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07GYJ025)

作品数:14 被引量:44H指数:5
相关作者:王静张晓龙孙肖红胡孔新曹晓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中俄
  • 5篇边境
  • 4篇病原
  • 3篇鼠传疾病
  • 3篇鼠类
  • 2篇原体
  • 2篇中俄边境
  • 2篇鼠疫
  • 2篇染病
  • 2篇螺旋体
  • 2篇钩端螺旋体
  • 1篇新记录种
  • 1篇蚤类
  • 1篇蚤指数
  • 1篇鼠形动物
  • 1篇鼠疫杆菌
  • 1篇双翅目
  • 1篇体表
  • 1篇体表寄生虫
  • 1篇啮齿

机构

  • 12篇中国检验检疫...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出入境检...
  • 1篇云南出入境检...

作者

  • 12篇王静
  • 10篇张晓龙
  • 9篇孙肖红
  • 8篇胡孔新
  • 7篇曹晓梅
  • 3篇魏莲
  • 2篇高旭
  • 1篇张勋
  • 1篇刘艳华
  • 1篇任彤
  • 1篇孙毅
  • 1篇杨宇
  • 1篇王林
  • 1篇郭天宇
  • 1篇杨志红
  • 1篇赵婷婷
  • 1篇曾召鹏
  • 1篇胡健萍
  • 1篇张乐
  • 1篇房健慧

传媒

  • 5篇中国国境卫生...
  • 3篇寄生虫与医学...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检验检疫学刊

年份

  • 2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缅边境蚊虫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调查中缅边境3个口岸蚊虫种群数量及构成。方法灯诱法。结果在中缅边境3个采样点共采集19种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优势种群,致倦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数量较多。结论中缅边境蚊种丰富,优势度较高的三带喙库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媒介,联合开展中缅边境蚊虫和蚊传疾病的监测是双方共同控制传染病传入传出的关键。
张晓龙孙肖红曹晓梅李亚平和志宏房健慧王静
中俄双边口岸地区鼠形动物监测名录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于2006至2009年间对中俄黑龙江、内蒙古双边11个口岸地区的鼠形动物进行本底调查。方法 5 m夹夜法、弓形夹法及电弧捕鼠器捕捉法。结果编著中俄双边11个口岸鼠形动物名录。结论该名录为中俄口岸公共卫生及鼠传疾病的防治提供本底资料。
胡孔新李明乔国强张晓龙孙肖红曹晓梅温占清张胜郭晓明王静
关键词:中俄
2010年中蒙边境甘其毛都口岸地区蜱携带病原体调查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为了解中蒙边境蜱传疾病病原体携带情况,对2010年中蒙联合监测小组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地区采集的162只亚东璃眼蜱进行病原体检测。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蜱标本中的森林脑炎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布尼亚病毒,PCR方法检测蜱标本中的伯氏疏螺旋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贝氏柯克斯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结果森林脑炎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布尼亚病毒、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PCR方法检出5例伯氏疏螺旋体、3例西伯利亚立克次体、16例贝氏柯克斯体,检出率分别为3.7%、2.2%和11.9%,并发现2例伯氏疏螺旋体和贝氏柯克斯体复合感染的情况。结论中蒙边境地区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贝氏柯克斯体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蜱类和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防控。
杨宇张晓龙乔舜曹晓梅王林郝广福胡健萍杨志红王静
中越河口-老街边境地区鼠传疾病病原的调查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掌握中越河口—老街边境地区鼠携带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和鼠疫杆菌的情况。〔方法〕2008年11月和2009年4月在云南省河口县和越南老街市的居民区用鼠笼捕鼠,取鼠肺、肝和肾脏组织。从鼠肺中提取RNA,用RT-PCR方法扩增汉坦病毒核酸;从鼠肝和肾脏中提取DNA,用PCR方法分别扩增鼠疫杆菌和钩端螺旋体核酸。〔结果〕在河口—老街边境地区捕获黄胸鼠、褐家鼠、大足鼠、小家鼠、臭鼳鼱和斯氏家鼠共198只,黄胸鼠数量最多,占总数的79.8%;从老街黄胸鼠鼠肺中检测到3份汉坦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41%;从河口黄胸鼠、褐家鼠和大足鼠鼠肾中共检测到7份钩端螺旋体核酸,河口黄胸鼠钩端螺旋体核酸阳性率为11.36%;未检测到鼠疫杆菌核酸。〔结论〕中越河口—老街边境地区鼠传疾病病原有汉坦病毒和钩端螺旋体,应加强当地鼠传疾病的监测。
孙肖红张乐张建春魏莲张晓龙高旭周麟张勋王静
关键词: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鼠疫杆菌病原
二连浩特口岸地区鼠类防治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比较烟炮、磷化铝和溴敌隆毒饵3种灭鼠方法对二连浩特口岸地区鼠类控制效果。方法室内采用粉迹法、室外采用堵洞查盗法调查鼠密度;口岸地区物流仓库采用综合防治;野外长爪沙鼠危害区分别采用烟炮、磷化铝熏蒸处理和一次性饱和投放溴敌隆大米毒饵进行控制。结果物流仓库鼠密度为15.85%,野外3个样方鼠密度在19~23洞/hm^2之间。物流仓库灭鼠效果为89.53%;野外3个现场灭鼠效果均为100%。结论口岸地区室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室外采用毒饵、烟炮和磷化铝熏蒸处理可取得理想灭鼠效果,在应急情况下,加大1倍用量可完全控制鼠害。
郭天宇乔舜任彤魏怀波田丽刘艳华曾召鹏
关键词:鼠类磷化铝溴敌隆
2002—2010年二连浩特口岸鼠类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2002—2010年二连浩特口岸鼠类监测结果,为进一步制定鼠疫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采用24h弓形夹法和5m夹线法调查啮齿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对口岸的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验,对捕获的宿主动物体的媒介进行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0年,鼠类监测共布夹18 688次,捕鼠1 449只,鼠密度为7.75%;以长爪沙土鼠和达乌尔黄鼠为优势种群;鼠体外寄生蚤平均染蚤率为40.17%;解剖并培养鼠脏器1449份,从鼠体和体外寄生蚤中共检出鼠疫菌6株;检测鼠血清324份,间接血凝法(IHA)检测阳性8份。结论二连浩特口岸地区动物鼠疫疫情活跃,应做好鼠疫防控工作。
田丽魏怀波云托娅杨喜凤
关键词:鼠疫
2009年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蚤类调查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报告了2009年8月在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进行鼠传疾病联合监测时的蚤类调查结果。在中俄双方口岸地区分别捕获蚤类5种285匹和8种160匹,中方蚤类的宿主多,鼠体染蚤率和总蚤指数均高于俄方。
孙肖红张晓龙张胜邓华乔国强张朝富田文智刘华勇吴立新胡孔新杜沼之王静
关键词:蚤类边境中俄
中俄双边七个口岸地区鼠传疾病病原体调查被引量:4
2011年
对2007年中俄联合监测小组在中俄边境7个口岸地区捕获的鼠进行病原体检测,以了解中俄边境鼠传疾病病原体携带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鼠肺标本中的汉坦病毒RNA。PCR方法检测鼠肝脏、脾脏中的鼠疫杆菌、土拉杆菌、莫氏立克次氏体的DNA核酸。PCR方法检测肾脏中钩端螺旋体DNA核酸。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出血热病毒总抗体。胶体金法检测鼠疫杆菌抗体、钩端螺旋体抗体、土拉杆菌抗体、英氏立克次氏体抗体。结果显示鼠疫杆菌抗体、钩端螺旋体抗体、土拉杆菌抗体、立克次体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鼠疫杆菌、土拉杆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的DNA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汉坦病毒3例核酸阳性,出血热总抗体8例阳性。结果表明中国抚远、俄罗斯布市、哈巴3个口岸地区应该注意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控。
曹晓梅王静孙肖红胡孔新魏莲高旭赵刚王玉梅
关键词:中俄病原体
中俄双边口岸鼠类及体表寄生虫调查被引量:4
2011年
2007年采用在口岸的港区、仓库、垃圾堆与自然生境的林地、草地、牧场、田地、堤坝处布置板夹与弓形夹的方法,对中俄边境中方(黑河市、逊克市、抚远市、饶河市)以及俄罗斯境内的3个边境口岸(布拉戈申斯维克、波利亚科沃镇、哈巴罗夫斯克市)进行了鼠类及体表寄生虫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4个口岸总捕获率1.8%,其中自然生境总捕获率14.37%。俄罗斯3个口岸总捕获率4.34%,其中自然生境布总捕获率11.76%。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11种,其中中方口岸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为优势种,构成比占60%;俄方口岸黑线仓鼠Cricetulusbarabensis(23%)和黑线姬鼠(29%)同为优势种,合计构成比52%。从所捕获的鼠类体表采集和鉴定了体表寄生虫,其中蚤9种、革螨4种和蜱3种。调查表明,中方抚远口岸、饶河口岸以及俄方的哈巴口岸啮齿动物捕获率较高,达10%~20%,故应密切关注流行性出血热在国境上的传人与传出。
曹晓梅胡孔新王静赵刚李明郭晓明杨军温占清
关键词:中俄鼠类体表寄生虫
2009年中俄边境黑龙江四口岸啮齿动物及其感染病原调查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调查黑龙江中俄边境口岸地区啮齿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种类、构成和携带病原体的情况。〔方法〕2009年6-7月在黑龙江省黑河、逊克、抚远和饶河口岸地区,以夹夜法捕鼠,梳刷法采集鼠体表寄生虫,取鼠血、肺、肝和肾脏组织。鼠肺提取RNA,用RT-PCR方法扩增汉坦病毒核酸;从鼠肝和肾脏中提取DNA,用PCR方法分别扩增鼠疫耶尔森菌、土拉弗兰西斯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钩端螺旋体核酸;利用间接血凝法、ELISA、免疫层析方法从鼠血中检测5种病原的特异性抗体。〔结果〕在黑龙江边境4个口岸地区共捕获啮齿动物10种,163只;捡蚤63匹、螨44只,染蚤率为7.36%,蚤指数为0.39;获得肝、肺和肾脏组织及血液有效样本161份,检出汉坦病毒血清学阳性3份,PCR扩增阳性结果1份;钩端螺旋体血清学阳性2份。鼠疫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土拉菌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中俄边境地区鼠类可能感染汉坦病毒和钩端螺旋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鼠类和鼠传疾病的监测。
张晓龙赵婷婷魏莲胡孔新孙肖红李明郭晓明杨军李永久王静
关键词:啮齿动物鼠传疾病钩端螺旋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