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6023)

作品数:14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陈浮宋彦萍陈焕龙郭爽李亚超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7篇叶栅
  • 5篇气动
  • 5篇高负荷
  • 4篇气动性能
  • 4篇涡轮
  • 4篇扩压
  • 4篇扩压叶栅
  • 4篇环量
  • 4篇环量控制
  • 3篇压气机
  • 3篇压气机叶栅
  • 3篇涡轮叶栅
  • 3篇吸气位置
  • 3篇附面层
  • 3篇附面层抽吸
  • 3篇高负荷扩压叶...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气动性能影响
  • 2篇马赫数
  • 2篇值模拟

机构

  • 14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沈阳发动机设...

作者

  • 13篇陈浮
  • 7篇宋彦萍
  • 6篇陈焕龙
  • 4篇郭爽
  • 3篇宋宇飞
  • 3篇冯冬民
  • 3篇李亚超
  • 3篇陈绍文
  • 2篇冯岩岩
  • 2篇张鹏武
  • 2篇王仲奇
  • 1篇付丽鹏
  • 1篇刘华坪
  • 1篇杨晓光
  • 1篇袁继来
  • 1篇陆华伟
  • 1篇秦勇

传媒

  • 7篇工程热物理学...
  • 3篇航空动力学报
  • 2篇Chines...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燃气涡轮试验...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等离子体积力模型诱导流动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基于不同等离子简化模型,对比研究了5 kV电压下等离子诱导流场。结果表明,由于假定电荷分布依赖于电势分布,模型一导致体积力过大,诱导流场速度最大达6 m/s;模型二中内外电场叠加并根据实验拟合壁面电荷分布,最大诱导速度仅为1 m/s,与实验结果接近;而模型三由于不易选取合理的电场强度分布线性化参数,最大诱导速度达7 m/s,也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
陈浮刘华坪袁继来
关键词:等离子简化模型
孔隙射流结构对扩压叶栅出口流场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实验研究带有孔隙射流结构的某大折转角直扩压叶栅在设计冲角下的出口流场特性,分析了不同孔隙射流位置对出口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叶片表面开孔隙后,降低开孔隙的叶高处出口气流折转能力,使叶栅性能下降;孔隙射流使尾迹速度增加,相应的尾迹损失降低,尾迹区范围减小,同时出口气流角沿节距方向分布更加均匀,开孔位置越靠近叶展中部,孔隙射流对尾迹的影响越明显;开多孔方案对叶栅出口流场的影响要强于单孔方案.
冯冬民陈浮陈焕龙付丽鹏王仲奇
关键词:压气机叶栅大折转角
附面层抽吸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7
2010年
对某大转角压气机叶栅进行了实验研究,以验证应用附面层吸气技术改善高负荷叶栅气动性能的效果。测量流场,并进行了流场显示。结果表明基于本文采用的附面层抽吸方式,各吸气方案下中径处的损失减小最为显著。只有在附面层已经分离但是还未远离避免的位置进行抽吸,端壁损失才明显地减小。随着吸气量增加和吸气位置后移,改善的程度增加,总压损失降低幅度最高达16.5%。附面层抽吸位置对总压损失的影响比抽吸量大。
郭爽陈绍文宋彦萍宋宇飞陈浮
关键词: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高负荷总压损失
射流压力和高度对环量控制涡轮叶栅性能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商业软件ANSYS CFX针对将柯恩达效应应用于燃机涡轮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得到了不同射流总压和射流口高度时的环量控制叶型涡轮叶栅的二维流场和气动性能。结果表明:环量控制涡轮叶栅在射流总压不太高的条件下,就能够达到并超过原型叶栅的性能水平,射流总压的变化直接影响叶栅性能;射流口高度对叶栅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射流速度的影响,在射流口较小时比较明显。
宋彦萍陈焕龙李亚超陈浮
柯恩达表面形状对环量控制涡轮叶型性能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商业软件ANSYS CFX研究了具有圆形和椭圆形柯恩达表面的环量控制叶型在不同射流速度下的流场和性能。结果表明:小的射流速度和大的柯恩达表面型线曲率是导致射流分离的主要因素,采用高速射流绕流大曲率柯恩达表面能够获得较大气流角和膨胀比,但同时带来较大的能量损失,叶栅气动性能与柯恩达表面形状和射流条件密切相关。
宋彦萍陈焕龙李亚超陈浮
超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低速条件下附面层吸除对某超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叶栅出口总压损失、扩压因子和气流角的沿叶高的分布,并给出了吸力面极限流线及型面静压。结果表明,附面层吸除可有效改善叶栅气动性能,低能流体被吸除使得吸力面及角区的分离减小,增大了通流能力,叶栅负荷及扩压能力得到提升,且吸气量越大改善越显著,在60%轴向弦长位置吸气效果最佳;吸气位置对吸气效果的影响要大于吸气量,适当增加吸气量可增强吸气效果,最佳吸气位置及吸气量的选定与扩压过程及栅内分离程度相关。
陈绍文郭爽陆华伟陈浮
关键词:吸气位置
变攻角下孔隙射流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本文对采用孔隙射流的某大折转角压气机叶栅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不同攻角下叶栅流道内的静压分布、表面极限流线以及出口流场的气动参数,通过在不同叶高处开孔探讨了孔隙射流位置对大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孔隙位置对端壁静压的影响不大;开多孔方案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要强于单孔方案;在设计攻角下,孔隙射流能够改善角区流动,同时降低叶片中部损失,单孔方案的最佳开孔位置位于25%相对叶高处,质量平均能量损失系数相对原形叶栅降低4.75%,开多孔方案中能量损失相对原形叶栅最多降低5.52%;在负攻角下,孔隙射流导致叶栅性能下降,而在正攻角下,孔隙射流大幅提高叶栅性能,能量损失系数相对原形叶栅最多降低12.7%。
冯冬民陈浮陈焕龙王仲奇
关键词:航空航天推进系统压气机叶栅攻角
环量控制翼型中柯恩达效应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5
2010年
采用商业软件Fluent针对网格疏密程度和湍流模型对利用柯恩达效应的环量控制翼型二维流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以实验结果为参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网格的疏密和湍流模型的选取对流场细节的捕捉和性能参数的预测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具有圆、椭圆和对数螺线形式柯恩达表面的环量控制翼型性能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射流层附壁与高曲率表面特征参数的关联。
宋彦萍杨晓光李亚超陈浮
关键词:环量控制翼型湍流模型
双射流结构环量控制涡轮叶栅的性能
2014年
对将双射流引入高压涡轮导向器叶栅进行了二维数值研究。在叶栅出口为高亚声速和超声速条件下,对三种具有不同曲率尾缘的环量控制叶栅,采用在吸力面和压力面各加一股射流的双射流方式对叶栅的气动性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叶栅出口气流马赫数为0.6和1.1时,采用双射流方案取得了好于单射流的出口气流角和膨胀比,但由于多加了一股射流,能量损失有所增加;马赫数为0.85时,单射流结构的环量控制涡轮叶栅气动性能已经比较好,再加入一股射流对叶栅的气动性能没有明显改善;双射流条件下,压力面射流后方存在低压区,使得在叶栅尾缘曲率较大时,吸力面射流也保持了较好的附壁效果。
冯岩岩宋彦萍秦勇陈浮
关键词:环量控制高压涡轮马赫数
孔隙射流对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09年
对应用射流孔的高负荷压气机直叶栅进行了实验研究,着重研究了孔隙射流对削弱尾缘附近流动分离和损失的效果。实验包括八种叶栅方案,采用五孔探针测量出口速度和压力分布。同时给出吸力面墨迹流动显示和端壁静压分布。结果表明,孔隙射流对端壁静压的影响很小,叶栅中部损失明显降低,最佳开孔位置位于25%叶高处,相对损失最大降低5.5%。
冯冬民
关键词:气动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