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828)

作品数:19 被引量:47H指数:3
相关作者:李轩郝朋王玉川姜志昕汤欣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角膜
  • 8篇细胞
  • 5篇兔角膜
  • 4篇炎症
  • 3篇蛋白
  • 3篇基质
  • 3篇角膜基质
  • 2篇胸腺
  • 2篇胸腺素
  • 2篇胸腺素Β4
  • 2篇炎症反
  • 2篇炎症反应
  • 2篇应激
  • 2篇上皮
  • 2篇受体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培养
  • 2篇兔角膜基质
  • 2篇基质细胞
  • 2篇激酶

机构

  • 1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0篇天津市眼科医...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李轩
  • 6篇郝朋
  • 4篇王玉川
  • 3篇汤欣
  • 3篇姜志昕
  • 3篇应铭
  • 2篇李芳
  • 1篇杨瑾
  • 1篇王蕊
  • 1篇赵堪兴
  • 1篇尹则琳
  • 1篇苑晓勇
  • 1篇王婷
  • 1篇王犁明
  • 1篇田晓峰
  • 1篇朱娉
  • 1篇向阳

传媒

  • 5篇眼科新进展
  • 4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Intern...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ffect of 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 on keratoconus progression: a review被引量:3
2020年
The prevalence of keratoconus is 1/2000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is high in adolescents.Keratoconus is a progressive disease,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and mental health.It can be managed by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means,rigid gas permeable(RGP)contact lens as its main non-surgical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The efficacy of wearing RGP contact lens has been confirmed to some extent,but some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wearing RGP contact lens has adverse effects,which may promote disease progression.In this paper,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GP contact lens in controlling keratoconus were reviewed to provide more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GP contact lens.
Xiao-Han ZhangXuan Li
关键词:KERATOCONUS
PTEN抑制剂对脂多糖诱导兔角膜基质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抑制剂双过氧化矾(BPV)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兔角膜基质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研究。选取10只健康清洁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采用组织块酶消化法获得原代兔角膜基质细胞并常规培养。取第2代细胞随机分为不同浓度梯度的LPS组(0.1、1、10μg/ml)及BPV组(250、500、1000nmol/L)进行预实验,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以确定合适的LPS及BPV浓度。实验组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BPV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以上各组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一8(IL广8)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各实验组PTEN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蛋白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实验组上清液中IL-6及IL-8的分泌量。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在预实验的MTT比色法检测中,不同浓度梯度的LPS、BPV均可降低角膜基质细胞存活率,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32、17.82,P〈0.01),选取1μg/ml、500nmol/L分别作为LPS、BPV的实验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BPV组IL-6、IL-8mRNA的表达量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65、42.59,P〈0.01),两两比较显示LPS组IL-6、IL-8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29±0.19、1.11±0.0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1.00±0.00)(P〈0.01),而LPS+BPV组IL-6、IL-8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17±0.08、0.92±0.15)明显低于LPS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对于正常对照组,LPS+BPV组细胞PTEN蛋白表达水平较低(t=29.39,P〈0.01)。3组P-AKT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83,P〈0.01),两两比较显示LPS+BPV组p-AKT的蛋白�
向阳李轩汤欣
关键词:角膜基质脂多糖类
胞外HMGB1在常见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高迁移率蛋白家族(high mobility group box,HMGB)因其在电泳中的高迁移率而得名,其中对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研究最为深入。研究表明,胞外HMGB1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参与多种常见眼部疾病——干眼、角膜病、青光眼、葡萄膜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组织损伤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对疾病的愈合产生负性影响。沉默胞外HMGB1的功能有望成为这些眼科疾病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胞外HMGB1在常见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周永莹李轩
关键词:HMGB1炎症反应免疫学DAMP
microRNA146a在干眼中的表达及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microRNA146a在干眼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5周龄BALB/c雄性小鼠20只,左眼为正常对照组(20眼),右眼为干眼组(20眼)。用2 g·L^(-1)苯扎氯铵诱导小鼠建立中重度干眼模型。造模完成3 d后,采用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S)对小鼠进行眼表相关检查;随后随机选取10只小鼠,采用HE染色观察正常对照组和干眼组角膜和结膜的组织结构差异,结膜PAS染色后计数杯状细胞的量并对比;剩余10只小鼠分别提取角膜与结膜组织的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croRNA146a、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IL-8以及IL-1受体相关激酶1(IL-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IRAK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6,TRAF6)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完成干眼造模3 d后,干眼组BUT为(3.640±0.493)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645±0.58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组角膜FLS评分为(14.650±0.860)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33±0.9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干眼组角膜上皮欠平整,细胞数量增多,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成纤维细胞活化;干眼组小鼠结膜上皮细胞数量增多,排列欠规整,并伴有缺损。小鼠结膜PAS染色结果显示:干眼组结膜杯状细胞数量为(9.500±4.506)个,相较于正常对照组的[(29.667±8.756)个]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干眼组角膜和结膜中microRNA146a、IL-1、IL-6、IL-8的相对表达量相较于正常对照组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较于正常对照组,干眼组角膜中I-RAK1的相对表达量降低,TRAF6的相对表达量升高,而干眼组结膜中IRAK1的相对表达量升高,TRAF6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干眼时�
王婷李轩王玉川汤欣
关键词:干眼炎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基底神经丛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近年来,近视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因此其预防和控制倍受重视。角膜塑形镜(又称OK镜)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手段,目前被广泛认可并应用于临床治疗。因OK镜直接与角膜前表面接触,故对角膜的各层结构组织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回顾现有的研究,针对OK镜对角膜基底神经丛的影响进行讨论,为临床OK镜的使用提供更多的建议与参考。
李凌菡张姝贤刘菁华李轩
关键词:近视角膜塑形镜
甘草甜素对小鼠角膜急性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2020年
目的:研究甘草甜素(Gly)对小鼠角膜急性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碱烧伤法制备小鼠碱烧伤模型60只,随机平均分为Gly组和PBS组,分别隔天结膜下注射2g/L Gly溶液或PBS溶液,共14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炎症反应和CNV。实验结束后取角膜行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CD34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染色并计算角膜微血管密度(MVD)及中性粒细胞数。结果:造模后第7、14d Gly组CNV面积分别是4.16±0.00、7.33±0.13mm2,显著低于PBS组(7.58±0.20、9.24±0.08mm2,均P<0.05)。HE病理染色显示正常小鼠角膜结构完整,未见新生血管形成及炎症细胞浸润;Gly组角膜新生血管数量及炎症细胞浸润较少,胶原排列较规则,而PBS组角膜基质中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CD34染色结果显示Gly组MVD为11.13±1.46条/mm2,显著低于PBS组(34.08±2.46条/mm2,P<0.001);免疫组织化学MPO染色结果显示Gly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为每200倍视野17.50±1.98个,明显少于PBS组(59.56±4.79个,P<0.001)。结论:Gly能减轻小鼠角膜急性碱烧伤模型中的角膜炎症反应,并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这为临床上有效防治角膜新生血管类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王培红李凌菡周永莹应铭王玉川李静李轩
关键词:甘草甜素角膜新生血管碱烧伤
间充质干细胞在角膜重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角膜重建指的是各种外伤、炎症、变性性疾病引起的角膜上皮损伤、新生血管形成、角膜瘢痕等损伤之后,角膜结构完整性及角膜透明性的恢复。目前角膜重建的基础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间充质干细胞在角膜重建中作用及进展予以综述,将为角膜重建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李芳李轩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角膜缘干细胞
两个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家系的AIPL1基因变异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两个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家系的基因变异情况,探索基因变异类型与临床表型的联系.方法对家系成员进行电生理、眼底照相等眼科临床检查.采集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家系候选致病基因并进行分析.结果家系1患者检测出AIPL1基因错义变异c.923T>C(p.L308P)和无义变异c.421C>T(p.Q141X),其父亲携带p.Q141X变异,母亲携带p.L308P变异;家系2患者检测出AIPL1基因错义变异c.572T>C(p.L191P)和无义变异c.421C>T(p.Q141X),其父亲携带p.Q141X变异,母亲携带p.L191P变异.结论AIPL1基因新的p.L308P、p.L191P、p.Q141X复合杂合变异体尚未见报道,是导致两例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全外显子组测序方法有助于对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进行分子鉴别诊断,并为患者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王犁明郝朋应铭韩瑞芳王玉川高娟苑晓勇李轩
关键词:基因变异
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前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特征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角膜生物力学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青光眼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7月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缓解期或慢性期)患者61例61眼、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94例94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70例70眼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64例64眼。采用Corvis ST测量活体角膜的生物力学参数,分析并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术前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差异以及青光眼手术后的变化,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年龄、矫正后眼压(IOPcc)、中央角膜厚度(CCT)、眼轴长度(AL)、平均角膜屈光力(K)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与ARC组相比,术前CPACG组和POAG组第一压平速度(A1V)、第二压平时间(A2T)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RC组和APACG组相比,术前CPACG组和POAG组第二压平速度(A2V)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1V、A2T、角膜顶点改变的最大垂直距离(DA)及最大压陷时角膜表面未发生改变的两点距离(PD)与IOPcc均呈负相关(r=-0.494、-0.612、-0.652、-0.277,均P<0.05),A2V、第一压平时间(A1T)及最大压陷曲率半径(CCR)与IOPcc均呈正相关(r=0.508、0.960、0.249,均P<0.05);第一压平长度(A1L)及第二压平长度(A2L)与K均呈负相关(r=-0.323、-0.227,均P<0.05),A1V、A2T及DA与K均呈正相关(r=0.214、0.256、0.242,均P<0.05)。与术前相比,CPACG组术后1个月A1T、A2V减小,A1V、A2T、DA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OAG组术后1个月A1T、A2V减小,A2T、DA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相比,APACG组、ARC组术后1个月角膜生物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PACG和POAG患眼角膜形变能力较差,青光眼手术后角膜形变能力逐渐恢复;APACG(缓解期或慢性期)由于眼压一过性升高,对角膜形变
王蕊杨瑾尹则琳田晓峰李轩
关键词:青光眼角膜生物力学青光眼手术角膜屈光力
甘草甜素对角膜上皮损伤愈合中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角膜上皮损伤愈合中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取SPF级健康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两组小鼠右眼建立角膜上皮损伤模型,左眼不做处理。治疗组用甘草甜素溶液滴眼,对照组用PBS滴眼,连续滴眼3 d。造模后0 h、24 h、48 h、72 h,使用100 g·L^-1荧光素钠溶液染色观察两组小鼠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通过HE染色观察两组角膜组织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角膜基质层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β的表达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造模后24 h、48 h、72 h,治疗组角膜上皮缺损率分别为(78.75±5.81)%、(21.58±4.53)%、(0.83±0.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74±3.57)%、(32.21±4.02)%、(3.80±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造模后72 h,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角膜上皮生长2~3层,上皮细胞排列欠规则;对照组角膜上皮生长0~2层,上皮细胞排列紊乱。造模后72 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两组角膜基质层中IL-1β的阳性表达均降低,治疗组角膜基质层中IL-1β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21±0.03,明显低于对照组(0.31±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造模后72 h,两组角膜基质层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大幅度减少,治疗组为每200倍视野(10.66±5.13)个,较对照组[(40.00±6.08)个]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角膜上皮损伤时,甘草甜素能有效降低角膜基质层中IL-1β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
周永莹孟凡兰王婷王玉川应铭李轩
关键词:甘草甜素角膜上皮损伤炎症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