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JY066)

作品数:13 被引量:180H指数:5
相关作者:周端明詹王镇蔡敏赵杰孔庆洋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河海大学中共安徽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农业
  • 2篇中国农业
  • 2篇农民
  • 2篇农民工
  • 2篇乡村
  • 2篇乡村工业
  • 2篇民工
  • 2篇金融
  • 2篇技术创新
  • 2篇拆迁
  • 1篇地产
  • 1篇动力分析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意愿
  • 1篇政府
  • 1篇政府角色
  • 1篇中国城
  • 1篇中国城乡
  • 1篇人口

机构

  • 9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河海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中共安徽省委...

作者

  • 8篇周端明
  • 3篇詹王镇
  • 2篇蔡敏
  • 1篇李琼英
  • 1篇杨冰清
  • 1篇匡亚洁
  • 1篇江永红
  • 1篇王亚玄
  • 1篇郭斌
  • 1篇孔庆洋
  • 1篇赵杰
  • 1篇刘乐
  • 1篇唐志祥
  • 1篇刘振宏

传媒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经济问题
  • 1篇求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铜陵学院学报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房地产业功能定位——基于对相关产业带动效应的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明确我国房地产业功能定位。研究发现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冲击表现为持续时间长、力度大,对物质资本型、原材料消耗型产业(工业、建筑业)带动效应明显,而对批发零售业、化学工业、社会服务业的带动效应微弱,说明我国房地产业尚处在数量积累和粗放扩张阶段,仍然"外生于"国民经济之中。
詹王镇刘振宏
关键词:VAR模型
农民工加班意愿、劳动供给与人口红利被引量:13
2014年
中国农民工有主动加班的意愿。中国农民工具有现代工人和传统小农的双重特征,其加班的行为逻辑是完成期望节余工资。农民工在期望节余工资约束下,节余工资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导致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农民工的超时加班延续了劳动无限供给,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是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新注解。由于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曲线陡峭,劳动供给时间减少伴随着工资迅速上升,成本冲击和劳动供给冲击将同时发生。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增加总需求,同时也能减少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有关方面需要就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加以应对。
孔庆洋赵杰郭斌李琼英
关键词:农民工人口红利
二元性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进: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
2010年
文章通过建构一个包括农业和非农业的两部门经济模型,考察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进过程中二元性的关键作用。遵照布吉尼翁和莫里森的作法,使用农业对非农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二元性的指标。协整分析表明,在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业对非农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存在明显的反方向变化。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18·25%的调整力度使非均衡状态回复到均衡状态。而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二元性是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格兰杰成因。
周端明王亚玄
关键词:二元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技术是资本控制劳动的工具:马克思主义技术创新理论被引量:5
2012年
持续演进的技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扩张。新古典经济学利用要素禀赋和需求的转变来解释这种技术革新。但是,新古典经济学的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因为没有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揭示资本推动技术创新的本质而成为庸俗的、辩护的理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视野中,技术创新本质上不过是资本控制劳动的一种工具而已。资本试图通过技术变革控制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实现过程,以最大化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持续演进的技术变革以提升效率和福利为标榜,行资本控制劳动之实。
蔡敏周端明
关键词:技术创新
资本逻辑、技术创新与农业微观经营方式的变迁——家庭农场是最适合农业的经营方式吗?被引量:12
2014年
资本一直试图把其逻辑凌驾于农业领域之上,把农业变成其剩余价值的源泉。但是,农业利用其劳动过程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抵抗来自资本控制的压力,而资本则利用技术创新的力量逐步侵蚀农业与自然的联系,加强对农业的控制。农业的机械化和标准化创新大大提高了大型公司化农场相对于小型家庭农场的竞争力,降低了监督成本,从而导致了农业经营方式由家庭农场为主向资本控制的公司化农场为主转变。但是,通过农业合作组织这种制度创新,中国小规模家庭农场在摆脱资本控制和剥削的同时,也能享受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带来的生产率增长效应。
周端明蔡敏
关键词:技术创新农业合作组织
金融支持返乡农民创业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基于安徽省芜湖市的调查
2011年
金融在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中存在很多问题。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是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芜湖市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抽样调查,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从金融机构、农民工本身等方面分析了缺乏金融有效支持的原因;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唐志祥周端明
关键词:金融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
中国农业的资本深化进程:现状描述与动力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中国农业的资本深化源于双重动力:产出增加和节约劳动力。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初期,中国农业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产出,此时的农业资本深化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改革开放后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非农经济的发展,非熟练劳动力工资的增长,促使中国农业利用资本深化节约农业劳动力。
周端明
关键词:资本深化
中国乡村工业“消失”之谜被引量:5
2011年
中国乡村工业的产生和崛起源于中国渐进的市场改革过程中市场体系建设和放开的非均衡。因此,随着中国市场体系的完善和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乡村工业的区位劣势使其在与城市工业竞争过程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导致中国乡村工业的集体"消失"。再则,中国乡村工业的集体产权安排是一种规避政治风险和社会成本的一项诱致性制度创新,因此,随着中国社会和政府对私有产权的认同,从产权视角理解的中国乡村工业也将"消失"。
周端明
关键词:乡村工业非均衡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与乡村工业的转型被引量:1
2010年
乡村工业的繁荣源于中国渐进改革过程中市场放开的不均衡,这为在区位劣势的乡村创办企业提供了前提条件。由于中国政府对私人产权的限制,使创办私人产权的乡村工业的政治风险过高,从而诱导了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这样一种制度安排。随着中国渐进改革的推进,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私人产权得到确认,乡村工业开始了双重转型。
周端明
关键词:乡村工业
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2015年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惠农政策举不胜举,新农村崛起将是必然趋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也是符合这个道理.由于农村经济基础的薄弱,发展新农村金融体系需要政府等各方面的支持.通过对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可行建议和措施,更好的发挥金融服务体系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杨冰清江永红刘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金融体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