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159B02)

作品数:13 被引量:94H指数:4
相关作者:曾小峰张文张奉春张烜李梦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4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狼疮
  • 6篇系统性红斑
  • 6篇系统性红斑狼...
  • 6篇红斑
  • 6篇红斑狼疮
  • 5篇抗体
  • 4篇细胞
  • 2篇肾炎
  • 2篇自身免疫
  • 2篇狼疮肾
  • 2篇狼疮肾炎
  • 2篇ΚB
  • 2篇CD40
  • 2篇ERYTHE...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机构

  • 10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 1篇北京大学第五...

作者

  • 9篇曾小峰
  • 5篇张奉春
  • 5篇张文
  • 4篇张烜
  • 3篇李梦涛
  • 2篇吴庆军
  • 2篇张国华
  • 2篇张立民
  • 2篇赵岩
  • 2篇徐东
  • 2篇费允云
  • 1篇张国元
  • 1篇杜娟
  • 1篇罗静
  • 1篇陈颖娟
  • 1篇黄慈波
  • 1篇王强
  • 1篇陈新鹏
  • 1篇陈杰
  • 1篇张春媚

传媒

  • 8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评估体系解读被引量:3
2011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临床表现多样:既可有单纯的皮肤黏膜损伤,又可合并肾脏等重要脏器损伤;严重程度不一:既可是轻微隐匿的,也可是严重而致命的;
张上珠李梦涛张文曾小峰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ERYTHEMATOSUS病情评估LUPUS器官系统黏膜损伤
CD40-P227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B细胞信号系统活化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CD4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CD40-P227ASNP)对B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活化蛋白1(AP-1)信号系统和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人RamosB淋巴瘤细胞株,分别将融合黄色荧光蛋白(CFP)的野生型CD40和突变型CD40-P227A质粒,连同表达荧光素酶的NF—κB或AP-1质粒,或融合绿色荧光蛋白(GFP)的NF—κB质粒共转染至Ramos细胞中。用荧光素测定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NF—κB和AP-1信号系统的活化水平。用免疫印迹和ELISA等方法检测IκBα的降解和NF—κB亚单位的核内转移情况。结果与野生型CD40比较,CD40-P227A可诱导增加NF—κB和AP-1的信号活化,并促进IκBα的降解和NF—κB亚单位的核内转移。转染CD40-P227A质粒的细胞分泌IL-6和TNF-α较转染野生型CD40质粒的细胞明显增多。结论CD40-P227ASNP是一种功能性突变,可诱导NF-κB和AP-1信号系统活化,可能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易感因素。
张文张烜曾小峰张奉春
关键词:B细胞CD40
抗血小板生成素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生成素(thrompoietin,TPO)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初步探讨该抗体的致病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24例SLE伴有血小板减少、27例SLE曾有血小板减少已恢复正常、18例SLE无血小板减少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TPO抗体及TPO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SLEDAI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抗TPO抗体在SLE总的阳性率为29.1%,抗TPO抗体在SLE血小板减少组、SLE曾有血小板减少现已恢复正常组、SLE血小板从未减少组中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843);抗TPO抗体阳性组血清TPO水平低于抗TPO抗体阴性组(P=0.038),两组血小板计数,C3、C4、ESR、CRP水平,ANA、dsDNA、ANCA阳性率和SLE-DA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TPO抗体可能与SLE血小板减少相关。
杨拓杨拓黄慈波赵丽珂赖蓓赵丽珂赵丽珂陈颖娟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减少
川东北地区表面健康人群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抗体参考范围调查
2013年
目的:建立适合川东北地区表面健康人群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的参考范围。方法: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的表面健康人群共120例,按性别和年龄分组,采用Alegria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和配套的检测试剂来检测其血清AMA-M2浓度。结果:AMA-M2检测系统的批内和天间的检测精密度良好,其他性能参数符合临床使用要求。表面健康人群女性组血清AMA-M2浓度为1.90(1.70~4.50)IU/mL,明显高于男性组的1.85(1.60~2.70)IU/mL(Z=-2.804,P=0.005);而<50岁年龄组和≥50岁年龄组血清AMA-M2检测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Z=-0.317,P=0.751)。血清AMA-M2参考范围在女性组为0~4.45 IU/mL,男性组为0~2.50 IU/mL。结论:AMA-M2参考范围应按性别分别设定,建立一个适合本地区人群的AMA-M2参考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杜娟王强王东升张国元卢小岚凡瞿明杜琴罗光成汪光蓉
关键词:抗线粒体抗体
抗核抗体筛查试验与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筛查试验与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的相关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作为ANA筛查试验,用免疫印迹法(uA)作为抗核抗体谱(ANAs)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对500份临床就诊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分析,并根据IIF-ANA和LIA-ANAs检测结果分为4组(IIF-ANA^+/LIA-ANAs^+组、IIF-ANA^+/LIA-ANAs^-组、IIF-ANA^-/LIA-ANAs^+组、IIF-ANA^-/LIA-ANAs^-组)。同时收集IIF-ANA^-/LIA-ANAs^+组标本,使用ELISA、双向免疫扩散法(DID)进行特异性抗体复查。结果500份患者的标本中IIF-ANA^+/LIA-ANAs^+组为247份,IIF-ANA^+/LIA-ANAs^-组为86份,IIF-ANA^-/LIA-ANAs^-组为152份,IIF-ANA^-/LIA-ANAs^+组为15份。IIF-ANA^+/LIA-ANAs^+组中IIF-ANA滴度以≥1:1280为主,占48.2%,1:80—1:160占23.9%,1:320—1:640占27.9%。在167例IIF-ANA^-患者中LIA-ANAs^+占9.0%(15/167),15份IIF-ANA^-/LIA-ANAs^+标本中:包括11份抗SSA抗体和抗Ro52抗体阳性,并与ELISA、DID法复查结果基本-致;抗组蛋白(Histone)、抗scl-70、抗Jo-1、抗线粒体-M2(AMA-M2)抗体阳性各1份。LIA-ANAs与ELISA、DID的阳性符合率为100%、69%。且IIF-ANA^-/LIA-ANAs^+组患者经临床资料分析明确诊断自身免疫病(AID)者为8例。86份为IIF-ANA^+/LIA-ANAs^-的标本,以1:80—1:160的滴度为主(50.0%),荧光模式以均质型(H)为主(36.1%),其与IIF-ANA^+/LIA-ANAs^+组比较[1:80—1:160的滴度占23.9%,荧光模式均质型(H)占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47、12.42,P均〈0.05)。结论ANA临床检测中可先以筛查试验进行检测,若阳性,再进行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但是,对于临床疑似AID的患者,无论ANA初筛试验阴性与否,均需进行各种针对特异性抗体的确认试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确认试验不能完全替代ANA的筛查
周仁芳胡朝军张蜀澜白伊娜宋宁李丽君李永哲
关键词:荧光抗体技术抗体抗核自身免疫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巨细胞病毒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南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巨细胞病毒(CMV)IgG和IgM抗体的表达及CMV与SLE的相关性。方法SLE患者106例,92名正常对照人群来源于我院体检门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CMV—IgG和CMV.IgM抗体,CMV-IgM抗体阳性者再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MV载量。同时分析CMV抗体与SLE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如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补体c,及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106例SLE患者中,105例CMV—IgG抗体阳性,21例(19.81%)CMV—IgM抗体阳性;92名健康对照者中91名CMV-IgG抗体阳性,1名(1.09%)CMV—IgM抗体阳性;SLE患者CMV—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7.484,P〈0.01);CMV-IgM抗体阳性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未检测到CMV栽量。CMV—IgM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补体C,阳性率166.67%(14/21)与41.18%(35/85)、33.33%(7/21)与10.59%(9/85)、66.67%(14/21)与34.12%(2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02、6.798、7.400,P均〈0.05);活动性SLE患者的CMV—IgM抗体阳性率高于非活动性SLE患者[27.12%(16/59)与10.64%(5/47),X^2=4.472,P〈0.05]。结论中国南方人群普遍感染CMV,但CMV的重新活化与SLE活动有关,控制CMV重新活化有可能达到稳定SLE病情的作用。
尹志华叶志中陈新鹏陈杰罗秀霞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巨细胞病毒
狼疮肾炎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侵犯全身各脏器,其中肾脏是最易受累的器官之一,几乎所有的SLE患者均可有。肾脏受累,是SLE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补体缺陷、B细胞和T细胞功能紊乱等相关。
张立民张国华曾小峰
关键词:生物学标记物ERYTHEMATOSUS狼疮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复合物沉积SLE患者
近25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死因构成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3
2012年
目的了解近25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主要死因构成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1月至201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SLE住院患者的死亡病例。采用旷检验、t检验和Kaplan—Meier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近25年SLE的住院患者共3554例,死亡252例,女性223例,男性29例,SLE死亡患者占同期SLE住院患者的7,1%;其中女性为7.2%,男性为6.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辟0.404);感染、狼疮脑病和狼疮肾炎为SLE3个最常见的主要死因,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8.5%、17.1%和12.3%,弥漫性肺泡出血、肺动脉高压、冠心病、血小板减少继发出血、肺间质病变、狼疮肺炎、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也是SLE的常见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4.4%、4.4%、3.2%、2.8%、214%、2.O%、2.0%、1.2%和1.2%。1986年1月至1990年12月主要死因为狼疮肾炎、感染和狼疮脑病的患者分别占同期死亡患者的31.4%、25.7%和25.7%;1991年1月至1995年12月主要死因为狼疮肾炎、感染和狼疮脑病的患者分别占同期死亡患者的27.6%、24.1%和24.1%;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主要死因为感染、狼疮脑病和狼疮肾炎的患者分别占同期死亡患者的31.6%、21.1%和15.8%;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主要死因为感染、狼疮脑病和狼疮肾炎的患者分别占同期死亡患者的34.9%、20.6%和7.9%;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感染是最常见的死因,其次为狼疮脑病和肺动脉高压,分别占同期死亡患者的60.3%、11.8%和7.4%,主要死因为狼疮肾炎的患者仅1例,占同期死亡患者的1.5%。SLE患者在发病1年内死亡最常见,占总死亡人数的32.5%;其中狼疮脑病和感染死亡在发病1年内最常见,分别占狼疮脑病和感染死亡人数的41.9%和32.9%;狼疮肾炎死亡在发病10年后最常见,占狼疮肾炎�
费允云甘凤英侯勇李梦涛张文张烜赵岩曾小峰张奉春
关键词: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同胞B淋巴细胞CD40及其核转录因子信号传导系统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其未患病的同胞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以及CD40刺激后NF—κB的活化情况。方法病情活动的SLE患者8例,SLE未患病的同胞姐妹9名以及健康对照8名,取外周血B淋巴细胞用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CD154刺激前后NF—κB信号系统活化进行检测。结果①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NF—κB信号系统明显活化,其末患病的同胞NF—κB信号系统活化程度介于SLE和健康对照之间。②CD154刺激后,SLE患者和其未患病的同胞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NF—κB信号的活化与健康对照不同,SLE未患病的同胞NF-κB信号的活化介于患苦和健康对照之间。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是由遗传易感性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张文赵丽丹张烜曾小峰张奉春唐福林
关键词:B淋巴细胞
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环磷酰胺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狼疮肾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FK506)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或住院的16~60岁的狼疮肾炎患者。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7年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分类标准;尿蛋白定量(24h)≥1.5g;应用环磷酰胺半年累计剂量超过8g无效。他克莫司起始剂量2-3mg/d(体质量±60kg,3mg/d;体质量〈60kg,2mg/d),2个月后临床症状无好转,可逐渐调整剂量至4mg/d,监测血药浓度,观察期为6个月。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为有效。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收集环磷酰胺治疗无效的狼疮肾炎患者14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0±9)岁,SLE的平均病程(4±3)年;狼疮肾炎的平均病程(2.7±1.9)年。5例患者尿蛋白定量(24h)1.5-2.9g,9例患者尿蛋白定量(24h)±3.0g;9例患者有活动性尿沉渣。应用他克莫司的治疗过程中,尿蛋白定量(24h)水平显著下降,从基线(6.2±5.1)g降至6个月(1.1±0.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1,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从基线(27.9±9.7)g,L升至6个月(37.8±2.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1,P〈0.01)。在治疗的第1个月末,8例无效,6例部分缓解;在治疗的第2个月末,3例无效,11例部分缓解;在治疗的第4个月末,2例无效,9例部分缓解,3例完全缓解;在研究6个月时,2例无效,5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共12例有效,有效率达86%。他克莫司的起效时间平均(1.7±0.9)个月,其中6例患者1个月内有效,5例患者2个月内有效,1例患者4个月内有效。12例有效患者他克莫司的平均剂量为0.03。0.06rag
费允云吴庆军张文徐东李梦涛张烜赵岩曾小峰张奉春
关键词:狼疮肾炎他克莫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