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49)

作品数:21 被引量:66H指数:6
相关作者:林逢春隆德新彭伟步潮龙起刘文辉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外交
  • 8篇公共外交
  • 7篇侨务
  • 7篇华人
  • 5篇移民
  • 4篇华侨
  • 4篇华侨华人
  • 3篇新移民
  • 3篇人口
  • 3篇文化
  • 2篇移民研究
  • 2篇中国移民
  • 2篇文化传播
  • 2篇马来西亚华人
  • 2篇高端
  • 1篇电视
  • 1篇电视节目
  • 1篇电视业
  • 1篇新中国
  • 1篇学习者

机构

  • 18篇暨南大学
  • 4篇广东工业大学
  • 4篇广东财经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林逢春
  • 4篇隆德新
  • 2篇彭伟步
  • 1篇谢秀英
  • 1篇宗世海
  • 1篇潮龙起
  • 1篇李爱慧
  • 1篇朱磊
  • 1篇刘燕玲
  • 1篇吴金平
  • 1篇刘文辉
  • 1篇张小欣
  • 1篇曹雨

传媒

  • 6篇东南亚研究
  • 3篇八桂侨刊
  • 2篇华侨华人历史...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党史研究与教...
  • 1篇华文教学与研...
  • 1篇攀登(哲学社...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东南亚南亚研...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10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侨务公共外交:理论内核、本体特征与效用函数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立足华侨华人的现实生态与公共外交的主客体域,在跨文化沟通理论视域下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流派与社会学中的符号学进行跨学科融合,将华人华侨的内在特点、发展趋势与公共外交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将符号学关切的始原性问题引入公共外交研究,进而对公共外交研究进行"方法论质询",深度展示侨务公共外交的深层矛盾与内在张力,进一步丰富对侨务公共外交的理论基础研究,概括侨务公共外交的深层假设、概念特征与效用函数,最终为向世界传达一个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找到理论与实践/政策层面上的支撑,以期"重新发现中国",并更好地直面整个世界。
隆德新林逢春
关键词:华侨华人
华文学习者华文水平及其与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暨南大学华文学院73名外国留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他们的华文学习水平,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情况,以及华文学习水平与中华文化认知、认同的关系。调查发现,随着华文学习的深入,在春节、中餐、孙中山等文化项目上留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会显著增加;同时,我们还对留学生们进行了直接访谈,结果发现85.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华文有助于增加他们对华人、中国、华族和中华文化的认知;70%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华文有助于增加他们对华人、中国、华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刘文辉宗世海
关键词:华文学习中华文化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侨务公共外交:理论沟通与发现被引量:4
2014年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以身份认同、观念和文化为分析基点的研究范式,在指导具有双向性、长期性和文化性等属性特征的侨务公共外交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在通过认同理论强化侨务公共外交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当前以温特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研究的拓展方向:窥探一个民族国家内部不同民族的文化属性,丰富目前以国家为主要分析单位的集体认同研究视角和路径;以认同理论连接侨务公共外交与建构主义的理论研究,建立"多重认同"模型还原建构主义的情感因素;在关注华人民族认同新动向的同时,洞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认同的变化。
林逢春隆德新
关键词:建构主义身份认同
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华人专业技术新移民的跨国认同调查与研究——移民跨国认同的个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论文以美国加州圣地亚哥中国大陆的专业技术新移民为个案,通过问卷形式,从双语能力、认同类型、文化保持与文化适应、跨国活动和跨国倾向等方面对受访的华人群体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梳理分析,得出三点结论:一是大部分受访者具有较强的中英双语能力,这既是其高度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基础,也是其较强文化适应程度的表现;二是在受访的华人群体中,规律性、经常性的跨国活动并不明显,但其跨国认同度较高;三是在受访的华人群体中,跨国认同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结合体,它既包括以中国人的族裔认同为主、美国人的国家认同为次的双重认同,也包括混杂性的中美双文化认同。
刘燕玲吴金平
关键词:移民研究国际移民新移民技术移民双语能力
爱尔兰中国移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2
2018年
论文回顾了爱尔兰中国移民的历史变迁,对爱尔兰中国移民的数量进行了统计与估算,分析了中国移民的人口特征与分布特点,并探讨了中国移民人数减少的原因。认为爱尔兰的中国移民人口在2006年达到最高峰,经历欧洲经济衰退后,中国移民的人口出现下降态势。由于爱尔兰中国移民生育率远低于爱尔兰平均生育率,经济危机对中国移民居留爱尔兰造成不利影响,而中国留学生又因诸多因素的影响不愿久居爱尔兰。因此,中国移民人数将在近期内保持稳定而略有减少的趋势,人口素质则有所提升,这标志着中国移民的模式日趋接近发达国家的模式。
曹雨
关键词:移民研究中国移民移民人口
美国华人的多元认同及中国民众的反应——以骆家辉为例的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自2011年3月9日骆家辉被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名为美国驻华大使数月,中美两国舆论都予以了热评,甚至出现了争论。从作者联合调查机构在侨乡广东所做的电话调查结果看,中国民众对骆家辉任驻华大使大多感到自豪,但有近半数人不认同骆家辉"百分百美国人"的讲话。中国舆论对于骆家辉任驻华大使出现了争论,就其原因,除了骆家辉的言行外,也由于中国人对其多重认同的不理解。就"多重认同",作者认为,美国华人一方面存在对全球社会、属籍国、祖国等多重对象的认同,另一方面存在族裔认同、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等的多样性。正是因为美国华人的多重认同特征,他们既是美国的软实力资源,也可能成为中国的软实力资源,关键是能否实现共赢。由此,中美两国政府应该鼓励他们在中美交流、相互理解及合作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陈奕平朱磊
关键词:华人中国民众骆家辉
南太平洋岛国华侨华人的历史与现状初探被引量:8
2014年
南太平洋群岛在中国统一战略、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自19世纪中叶开始便有华人定居在南太平洋群岛,形成小型华商中心。至今,华人足迹遍布南太平洋岛国,而且不断有新的华人移民涌入。本文从华人移民史、社会经济状况、华社、华文教育、政治参与等几个方面论述南太平洋岛国华侨华人的概况。
郭又新
关键词:华侨华人南太平洋岛国
马来西亚华人在推进中国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与制约因素
2014年
马来西亚华人在推动中国对马来西亚公共外交绩效的功能角色主要是:扮演中马文化交流的信使和中国外交理念和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并成为架起中马双边经济合作的桥梁.不过,客观上,马来西亚华人作用的发挥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如华人群体对南海等涉及两国核心利益的刚性矛盾左右为难,其政治及社会影响力受到种族意识的干扰,对“中国”法统问题存在认知差异,马华社会长期存在的分裂现象等.
林逢春
关键词:马来西亚华人公共外交
建国初期侨汇政策的制定与发展(1949~1956)被引量:2
2015年
侨汇政策是新中国非贸易外汇的主要来源。建国初期在中央"便利侨汇,服务侨胞"原则的指导下,闽粤等侨乡大省、中国银行先后推出促进侨汇寄递、优待侨汇汇率、扩大侨汇经营覆盖面、扶助侨批业复业等重要措施,加快了侨汇收入的增长。尽管此后受东南亚国家侨汇限制输出政策及国内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社会运动影响,侨汇收入和侨批业经营积极性一度受挫,但随着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对侨汇经营的高度重视以及贯彻侨汇保护政策的颁布,1956年侨汇经营国有化得以初步实现。侨汇政策的制定与发展与国家社会性质和社会政策变化紧密相关,同时因侨汇流入使侨眷家庭拥有大量外来资金,改变了侨眷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结构,由此也推动了侨乡社会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张小欣
关键词:新中国侨批业
中缅边界少数民族无国籍人口问题研究——以建国初期云南省福贡县外流边民群体为中心被引量:6
2013年
在全球范围内存在过千万的无国籍人口,其中在中缅边界云南省境内怒江州福贡县分布的无国籍人口群体,由于没有合法身份和国家给予的相关保护,导致生存艰难,成为当地基层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这一群体较早可追溯至建国初期因入缅避难而丧失户籍、国籍的人口。他们先是栖居于缅甸,后于1980年代回流,目前成为云南省基层社会治理和沿边侨务治理面对的重大问题。加快加强对此类无国籍人口的甄别、入籍归化政策,推动这一群体的安定团结,是新时期中国沿边侨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曹维盟
关键词:无国籍中缅边界归侨侨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