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WKJ2007-3-001)

作品数:142 被引量:555H指数:12
相关作者:魏丽惠王前卢义生李静然屠铮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7篇原位
  • 97篇原位杂交
  • 93篇荧光
  • 90篇荧光原位杂交
  • 61篇细胞
  • 49篇基因
  • 48篇宫颈
  • 40篇上皮
  • 38篇肿瘤
  • 36篇原位杂交技术
  • 36篇杂交技术
  • 33篇荧光原位杂交...
  • 30篇染色
  • 30篇染色体
  • 28篇上皮内
  • 28篇上皮内瘤
  • 28篇皮内
  • 28篇内瘤
  • 28篇宫颈上皮
  • 26篇乳腺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东莞市人民医...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南京军区福州...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中南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军区总医...
  • 3篇滨州医学院附...
  • 3篇海南省人民医...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绵阳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魏丽惠
  • 5篇卢义生
  • 5篇王前
  • 4篇陆化
  • 4篇冼丽英
  • 4篇钱思轩
  • 4篇洪鸣
  • 4篇李建勇
  • 4篇乔纯
  • 4篇陈丽娟
  • 4篇屠铮
  • 4篇王晓炜
  • 4篇张建富
  • 4篇郑磊
  • 3篇许家仁
  • 3篇赵东晖
  • 3篇韩永
  • 3篇俸家富
  • 3篇杨渝伟
  • 3篇王鹏

传媒

  • 6篇山东医药
  • 5篇实用妇产科杂...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实用肿瘤学杂...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临床泌尿外科...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重庆医学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中国妇产科临...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分子诊断与治...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15篇2012
  • 17篇2011
  • 41篇2010
  • 48篇2009
  • 11篇2008
  • 1篇2007
1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方法用于HPV基因检测的比较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PCR结合反向杂交分析技术与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用于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一致性。方法同时使用两种方法对364例标本进行平行检测;使用PCR结合反向杂交分析技术对2561例标本进行检测、HC2技术对1327例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平行试验,PCR结合反向杂交分析技术高危型阳性率为31.6%,HC2技术阳性率29.4%,两者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符合率为89.6%。分开试验,PCR结合反向杂交分析技术高危型阳性率为32.6%(835/2561),HC2技术阳性率为30.7%(407/1327),两者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R结合反向杂交分析技术与HC2技术检测HPV结果之间具备良好的符合性,两者都适合用于临床检测与筛查。
王攀李招云万卫昌石英英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HC2
FISH检测子宫颈脱落细胞hTERC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人类3号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东莞地区100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其中CIN患者63例、宫颈鳞癌(SCC)患者7例、正常细胞学或炎症妇女30例,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TERC基因。结果:在CINⅠ、CINⅡ/Ⅲ和SCC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表达率分别是15.15%、89.67%和100%,CINⅠ、CINⅡ/Ⅲ和SCC组与正常组比较,hTERC基因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CINⅠ与CINⅡ/Ⅲ比较,CINⅡ/Ⅲ与S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程度增加,hTERC基因表达率增加。hTERC基因检测CINⅡ/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67%、92.06%、83.87%和93.53%。CIN和SCC组病例与正常或炎症组比较,hTERC基因扩增比例增加,可观察到明确的超二倍体现象。hTERC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程度关系密切。结论:hTERC基因在CIN和SCC中表达异常,随着病变程度增加其阳性率增加,可作为宫颈病变恶性进展的监测标志。
卢义生冼丽英侯智勇刘军陈国明韩淑珍赵继红罗淑贞陈建华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端粒
mTOR、eIF4E、4E-BP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 探讨mTOR、eIF4E、4E-BP1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关性,为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TOR、eIF4E、4E-BP1在53例宫颈癌组织、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13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mTOR、eIF4E和4E-BP1在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和CIN组(P<0.01),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IF4E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和术后复发有关(P<0.01,P<0.01,P<0.05,P<0.05);(3)mTOR表达与宫颈癌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1);(4)4E-BP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5)mTOR与eIF4E;mTOR与4E-BP1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6)生存单因素分析mTOR、eIF4E、4E-BP1均与宫颈癌的预后有关(P<0.01,P<0.05,P<0.05).结论 mTOR、eIF4E、4E-BP1的高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预后不良有关.
夏百荣孟凡玲卢北燕
关键词:宫颈肿瘤宫颈上皮内瘤变MTOREIF4E
IHC与FISH检测乳腺癌HER2状态一致性的对比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比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乳腺癌HER2蛋白表达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HER2基因状态的一致性,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HC法及FISH法分别检测77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标本的HER2蛋白表达和HER2基因状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7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标本用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阳性者37例,占总数的48.05%(37/77);表达阴性者40例,占51.95%(40/77)。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32例,占41.56%(32/77);基因非扩增45例,占58.44%(45/77)。37例HER2蛋白为阳性的患者中,HER2基因扩增30例,符合率为81.08%(30/37);40例HER2蛋白为阴性的患者中,HER2基因非扩增38例,符合率为95.00%(38/4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P=0.1824)。Kappa检验结果,κ=0.7647,表明一致性较好。结论:IHC检测乳腺癌HER2蛋白与FISH检测HER2基因结果一致性较高。
邵飞飞康丽花刘敏白晶宋艳秋
关键词:乳腺肿瘤HER2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状态差异及其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乳腺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基因状态差异,分析其相关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51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和相关信息,分别采用IHC和FISH法检测HER-2蛋白表达情况和基因扩增状态,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这种差异的相关因素。结果在51例标本中,FISH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阴性32例(62.75%,32/51),阳性19例(37.25%,19/51);IHC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为(-)和(+)者的FISH检测均为阴性(21例);12例IHC检测HER-2为(++),其中3例FISH检测为阳性,其余9例FISH检测为阴性;18例IHC检测HER-2为(+++)者仍有2例FISH检测结果阴性。月经状态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与IHC检测HER-2阳性病例的FISH阳性结果具有显著联系(P值分别为0.023和0.007),即在IHC检测HER-2阳性[(++)和(+++)]的病例中,绝经前女性较绝经期女性以及ER阴性者较阳性者更可能为FISHHER-2阳性(有HER-2基因扩增)。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提高IHC判断HER-2基因扩增的准确性。
唐录英何丹周静冯智英张志刚余丹丹任泽舫邵春奎
关键词: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国产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产前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国产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用于产前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临床价值,评价国产探针的性能。方法应用FISH技术对全国37家省级及地区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孕16-24周的1369例孕妇的未培养羊水细胞进行快速产前诊断;应用多色FISH技术对5条染色体(21、13、18、X和Y)进行检测。同时将羊水细胞接种、培养,行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FISH检测结果的对照。结果被检测的1369份样本中,1361例未培养羊水细胞获得诊断结果,检测成功率99.42%(1361/1369)。共检出异常核型35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57%(35/1361),其中包括21三体22例;13三体4例;18三体6例;18二倍体、X01例;18二倍体、XXY2例。FISH检测结果与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应用国产探针FISH技术检测未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快速、简便、所用样本革少的优势,结果准确可靠。
王树玉黄醒华贾婵维李颖任国庆
关键词:染色体畸变产前诊断羊水原位杂交荧光非整倍性多中心研究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性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FISH)与尿脱落细胞学在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检测中的灵敏性与特异性,评估FISH在诊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作用。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收取20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尿液,应用荧光标记的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及p16位点探针,在尿液标本中的脱落细胞上进行FISH检测,建立正常人群的阈值。其后顺序留取63例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和对照组69例良性疾病患者的尿液,同期行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及FISH检测。与病理结果比照后,比较脱落细胞学检查、FISH检测结果,采用McNemar配对卡方检验分析。结果:3、7和17号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及p16位点异常的正常阈值分别为1.7%、2.4%、1.0%和1.3%。FISH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总的敏感性分别为84.1%(53/63)和41.3%(26/63)。FISH对于PTa与PT1期、PT2-4期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71.4%(20/28)和94.3%(33/35),尿脱落细胞学对于PTa与PT1期、PT2-4期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35.7%(10/28)和45.7%(16/35);对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FISH和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分别为80.0%(20/25)和44.0%(11/25),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分别为86.8%(33/38)和39.5%(15/38)。FISH和脱落细胞学检测的特异性分别为91.3%(63/69)和94.2%(65/69)。结论:FISH检测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明显优于脱落细胞学检查,而两者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技术能明显改进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和低级别病变,可以成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一种新的无创诊断方法。
穆大为周利群丁义何志嵩王莹何群杨新宇
关键词:尿道肿瘤尿道上皮细胞学
改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评价改良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改良FISH技术检测119例孕16-24周孕妇的羊水间期细胞及10例孕25-32周胎儿脐血间期细胞,5例孕9-12周绒毛间期细胞,每例均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应用改良FISH法,所有样本均在6h内获得检测结果,除2例羊水培养失败外,其余样本均在3周内获得细胞遗传学诊断。两种方法均检出特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各1例,另5例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因超出检测范围,FISH法未能检出,所有样本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一致。结论:经改良后的FISH技术缩短了诊断时间,缓解了孕妇及家属的焦虑心情,且可用于多种不同样本的检测,因其高效、省时、取材多样等优点在产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张静引孙丽洲肖云山卢守莲王珏曹郡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羊水绒毛膜绒毛
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病变和宫颈鳞癌脱落细胞中人端粒酶RNA(hTERC)基因的扩增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0例宫颈鳞癌、6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18例宫颈炎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并以20例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作对照。分析不同宫颈病变和宫颈鳞癌的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宫颈、宫颈炎、CINⅠ-Ⅲ和宫颈鳞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扩增的异常细胞数分别为2.9、6.0、7.4、11.3、17.8和27.7。正常及宫颈炎、CIN与宫颈癌的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10.53%(4/38)、64.23%(43/68)、100%(10/10)。细胞学诊断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样本中,宫颈癌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明显高于CIN与正常宫颈及炎症(P<0.05),高级别CIN(CINⅡ、CINⅢ)明显高于低级别CIN(CINI)(P<0.005)。宫颈鳞癌Ⅱ期以上的hTERC基因扩增率高于I期。结论: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与CIN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病变恶性进展的有力工具之一。
康丝丝席晓薇张松法杨懿霞刘雪莲万小平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诊断胎儿非整倍体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非整倍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着丝粒探针、专一序列探针(13、18、21、X、Y)对99例进行产前诊断孕妇的羊水细胞进行FISH检测,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CC)相比较。结果进行产前诊断的99例孕妇,CC检测其羊水细胞诊断出两例染色体异常患儿,分别是1例47,XX,+21和1例47,XY,+21,FISH与CC结果一致。结论 FISH对未培养羊水细胞非整倍体的检测有快速、准确、用量少的优势,可达到产前诊断要求,可用于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
李晓娟龚护民符生苗邓立群蔡俊宏
关键词:非整倍体荧光原位杂交羊水细胞21三体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