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1A02)

作品数:36 被引量:430H指数:13
相关作者:霍勇张岩韩雅玲张磊荆全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动脉
  • 17篇冠状
  • 16篇冠状动脉
  • 13篇心病
  • 13篇冠心病
  • 12篇血管
  • 8篇动脉疾病
  • 8篇冠状动脉疾病
  • 8篇病变
  • 7篇造影
  • 7篇超声
  • 5篇动脉病变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心血管
  • 5篇血管造影
  • 5篇血管造影术
  • 5篇造影术
  • 5篇冠状动脉病
  • 5篇冠状动脉病变
  • 5篇冠状血管

机构

  • 25篇北京大学第一...
  • 11篇沈阳军区总医...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北京大学医院

作者

  • 22篇霍勇
  • 14篇张岩
  • 11篇荆全民
  • 11篇张磊
  • 11篇韩雅玲
  • 10篇杨颖
  • 9篇王效增
  • 9篇李毅
  • 9篇马为
  • 8篇孟磊
  • 8篇张宝娓
  • 8篇齐丽彤
  • 6篇鄢高亮
  • 4篇赵锋
  • 3篇徐国宾
  • 3篇葛长江
  • 3篇吕树铮
  • 3篇王学菁
  • 3篇王征
  • 2篇赵冬

传媒

  • 6篇解放军医学杂...
  • 5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1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区队列人群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左心室构型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社区队列人群血浆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构型的关系。方法:横断面调查北京首钢社区733例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队列人群,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收集人群年龄、性别、身高及体质量等一般资料,以及心血管疾病病史情况如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及心房颤动并收集有无糖尿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病史;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有关参数,并根据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心室内径(LVDd)等参数对受试者左心室构型进行分型分组。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构型的关系。结果:在校正有差异因素后,有左心室肥厚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中位数分别为96.79 ng/L和62.74 ng/L(P=0.0001),左心室构型的分型与血浆NT-ProBNP水平相关(r=0.159,P=0.0001),以向心性肥厚型血浆NT-ProBNP水平最高,为105.4 ng/L。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构型分型为血浆NT-ProBNP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构型有关,左心室构型是血浆NT-ProBNP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
王征张宝娓赵锋徐国宾杨颖齐丽彤孟磊马为王学菁王淑玉刘力生霍勇
关键词: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左心室构型左心室肥厚
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8
2011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9762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病的59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合并高血压病的38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并计数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高血压病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及多支病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冠状动脉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P<0.001)。积分1组与积分2组中,未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合并高血压者(P<0.05),而积分3组与积分4组中合并高血压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合并高血压者(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中,性别和糖尿病史对冠心病有独立的预测价值。结论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较高。在降压的同时减少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可能对改善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陈丽韩雅玲荆全民王效增李毅鄢高亮张磊霍勇张岩
关键词: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高危队列人群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与左室舒张功能相关性的探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社区心血管疾病高危队列人群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与左室舒张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横断面调查北京首钢社区733例具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的人群,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依据二尖瓣口血流多普勒、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肺动脉血流多普勒对LVEF正常者进行左室舒张功能分级(正常、轻度受损、中/重度受损、未定型);分析LVEF正常者血浆NT-proBNP浓度正常与升高者左室舒张功能差异,以及左室舒张功能分级与血浆NT-proBNP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在LVEF正常的人群中,血浆NT-proBNP浓度正常者与升高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年龄、性别、心率与血浆NT-proBNP浓度相关,校正上述因素后左室舒张功能分级(rp=0.053,P=0.021)与血浆NT-proBNP浓度独立相关。结论:LVEF正常人群中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者其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而且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浆NT-proBNP浓度呈正相关,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可作为左室舒张功能受损早期诊断、干预的依据。
王征赵锋霍勇徐国宾张宝娓杨颖齐丽彤孟磊马为王学菁王淑玉刘力生
关键词:舒张功能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青年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找出青年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5岁以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1137例,其中确诊冠心病共494例(43.4%),排除冠心病共643例(56.6%)。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差异,并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支数﹑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青年冠心病组男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饮酒、超重和肥胖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青年非冠心病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累及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与男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饮酒、超重和肥胖以及血清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体内TBIL水平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所研究的危险因素中,2型糖尿病是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青年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其他依次为高血压和血清LDL-C水平,而TBIL为青年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与男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饮酒、超重和肥胖以及血清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TBIL水平呈负相关;2型糖尿病是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青年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血清TBIL为青年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
王贺滋韩雅玲荆全民王效增李毅鄢高亮张磊霍勇张岩
关键词:成年人冠状动脉疾病
2型糖尿病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6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444例(27.5%),未合并2型糖尿病者1171例(72.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2型糖尿病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关系。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用病变支数及病变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更大(P=0.004),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脑血管病、肥胖及慢性肾脏病的比例更高(P<0.05),且收缩压、甘油三酯及空腹血糖水平更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更低(P<0.05)。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Gensini积分(41.62±33.30)较非糖尿病患者(31.56±31.32)更高(P<0.001),且病变血管支数较非糖尿病患者更多(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是3支血管病变的最强独立危险因素(OR=1.837)。结论糖尿病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3支冠状动脉病变最强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可加重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鄢高亮韩雅玲荆全民王效增李毅张磊关绍义霍勇张岩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绝经后期GENSINI积分
中老年人群血脂水平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 了解2002年至2007年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评价基线血脂水平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作用.方法 研究样本来自中美队列中的石景山人群和多省市队列中的北京大学社区人群.2002年9月对这两个人群进行基线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2007年9至10月复查颈动脉超声.以两次颈动脉检查数据完整的2000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基线血脂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2002年至2007年,颈动脉斑块患病率男性从30.3%增加到62.2%,女性从21.5%增加到51.5%;新发斑块率男性为41.8%,女性为34.1%.(2)男女两性颈动脉新发斑块率随着基线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及总胆固醇与HDL-C比值(TC/HDL-C)水平的增高而增加,其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交叉分析显示,LDL-C,HDL-C,甘油三酯对斑块发生率有协同作用.(4)多因素分析显示,高LDL-C、高non-HDL-C和高TC/HDL-C是男女两性新发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男性OR值分别为1.44、1.45、1.59,女性OR值分别为1.47、1.35、1.64,均P<0.05).结论 2002年至2007年,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在快速增长.高LDL-C、nonHDL-C和TC/HDL-C水平是中老年人群新发颈动脉斑块的独立预测指标.
王薇霍勇赵冬刘静梁立荣孙佳艺杨颖王淼解武祥周广华史平任福秀武阳丰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脂异常超声检查
高血压与年龄增长叠加对左心房大小与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评价高血压与年龄增长叠加对左心房大小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738例社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横断面资料,按年龄分组(41~ 59岁、60 ~ 69岁、≥70岁)并划分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亚组.测量左心房容积指数,并使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舒张晚期(心房收缩期)左心房应变(Sa)、舒张早期应变(Se)、总应变(Stot=Sa+Se),及舒张晚期应变率(SRa)、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结果 左心房容积指数非高血压组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左心房通道功能指标(Se、SRe)两组均随年龄增长降低,但各年龄组高血压组均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测值在41~59岁高血压组与60 ~ 69岁非高血压组接近[Se:(11.0±4.4)%比(11.6±4.7)%,SRe:(1.0±0.4)s-1比(1.0±0.3)s-1]、高血压60 ~ 69岁组与非高血压≥70岁组接近[Se:(10.1±4.0)%比(9.5±5.4)%,SRe:(0.9 ±0.3)s-1比(0.8±0.4)s-].左心房储存功能指标(Stot、SRs)、收缩功能指标(Sa、SRa)高血压组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非高血压组无显著变化.结论 单纯年龄增长不导致左心房扩大,高血压与年龄增长叠加造成左心房扩大.高血压加速年龄增长所致左心房时相功能障碍.
杨颖张宝娓齐丽彤马为孟磊霍勇
关键词:高血压年龄因素超声心动描记术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检查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在诊断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病变方面的应用价值,探讨MSCTA在LMCA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11月—2009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住院患者中入选91例,男53例,女38例,平均年龄为(64.8±9.2)岁,均行64排MSCTA、CAG和IVUS检查。以IVUS检查为金标准,比较MSCTA与CAG诊断LMCA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可靠性。比较MSCTA与IVUS对LMCA病变定量评价的能力。结果以IVUS检查为金标准,CAG诊断LMCA病变的敏感度为25.0%,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26.0%,Kappa值为0.122(P<0.05);MSCTA诊断LMCA病变的敏感度为93.1%,特异度为84.2%,阳性预测值为95.7%,阴性预测值为76.2%,Kappa值为0.744(P<0.001)。MSCTA与IVUS检查测量LMCA病变最小管腔面积(MLA)、外弹力膜面积(EEM-CSA)和斑块负荷的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5、0.740和0.736(P<0.01)。结论以IVUS检查为金标准,MSCTA检查诊断LMCA病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CAG检查,MSCTA检查对LMCA病变的定量评价与IVUS检查的相关性良好,能作为LMCA病变的筛查手段。
沈怡钱菊英王明慧刘媛刘学波葛雷马剑英葛均波
关键词: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左冠状动脉主干
4种无创性检查及其组合对冠心病诊断的辅助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几种无创性检查联合临床危险因素对冠心病诊断的辅助价值。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在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疑诊冠心病并初次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纳入常见的临床危险因素后,评价4种无创性检查(包括动态心电图、负荷心电图、负荷核素心肌显像、冠脉CT)及其组合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无创性检查组合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敏感度为56.02%~87.43%,特异度为36.13%~89.66%,阳性预测值为58.83%~97.73%,阴性预测值为30.21%~73.36%。将危险因素纳入后共同参与判别,未提高判别能力。结论无创性检查组合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动态心电图和冠脉CT组合可作为各级别医院冠心病筛查的基本及重要手段,临床危险因素未增加冠心病诊断的判别能力。
刘亚斌韩雅玲荆全民王效增李毅张磊霍勇张岩
关键词:冠心病负荷心电图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冠状动脉造影
北京市社区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在北京市社区人群中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2007至2008年,对北京市石景山2个社区的人群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并测量ba-PWV。选择其中2543名血尿酸和ba-PWV资料齐全者进行分析。ba—PWV≥1400cm/s定义为ba—PWV异常。分别根据男女性血尿酸水平的四分位数,将人群分为4组(Q1、Q2、Q3和Q4组)。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与ba-PWV异常有关联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水平与ba-PWV异常的关系。结果体质指数、甘油三酯、高血压患病率随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增高(P均〈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均与ba—PWV异常关联(P均〈0.01);以Q1组为对照,Q4组ba-PWV异常的OR值为1.73(95%CI:1.34~2.22,P〈0.01)。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Q1组为对照,Q4组ba—PWV异常的OR值为1.66(95%CI:1.16~2.37,P〈0.01),其中男性人群ba—PWV异常的OR值为1.55(95%C1:0.88—2.74,P〉0.05),女性人群ba—PWV异常的OR值为1.65(95%C1:1.04—2.64,P〈0.05)。结论在北京市社区人群中,血尿酸水平增高与ba—PWV异常独立相关。
马为杨颖齐丽彤赵锋张宝娓孟磊张岩蒋捷李建平朱赛楠王淑玉霍勇
关键词:尿酸心血管疾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