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69121)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刘文励田野孙汉英吴学琼李春蕊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融合基因
  • 1篇融合基因转录...
  • 1篇实时定量PC...
  • 1篇转录
  • 1篇转录本
  • 1篇微小残留病
  • 1篇微小残留病变
  • 1篇细胞
  • 1篇粒细胞
  • 1篇粒细胞白血病
  • 1篇慢性
  • 1篇慢性粒细胞
  • 1篇慢性粒细胞白...
  • 1篇慢性粒细胞白...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转录
  • 1篇白血
  • 1篇白血病
  • 1篇白血病患者
  • 1篇BCR-AB...

机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篇李春蕊
  • 1篇吴学琼
  • 1篇孙汉英
  • 1篇田野
  • 1篇刘文励

传媒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定量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过程中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PCR)在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微小残留病、考核疗效以及预测疾病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RQ-PCR技术对25例CML患者伊马替尼治疗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CML急变期患者BCR-ABL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和加速期患者。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BCR-ABL转录本水平较6个月前明显降低,4例检测不到BCR-ABL转录本水平,3例极低。伊马替尼治疗的前6个月,BCR-ABL转录本水平下降最明显,治疗12个月后,疗效与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类似。结论:RQ-PCR方法在监测CM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及考核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学琼李春蕊田野孙汉英刘文励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实时定量PCR微小残留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