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10038)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吴建国郭晓磊鹿晓红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邮电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主义
  • 3篇马克思主义
  • 1篇信仰
  • 1篇马克思主义信...
  • 1篇阶级
  • 1篇阶级性

机构

  • 3篇南京邮电大学

作者

  • 3篇吴建国
  • 2篇郭晓磊
  • 1篇鹿晓红

传媒

  • 2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本质”与“科学地位”的阐释被引量:2
2011年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源于其科学本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与科学地位的关系,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本文运用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等跨学科理论,揭示马克思主义具有完备的科学本质特征,阐明具有科学本质的马克思主义须通过社会竞争(伴随阶级斗争)获取科学地位,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而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地位。
鹿晓红吴建国郭晓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
从科学路径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被引量:2
2011年
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本质的正确理解,是马克思主义理性信仰形成的条件,但目前教材与文献对此的解读不够充分。不能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已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瓶颈。需要用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等理论揭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并阐释其科学地位的社会形成。
吴建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从科学路径解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被引量:5
2013年
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阶级性的关系上,传统解读一直受"科学无阶级性"观点的困扰,或陷于"特殊科学"困境。本文沿着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路径,从解读"科学价值中立说"出发,沿着建构论(阶级因素参与科学建构、科学权力参与阶级建构)路径解读"科学具有阶级性",进而解读"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阶级性何以特征鲜明"。阶级性是社会科学所共有的属性,不是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属性;它源自阶级与科学在社会中的相互影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特征鲜明,是它凭科学性对阶级有更强建造能力的表现。
吴建国郭晓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阶级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