野外氮沉降模拟试验,研究了氮沉降对亚热带森林(罗浮栲、杉木和浙江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试验处理设置为对照[CK,0 kg/(hm2.a)]、低氮[LN,(30 kg/(hm2.a)]和高氮[HN,100 kg/(hm2.a)]。结果表明,长期氮沉降作用下,罗浮栲和杉木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和速效磷/速效钾值皆随氮沉降水平提高而增加,而浙江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磷/速效钾值则随氮沉降水平提高而减小;氮沉降对土壤速效钾有淋失作用(LN>HN),但影响不显著,各处理之间的速效钾含量差异小;不同森林土壤之间的速效磷或速效钾含量差异较大;保留凋落物与去除凋落物处理之间的试验结果呈显著正相关性。
裴广廷马红亮高人尹云锋陈仕东
关键词:氮沉降森林土壤速效钾速效磷
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数量与光谱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选取中亚热带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其转换而成的木荷、锥栗及福建柏等3种人工林表层土壤(0—10 cm)可溶性有机质(DOM)为对象,对其数量和光谱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森林转换对土壤DOM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林转换成上述3种人工林后,0—5 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浓度显著降低(P<0.05),降低程度分别为66.1%,69.9%及29.4%,可溶性有机氮(DON)浓度也有所下降;除福建柏外,其余两种人工林5—10 cm土壤DOC及DON浓度均低于天然林。各林分0—5 cm土壤DOC及DON浓度均高于5—10 cm土层。两个土层中,天然林土壤DOM的芳香化及腐殖化程度均显著高于人工林(P<0.05),但荧光效率值低于人工林;荧光光谱图显示,天然林土壤DOM在芳香性脂肪族及木质素类复杂结构荧光基团处的吸收大于人工林;各林分土壤DOM傅里叶红外光谱出现吸收谱带的位置相似,其中吸收强度最大的为形成氢键的—OH的伸缩振动,此外还有芳香性CC伸缩振动、有机羧酸盐COO-反对称伸缩振动、碳水化合物中烷氧基C—O的振动等,人工林土壤DOM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增加是其结构简单的主要原因。土壤DOM中结构复杂、分子量大的组分不易向下迁移;天然林与人工林间土壤DOM数量及光谱学特征的差异主要与凋落物输入及营林措施的干扰有关;本研究所涉及的3种人工林中,福建柏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
刘翥杨玉盛朱锦懋谢锦升司友涛
关键词:天然林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紫外光谱荧光光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