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8-01)

作品数:3 被引量:49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清晨邱振田野单业华乔彦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上二叠统
  • 4篇二叠统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硅质
  • 3篇硅质岩
  • 2篇化学特征
  • 1篇断层
  • 1篇源岩
  • 1篇烃源
  • 1篇烃源岩
  • 1篇盆地
  • 1篇微相
  • 1篇古应力
  • 1篇古应力场
  • 1篇硅质岩地球化...
  • 1篇海平
  • 1篇海平面
  • 1篇海平面变化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邱振
  • 2篇王清晨
  • 1篇聂冠军
  • 1篇乔彦波
  • 1篇单业华
  • 1篇田野

传媒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湘黔桂地区中上二叠统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背景
我国华南地区二叠系广泛发育硅质岩,但其沉积背景,如硅的来源和沉积环境,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在对湘黔桂地区硅质岩进行大量的野外和室内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研究区内黔桂盆地和湘桂盆地中14个不同产地的81件中上二叠统硅质...
邱振王清晨
关键词:硅质岩地球化学
文献传递
广西来宾铁桥剖面中上二叠统沉积微相被引量:14
2010年
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共识别出4个沉积相和10个微相,分别为:盆地相(含层状硅质岩微相、含透镜状灰岩的层状硅质岩微相)、下斜坡相(含与灰岩互层的层状硅质岩微相、夹层状硅质岩的灰岩微相、浊流沉积的灰岩微相)、上斜坡相(含夹硅质条带或薄层的灰岩微相、夹硅质团块或条带灰岩微相、灰岩微相、碎屑流等重力流沉积的灰岩微相)和台地边缘相(钙质海绵礁灰岩微相)。野外观测表明,茅口组和吴家坪组各为一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但两个旋回的演化具有明显的差异,茅口组整体上是由盆地相向斜坡相演化的过程,以发育浊流、碎屑流等重力流沉积为特征,而吴家坪组是由盆地相到斜坡相至台地边缘相,再到斜坡相的演化过程,沉积微相变化频繁。该剖面的沉积微相交替记录了海平面变化过程,表现为茅口期持续下降,吴家坪早期快速上升,中期逐步下降,晚期又升高的特征。
邱振王清晨
关键词:沉积微相海平面变化
桂西地区上二叠统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本区烃源岩发育潜力的指示意义
通过对桂西地区南丹龙王坡11件上二叠统硅质岩样品和平果四塘6件上二叠统硅质岩样品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研究,并结合已发表的崇左东攀剖面大隆组的硅质岩地球化学数据,认为桂西地区上二叠统硅质岩为生物成因,形成于受陆源碎屑影响的...
邱振王清晨
关键词:硅质岩上二叠统地球化学烃源岩
文献传递
鄂西白垩纪远安盆地的变形带构造被引量:2
2011年
鄂西白垩纪远安盆地中大量发育变形带及其密切相关的断层,主要分为两期,早期为带有正断性质的北北东向组变彤带及简单的正断层,形成在同沉积或早成岩阶段,而晚期为带走滑性质的北—南向组和北东向组变形带及复活断层,形成在白垩纪以后。根据实测的共轭变形带和断层滑动数据,古应力分析的结果表明,早期为北西西—南东东向拉张的伸展状态,而晚期为近南北向挤压下的走滑状态。早期拉张与白垩纪区域性整体的伸展环境一致,而晚期走滑与所属江汉盆地在新近纪初、与东西向挤压有关的构造反转无关,很可能是始新世末喜马拉雅山运动一幕的表现,因其具有大致一致的挤压方向。
乔彦波单业华田野聂冠军
关键词:变形带断层古应力场
湘黔桂地区中上二叠统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背景被引量:38
2010年
我国华南地区二叠系广泛发育硅质岩,但其沉积背景,如硅的来源和沉积环境,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在对湘黔桂地区硅质岩进行大量的野外和室内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研究区内黔桂盆地和湘桂盆地中14个不同产地的81件中上二叠统硅质岩(中二叠统33件、上二叠统48件)的主量和稀土元素进行了研究。中二叠世时期,Al2O3、TiO2、Al2O3/(Al2O3+Fe2O3)、∑REE、Ce/Ce*等整体上偏低,但具有比较一致的区域性差异:黔桂盆地相对偏低(0.09%~0.37%、0.00%~0.01%、0.22~0.47、2.47×10-6~14.59×10-6、0.23~0.69),而湘桂盆地(0.01%~5.73%、0.00%~0.23%、0.02~0.71、7.07×10-6~141.0×10-6、0.24~1.22)相对偏高。晚二叠世时期,Al2O3、TiO2、Al2O3/(Al2O3+Fe2O3)、∑REE、Ce/Ce*等整体上偏高,其中黔桂盆地分别为1.62%~10.67%、0.04%~0.65%、0.41~0.81、23.10×10-6~248.99×10-6、0.46~1.39,而湘桂盆地除来宾和柳州地区(0.00%~1.11%、0.00%~0.15%、0~0.42、0.55×10-6~36.59×10-6、0.27~0.83)偏低外,其他地区偏高(3.78%~21.37%、0.16%~0.91%、0.73~0.83、51.14×10-6~245.4×10-6、0.99~1.10),区域上呈东西两边高,中间低的分布趋势。中二叠统硅质岩自生铁W(Feauthig)百分含量整体偏高,仅少数低于50%。(La/Ce)N比值在黔桂盆地为1.61~5.04,湘桂盆地除来宾(2.63~4.90)外为0.82~1.94。而上二叠统硅质岩的W(Feauthig)除来宾、柳州和巴马地区大于70%外,其余地区的均小于50%。(La/Ce)N比值除来宾(2.42~4.50)外,整体上偏低,为0.69~2.47。研究区中上二叠统硅质岩Eu/Eu*基本没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中二叠世时期,巴马地区一个样品为正异常(1.17),其余均为负异常,而晚二叠世时期,仅来宾和柳州地区显示了Eu/Eu*的正异常,其中柳州为1.07~1.22。结合Fe-Al-Mn、(La/Ce)N-Al2O3/(Al2O3+Fe2O3)、Fe2O3/TiO2-Al2O3/(Al2O3+Fe2O3)组合图解及岩石学研究,上述主量和稀土元素指标变化的结果表明:(1)中二叠统硅质岩的硅的来源相对复杂,黔�
邱振王清晨
关键词:硅质岩地球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