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022418)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朱巍陈雄生周盛源钱闯刘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韧带
  • 1篇韧带损伤
  • 1篇转基因
  • 1篇细胞
  • 1篇细胞修复
  • 1篇基因
  • 1篇骨髓间充质
  • 1篇干细胞
  • 1篇干细胞修复

机构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上海市闸北区...

作者

  • 1篇许政
  • 1篇刘晓东
  • 1篇钱闯
  • 1篇周盛源
  • 1篇陈雄生
  • 1篇朱巍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严重韧带损伤的实验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评价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严重韧带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通过腺病毒将bFGF基因转入BMSCs,并标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建立新西兰大白兔髌韧带损伤模型,在断裂韧带缝合后,根据局部细胞移植情况将手术组分为转基因BMSCs组(组1)、BMSCs组(组2)、无细胞组(组3)、正常韧带组(组4).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韧带损伤修复区转基因BMSCs的分布,bFGF表达及韧带特异性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Ⅲ型胶原、fibronectin、α-SMA和vimentin的表达;组织学观察各组韧带损伤愈合情况;生物力学检测评价各组的生物力学强度.结果 转基因BMSCs组术后1个月内在韧带修复区内可持续观察到转基因BMSCs的存在,组1术后3~14 d bF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其中移植后7d为表达高峰.术后1个月内转基因BMSCs组各韧带特异性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01),免疫组化呈强阳性表现.术后3个月HE染色见转基因BMSCs组韧带损伤修复区胶原纤维排列及致密度均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检测表明转基因BMSCs组拉力载荷明显强于对照组[组1~4分别为(13.5±1.3)、(8.6±2.0)、(8.4±2.7)、(20.5±4.9)N,P<0.05].结论 转染bFGF基因的BMSCs能明显促进韧带损伤愈合,增加韧带愈合强度.
周盛源朱巍陈雄生许政钱闯刘晓东
关键词:韧带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