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225011)

作品数:10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徐寄遥马瑞平吴明亮纪巧刘晓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太阳活动
  • 2篇地磁
  • 2篇电离层
  • 2篇闪电
  • 2篇Z分量
  • 1篇低电离层
  • 1篇低热层
  • 1篇地磁Z分量
  • 1篇地磁变化
  • 1篇遥感
  • 1篇振荡
  • 1篇中层顶
  • 1篇中层顶区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幅
  • 1篇闪现
  • 1篇天电
  • 1篇年变化
  • 1篇谱特征
  • 1篇全球大气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徐寄遥
  • 6篇马瑞平
  • 4篇吴明亮
  • 3篇纪巧
  • 1篇刘晓

传媒

  • 7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E...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电离层elves现象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建立了雷暴放电产生的电磁场在对流层-低电离层之间耦合的时变模式,并用模式研究elves现象的时空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雷暴放电产生的电场包括准静电场和辐射场,其中由放电电流脉冲产生的辐射场是产生elves现象的直接原因.辐射场的电场强度分布与偶极辐射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分布相似,在雷暴放电的正上方电场较弱,在地面附近辐射电场较强.模拟结果还表明,elves现象在向外扩张时具有双峰或单峰结构,在摄像仪的底片上相应出现双环或单环结构. elves现象在83km高度水平向外扩张的过程中,最大光辐射强度开始增大,然后逐渐减小.此外,利用球形电磁波假设,探讨了elves现象超光速水平扩张的原因.
吴明亮徐寄遥马瑞平
“闪晕”的电场结构和光辐射的时变模拟被引量:3
2005年
用时变的2-D准静电场模型,研究了由雷暴放电产生的静电场在中间层-低电离层的空间结构、时延、持续时间、向下传播的速度以及静电场引起的大气电离和光辐射。研究表明,由静电场引起的氮分子第一个正波段光辐射的时空特征与观测到的“闪晕”时空特征基本一致。
吴明亮徐寄遥
低纬地磁Z分量的半年变化
2004年
利用武汉、广州、泉州和琼中等4个低纬地磁站连续多年的地磁资料,计算了各月5个磁静日Z分量日均值与中午1100-1300时段平均值之差(Dz),对每年12个Dz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得到各年的半年变化幅度和相位.结果表明: 4个站的Dz每年都有半年变化现象;半年变化幅度与太阳活动有关,一般来说,太阳活动高年Dz半年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太阳活动低年;太阳活动本身的半年变化,对Dz半年变化幅度有显著的调制作用;Dz半年变化的相位在3-4月(或9-10月),即极大值出现在分季;低纬地区地磁Z分量存在显著的半年变化,能够反映赤道电急流也有明显的半年变化,这再一次证明,赤道电急流幅度的半年变化,通过“喷泉效应”使得电离层f0F2产生半年变化,其是产生f0F2半年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瑞平徐寄遥纪巧
关键词:地磁变化半年变化太阳活动电离层
大气波动传播问题的一种无反射数值边界格式被引量:2
2006年
根据无反射边界条件的基本原则,考虑到高阶的数值边界格式可以减小边界误差和虚假反射,利用曲线拟合中最小二乘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高阶的光滑拟合外推边界格式(SFEBS).因为大气运动的控制方程简化后可以归结为一个对流方程,所以作为边界格式之间的比较和检验,在一维情况下用对流方程和数值模拟中具有代表性的波包和激波作为算例,将其与传统的基于Taylor展开思想构造的边界条件(TEBS)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高阶情况下,用SFEBS计算波动传播问题的虚假反射约为用同阶TEBS计算的 1/6,说明高阶的SFEBS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无返射数值边界格式.为今后模拟大气波动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数值边界格式.
刘晓徐寄遥
关键词:大气波动
TIMED卫星探测的全球大气温度分布及其与经验模式的比较被引量:11
2006年
利用TIMED卫星遥感探测的全球温度分布与NRLMSISE-00大气经验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在中间层下部以下的高度范围内,经验模式与卫星探测的大气温度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但是比较发现,在中层顶区域,经验模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有较大的差异.卫星探测表明,在春分季节的低纬地区中层顶区存在稳定的逆温层,但是经验模式不能给出低纬地区春分季节中间层逆温层的分布特征.卫星观测表明在全球范围内中层顶有两个非常不同的高度,一个处于100km附近,另一个处于85km附近,但是经验模式不能给出这一中层顶高度的分布特征.同时在低热层,经验模式计算的温度分布与卫星遥感的探测结果有很大的差异.
徐寄遥纪巧袁(韦华)马瑞平
关键词:温度分布卫星遥感低热层
时变的准三维“红闪”电场模式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雷暴放电后,由雷暴电荷、感应电荷和晴天大气的背景电荷共同产生的准静电场(Quasi electrostaticfield ,简称QEF)的时变过程,以及准静电场对中性大气的加热和电离.结果表明:在考虑电离层电势和晴天大气背景电场的影响后,时变的准三维的准静电场(QEF)模式能较好地解释“红闪”(Redsprites)的时空特征,特别是能模拟出“红闪”中的一种———“闪晕”(spritehalo)向上弯曲的空间结构.
吴明亮徐寄遥
关键词:雷暴
钠层对重力波响应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把时变的非线性、可压缩动力学重力波模式、二维中高层大气光化学模式、二维钠层光化学模式以及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式(IRI-95)相结合,建立了钠层对重力波响应的二维时变模式.模式中考虑了光化学反应产生的非绝热效应以及重力波对大气化学反应以及对化学成分输运的影响.模式在水平方向利用拟谱方法,对垂直方向和时间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并利用FICE方法对模式求解.给出了模式模拟的初步结果.计算表明重力波的传播可造成钠层强烈的扰动,改变钠层的分布,其扰动传播的计算结果与观测相一致.
徐寄遥
关键词:钠层重力波光化反应中层顶区大气运动非绝热效应
闪电引起的天电和红闪现象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用二维时变的电磁场模型,研究了闪电放电产生的天电和红闪现象.模拟结果表明:闪电放电产生的电场包括辐射场和准静电场.辐射场在地面-电离层波导中传播形成大气中的天电.由准静电场引起的N2分子第一个正波段的光辐射形成红闪现象.用模拟的方法表明,在红闪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有明显“V”形结构;在红闪的整体机构中,中心部分是一个光强度相对较强的核,周围包着光强度相对较弱的晕.
吴明亮徐寄遥马瑞平
关键词:天电
太阳F_(10.7)指数准27天振荡的小波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利用1956—2003年的F10.7日均值数据,采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准27天振荡的特征及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Schwabe周期)的关系.结果表明, F10.7的准27天振荡的幅度和周期存在明显的短期变化现象,不同年里变化的程度差别很大,有些年里起伏非常剧烈,在几天到几十天的很短时间里,幅度变化达十几倍,周期可变化数天,甚至发生十几天的突变;有些年里,幅度变化很大但起伏很小,周期也比较稳定.准27天振荡的年平均幅度存在明显的逐年变化,与太阳活动显著相关.一般说来,F10.7越高,准27天振荡的幅度就越大,然而在太阳活动19周峰年, F10.7比其他活动周的值都高,但准27天振荡的幅度却比其他活动周低.准27天振荡的周期也有明显的逐年变化,除了个别年(如1987年),年平均周期在24至31天之间变化,与太阳活动周期没有明显的关系.48年的平均周期为27.3天.从总体看,周期有逐渐缩短的趋势,48年里周期大约减少了1.5天.造成准27天振荡起伏的因素非常复杂,有待深入研究.
马瑞平纪巧徐寄遥
关键词:小波变换太阳活动
广州地磁Z分量日变幅的谱特征被引量:3
2004年
利用1972—1993年广州地磁资料,分析了Z分量日变幅的年平均、年变化和半年变化等低频成分的逐年变化,以及小于60天的短周期变化特征.同时对1972—1993年的F_(10.7)日均值进行了谱分析.结果指出,广州地磁Z分量日变幅的年平均与太阳活动指数F_(10.7)的年平均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具有幅度大约5nT夏季极大的年变化,与太阳活动没有明显相关,是一种季节效应;存在春秋分极大的半年变化,幅度与太阳活动有关,高年的幅度明显大于低年;具有明显的与太阳自转相关的27天左右的变化和明显的与行星波有关的接近16日、10日、5日、2日等短周期变化.广州地磁Z分量日变幅的这些谱特征,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低层大气对电离层影响的物理机制.
马瑞平徐寄遥
关键词:地磁Z分量日变幅谱特征太阳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