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05EFN217400412)

作品数:12 被引量:258H指数:8
相关作者:张玉书张淑杰武晋雯纪瑞鹏冯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气候
  • 3篇地理信息
  • 3篇地理信息系统
  • 3篇信息系统
  • 3篇灾害
  • 3篇农业气候
  • 3篇农业气候资源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候资源
  • 3篇气象
  • 3篇气象灾害
  • 2篇玉米
  • 2篇日数
  • 2篇农田
  • 2篇综合评价
  • 2篇基于GIS
  • 2篇降水
  • 2篇降水日数
  • 2篇GIS
  • 2篇层次分析

机构

  • 12篇中国气象局沈...
  • 3篇辽宁省人工影...
  • 2篇沈阳区域气候...
  • 2篇沈阳区域气象...
  • 1篇沈阳中心气象...

作者

  • 12篇张玉书
  • 11篇张淑杰
  • 10篇纪瑞鹏
  • 8篇武晋雯
  • 8篇冯锐
  • 6篇陈鹏狮
  • 4篇赵春雨
  • 4篇王颖
  • 4篇班显秀
  • 2篇张运福
  • 1篇杨素英
  • 1篇李广霞
  • 1篇蔡福
  • 1篇魏楠

传媒

  • 4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灾害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第七届全国优...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85—2005年锦州地区大豆物候期变化及气候响应被引量:18
2007年
利用1985—2005年锦州大豆物候期及同期气象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大豆物候期的气候响应。结果表明:大豆生长期的长短主要受积温和降水的影响,出苗期主要受积温和日照的影响。积温、降水和日照在大豆不同物候期内的作用不同,三叶期和成熟期是积温、日照和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枝期主要是受积温和日照的影响,开花和结荚期主要是受累计积温的影响。
刘景利杨扬史奎桥张丽华周丽坤梁涛
关键词:大豆
基于GIS的农田土壤含水量预报方法研究
利用22a的常规气象资料和土壤水分资料,确定了辽宁省5个气候相似区的作物系数,模拟了土壤水分供应系数动态模型,在水分平衡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辽宁省0-50厘米的农田土壤水分预报模型,同时对其进行了检验。利用NOAA卫星监...
张淑杰班显秀纪瑞鹏张玉书冯锐
关键词:GIS
文献传递
辽宁省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08年
利用均匀分布在辽宁省39个测站1961-2005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近45 a来辽宁省年、季、月降水日数,及连续降水日数和连续无降水日数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及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近45 a来辽宁省年降水日数是明显减少的,平均每10 a减少1.8d,显著减少的区域在辽东半岛和部分沿海地区,显著减少的季节是夏季;连续降水日数在雨季以负趋势为主,而连续无降水日数则以正趋势为主,在辽河平原的西部以及辽西山区的大部两者趋势都很明显,说明这些地区干旱出现的几率在增大。
张运福王颖赵春雨魏楠
关键词:降水日数
辽宁省耕地植被指数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利用NOAA/AVHRR资料通道1(0.58~0.68/lm)、通道2(0.725~1.1μm)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辽宁省5个气候区内1999~2004年208个旱田监测点和84个水田监测点的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连续监测,分析NDVI年际、旬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耕地(旱田、水田)植被指数年际间差异明显,造成旱田年际变化以及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结果,因此旱田2004年NDVI达到近年最大,2001年较低;而造成水田年际差异以及地区差异的原因是受水田用水状况以及光温条件的影响,水田2003年NDVI最大,2001年较低。在整个生长季内(5~9月份),辽宁耕地植被指数呈单峰型变化,从5月上旬开始到6月中旬是缓慢增长阶段,6月下旬到8月下旬快速增长并达到最大,之后又迅速降低;2004年耕地植被指数旬变化趋势与6a平均植被指数旬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作物生长前期NDVI较6a平均值低,主要原因是受到2004年春夏之交严重干旱的影响。
武晋雯纪瑞鹏张玉书杨素英
关键词:耕地
农田蒸散量模型构建及蒸散状况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笔者以辽宁省为例,利用1981~2002年间18个代表站点常规气象资料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建立了不同供水条件下农田蒸散量的模拟模型,计算了自然条件下的农田蒸散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辽宁省农田蒸散量年内呈单峰形变化,峰值出现在玉米抽雄开花期。农田蒸散量区域分布中间高四周低,趋势与自然降水分布不一致。农田蒸散量年际间呈波动性变化,多水年农田蒸散量明显高于正常年,90年代辽宁中部、辽东、辽南、辽北地区农田蒸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辽西地区农田蒸散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张淑杰班显秀纪瑞鹏张玉书
关键词:年际变化
基于GIS的农田土壤含水量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1980~2006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和土壤水分资料,确定了辽宁省5个气候相似区的作物系数,模拟了土壤水分供应系数动态模型,在水分平衡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辽宁省0~50 cm的农田土壤水分预报模型,同时对其进行了检验。利用NOAA卫星监测得到的农田土壤含水量作为预报的初始值,然后在GIS支持下,采用Kriging插值方法对模型中所需参数的散点数据进行插值得到与预报值匹配的网格数据,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依据模拟的农田土壤含水量预报模式,计算了农田土壤含水量预报值的格点数据,实现了农田土壤含水量由点到面的预报。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报准确率在85%以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预报土壤含水量是可行的。
张淑杰班显秀纪瑞鹏张玉书武晋雯
关键词:GIS
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根据辽宁省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利用特尔斐法设计了由年太阳总辐射等11个要素组成的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组成的指标体系框架,并逐一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计算单项农...
纪瑞鹏陈鹏狮冯锐张淑杰武晋雯张玉书
关键词: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
文献传递
基于ArcView的水资源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4
2006年
利用TM陆地卫星资料提取辽宁省水资源数据信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建立了辽宁省水资源数据库系统。通过对地表水、水利工程数据库的建立与基础数据的管理,实现了水资源空间与属性数据的显示、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张淑杰冯锐张玉书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被引量:20
2010年
根据辽宁省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利用特尔斐法设计了由年太阳总辐射等11个要素组成的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组成的指标体系框架,并逐一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计算单项农业气候资源指数,分别对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的优劣程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计算资源优势度,完成对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定量评价。利用辽宁省52个气象台站2006年气象资料和1971—2000年30年气候资料,分别对52个评价单元2006年和常年农业气候资源的优劣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30年平均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区大部分位于环渤海湾沿海一带,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度在0.5以上;2006年朝阳县、阜新县、锦州大部、沈阳大部、昌图、盘锦及营口部分地区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度偏低,光、温、水条件综合匹配稍差。
纪瑞鹏陈鹏狮冯锐张淑杰武晋雯张玉书
关键词: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
东北地区玉米干旱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59
2011年
利用1961-2007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日气象数据,采用彭曼-蒙特斯方程计算参考蒸散量、作物需水量及玉米水分亏缺指数,按玉米生长的不同发育期确定不同干旱等级玉米水分亏缺干旱指标并计算了干旱频率,并就其时空分布及其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生长季内干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干旱发生频率较高的时段主要在苗期生长阶段,其次是灌浆成熟期;玉米苗期、拔节期、抽雄开花期、灌浆成熟期轻旱以上干旱频率都呈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的分布趋势,区域性比较明显;辽宁西部和南部、吉林西部和黑龙江西南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是干旱的主发区,玉米苗期、拔节期、抽雄开花期、灌浆成熟期干旱发生频率分别为60%-96%,30%-58%,20%-40%,30%-52%,从年代际变化看,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干旱缓和,从90年代初开始干旱呈增加的趋势,90年代中期以后干旱增加趋势明显,特别是2000-2004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东北地区近十年来干旱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干旱在各个发育阶段同时发生。
张淑杰张玉书纪瑞鹏蔡福武晋雯
关键词:玉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