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267)

作品数:15 被引量:41H指数:5
相关作者:曹建国王全喜戴锡玲王戈郭严冬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蕨类
  • 7篇配子体
  • 7篇卵发生
  • 6篇配子体发育
  • 5篇植物
  • 5篇蕨类植物
  • 4篇配子
  • 4篇细胞
  • 4篇超微
  • 4篇超微结构
  • 3篇卵发育
  • 2篇地钱
  • 2篇水蕨
  • 2篇苔类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孢子
  • 2篇细胞化学
  • 2篇显微观察
  • 2篇海金沙
  • 1篇受精作用

机构

  • 14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4篇曹建国
  • 13篇王全喜
  • 6篇戴锡玲
  • 4篇郭严冬
  • 4篇王戈
  • 2篇周义峰
  • 2篇李新国
  • 2篇代小菲
  • 2篇杨浩
  • 2篇张明霞
  • 1篇黄武杰
  • 1篇李宝贵

传媒

  • 5篇植物研究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Journa...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旱生蕨类植物金毛裸蕨配子体发育及其生态意义(英文)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旱生金毛裸蕨(Gymnopteris vestita)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旱生金毛裸蕨孢子三裂缝,成熟时黄褐色,接种后10~15d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母细胞首先形成单列的丝状体,其后配子体发育明显区别于非旱生的蕨类,金毛裸蕨配子体发育最明显的特征是形成大量的分枝,通常单列的丝状体基部细胞可通过细胞纵分裂形成丝状分枝,这些分枝又可进一步产生新的分枝,分枝的末端可形成片状体,这些片状体又可产生分枝丝状体或片状体,最终整个配子体可发育为群丛。有时,单列的丝状体也可直接发育为片状体,然而这些片状体并不发育为原叶体而是产生大量的丝状分枝。当群丛形成时,在丝状体或片状体表面可产生数量较多的精子器,但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并没有发现颈卵器。如果培养条件适宜,配子体可进行营养繁殖,持续较长时间,老的片状体上可产生新的丝状体。金毛裸蕨位于群丛外的大型心形原叶体可进行无配子生殖产生孢子体。金毛裸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包括多分枝、发达的营养繁殖及无配子生殖现象的发生,表明了金毛裸蕨配子体群丛的形成是对于旱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性。
郭严冬曹建国戴锡玲王全喜
关键词: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群丛
2种培养基下紫萁配子体发育及孢子体形成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光镜技术对不同培养基下紫萁配子体发育和孢子体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紫萁孢子绿色,四面体形,具三裂缝,孢子两极萌发分别产生假根和原叶体细胞,原叶体细胞形成球形体,球形体产生分生细胞发育为片状体和原叶体.(2)原叶体可为雄性、雌性或两性;雄原叶体较小,其两翼基部产生多数精子器;雌原叶体大,具有明显的中肋,在中肋两侧产生颈卵器;每个原叶体只有1个颈卵器受精发育为胚和孢子体.(3)2种培养基均能得到成熟的配子体,并产生孢子体,琼脂培养基上配子体发育快,但产生的孢子体生活力弱,移植不易成活;腐殖土培养基上配子体发育较慢,但得到的孢子体生活力强,容易移植,且腐殖土上的配子体寿命长,还可营养繁殖产生新的配子体.
曹建国代小菲李新国王全喜
关键词:蕨类紫萁配子体孢子体
海金沙配子体发育及卵发生的显微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用光镜观察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配子体发育和卵发生。海金沙孢子为四面体形,具三裂缝,孢子萌发方式为密穗蕨型(Anemia-type);配子体的发育形态多样,通常丝状体长至3~5个细胞时通过顶细胞纵分裂发育为片状体,进而发育为心形原叶体,在心形原叶体上可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但在培养过程中也可产生10个细胞以上的丝状体,这种丝状体发育成的片状体和原叶体形态通常不规则,只产生精子器,不产生颈卵器。原叶体发育是铁线蕨型(Adiantum-type),性器官是薄囊蕨型(Leptosporangiate-type)。切片观察海金沙颈卵器产生于生长点下方表面细胞,经两次分裂形成了顶细胞、初生细胞和基细胞。其中初生细胞再经两次不等分裂产生卵细胞、腹沟细胞和颈沟细胞,此时三个细胞紧密相连,随发育,颈沟细胞和和腹沟细胞退化,卵周围形成了分离腔,光镜观察显示成熟卵细胞上无典型卵膜形成,未观察到受精孔的结构。
郭严冬曹建国李新国王全喜
关键词:蕨类植物海金沙配子体卵发生
海金沙卵发生的组织化学研究
2022年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卵发生进行了研究。高碘酸-锡夫反应(PAS反应)结果显示:颈沟和腹沟细胞外产生的黏性物质为多糖类物质;在卵细胞发生早期颈卵器细胞内均含有质体,且淀粉粒含量丰富,随着颈卵器的发育,卵细胞以及颈沟和腹沟细胞内淀粉粒数量和体积均逐渐减少,最后退化消失。苏丹黑B反应结果显示:海金沙颈沟和腹沟细胞外产生的黏性物质也含有脂类物质,而卵细胞内并未有明显脂类物质产生;卵细胞质膜处也并没有糖类或脂类物质的积累。本研究从组织化学角度佐证了海金沙的特殊性,即既有原始蕨类的特征,又有进化蕨类的特征。
郭严冬张明霞周义峰戴锡玲王全喜曹建国
关键词:海金沙卵发生组织化学
布雷菲德菌素A对蕨类植物卵发育的影响
2022年
以蕨类模式植物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L.Brongn.)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质量浓度布雷菲德菌素A(BFA)分别处理10、20、30 h,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对其树脂切片进行了观察;在此基础上,进行高碘-酸锡夫反应(PAS)和苏丹黑B反应。结果显示:对照组(未经BFA处理)发育卵中期的水蕨卵细胞较大,核仁呈圆形,细胞内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完整;卵细胞和腹沟细胞间的受精孔清晰可见,二者间的分离腔内仅有极少量的泡状分泌物;卵膜较厚,有明显的层次。而处理组卵细胞的受精孔和卵膜不典型,由数量较多、大小不一的囊泡组成;受精孔下方有较多的线粒体和少量的高尔基体分布;高尔基体、内质网等膜性细胞器已断裂;细胞核上方和卵膜下方均分布着大量的嗜锇性囊泡,分离腔中充满了絮状物质。组织定位显示:对照组的分离腔较空,而处理组分离腔内充满着多糖类物质。综上所述,BFA会对卵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膜性细胞器造成破坏,影响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卵膜及受精孔的形成。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受精孔形成的机制以及蕨类植物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郭严冬曹建国周义峰戴锡玲王全喜张明霞
关键词:蕨类植物水蕨卵发育组织化学
蕨配子体发育及卵发生的显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1
2011年
运用显微观察技术对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1atiusculum)配子体发育和卵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蕨孢子黄褐色,四面体形,具三裂缝,接种后3~7d萌发,经丝状体和片状体阶段发育成原叶体,成熟原叶体雌雄异株或同株。(2)蕨颈卵器产生于生长点下方的表面细胞(颈卵器原始细胞),该细胞经2次分裂形成3层细胞,其上层和下层细胞发育为颈卵器壁细胞,中间细胞为初生细胞,它经2次不等分裂产生3个细胞,分别为卵细胞、腹沟细胞和颈沟细胞;刚产生时,此3个细胞紧贴颈卵器壁,细胞质内液泡较多,随着发育,卵细胞和腹沟细胞之间产生了分离腔,但二者通过孔区相连,在卵细胞上表面可观察到卵膜;此后,颈沟细胞和腹沟细胞逐渐退化,颈卵器壁细胞内具有黑色颗粒物质。连续切片观察发现,成熟卵细胞上表面中央具有受精孔。卵发生的细节尚需超微结构的研究。
黄武杰曹建国王全喜
关键词:蕨类卵发生
同型孢子蕨类植物卵发生和受精作用的细胞学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阐述了同型孢子蕨类植物有性生殖研究中卵发生和受精作用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包括颈卵器的形成、卵发育和受精作用3个方面.研究表明颈卵器来自于配子体生长点下方的原始细胞,其细胞质浓,核较大,位于细胞中央,原始细胞经2次分裂产生3层细胞,中间的为初生细胞,初生细胞经2次不等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1个腹沟细胞和1个双核颈沟细胞.卵成熟时,先后在卵细胞外产生分离腔和卵膜,进化的种类卵膜上形成了受精孔,首次证明腹沟细胞参与了受精孔的发生.受精作用研究表明精子是经受精孔钻入卵细胞的,受精时卵细胞剧烈地收缩和产生大的囊泡封阻受精孔可能是阻止多精受精的主要原因,接下来,受精卵经历核融合、雄细胞器的消化,合子细胞器的重排,质膜和细胞壁重建等过程,最终形成功能性合子.
曹建国
关键词:蕨类植物卵发生受精作用
傅氏凤尾蕨精子发生超微结构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超微结构研究显示傅氏凤尾蕨(Pteris fauriei Hieron)精子发生过程包括生毛体、多层结构和鞭毛等运动细胞器重新发生,环状线粒体形成,核塑形等过程,最后形成一个螺旋形的游动精子,这与其他真蕨类精子发生过程相似。本研究观察到的一些新现象包括:精细胞在分化早期呈极性,细胞核位于精细胞的近极端,生毛体、线粒体和质体等细胞器主要分布远极端;在生毛体分化早期,可见大量微管从其发出,其周围线粒体丰富;基体分化经历了前中心粒、中心粒和基体3个阶段,它们的内部结构不同;研究表明生毛体内的不定形物质是微管组织者,多层结构、附属微管带及鞭毛等细胞器均由不定形物质分化形成;精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膜结构,它们可能为精核塑形提供原料。本研究报道了傅氏凤尾蕨精细胞分化的一些细节,这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蕨类植物精子发生的细胞学机制。
曹建国代小菲王全喜
关键词:蕨类精子发生超微结构
金毛狗卵发育的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用显微镜及透射电镜(TEM)对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L.)J.Sm.)卵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金毛狗幼卵时期,卵细胞与腹沟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发达,卵细胞内含大量囊泡,质体含淀粉粒;随着生长发育,卵细胞与腹沟细胞之间产生分离腔,但腹沟细胞与卵细胞始终通过孔区相连,发育中期,卵细胞上方开始形成卵膜。电镜观察表明,卵细胞上方的卵膜较厚,由多层膜构成,侧方和下方的卵膜较薄;孔区上方无卵膜覆盖,从而形成受精孔。发育后期,卵细胞内囊泡消失,质体退化,卵核形成大量核外突。
王戈杨浩王全喜曹建国
关键词:金毛狗卵细胞发育超微结构
舟山碎米蕨配子体发育及无配子生殖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光镜对舟山碎米蕨(Cheilosoria chusana)配子体发育及无配子生殖的全过程进行了观察。舟山碎米蕨孢子黄褐色,具三裂缝,极面观三角圆形,周壁表面具刺状纹饰,接种后15~20d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丝状体一般具有5-10个细胞,片状体可通过丝状体顶端或居间细胞分裂产生。播种两个月左右,在片状体的顶端或侧面产生分生组织,发育成原叶体,发育类型为水蕨型。精子器出现在不规则片状体的表面,数量较多。经多次重复培养并没有发现颈卵器的存在,原叶体通过无配子生殖发育成为孢子体。无论在丝状体、片状体还是原叶体阶段都可能产生分枝,而且只要培养条件适宜,还可发育为分枝丝状体和分枝片状体相间的配子体丛。舟山碎米蕨配子体丛比单一原叶体更能适应干旱的环境。
郭严冬曹建国戴锡玲王全喜
关键词: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无配子生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