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GJJ09464)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戴亮芳万勇谢建坤罗向东胡标林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省水稻生理及遗传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东乡野生稻
  • 3篇野生
  • 3篇野生稻
  • 2篇种间
  • 1篇性状
  • 1篇性状遗传
  • 1篇雄配子
  • 1篇休眠
  • 1篇休眠性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后代
  • 1篇杂种
  • 1篇栽培
  • 1篇栽培稻
  • 1篇数量性状
  • 1篇数量性状遗传
  • 1篇配子
  • 1篇亲缘
  • 1篇亲缘关系
  • 1篇种间杂种

机构

  • 3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江西省水稻生...

作者

  • 3篇罗向东
  • 3篇谢建坤
  • 3篇万勇
  • 3篇戴亮芳
  • 2篇胡标林
  • 1篇李佛生
  • 1篇文飘
  • 1篇付学琴
  • 1篇邓晓娟
  • 1篇曹娟芳
  • 1篇李霞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东乡野生稻及其种间杂交后代的休眠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以发芽率为评价指标,对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与协青早B(O.sativa sp.Indica Kato.)杂交构建的230个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及其亲本种子的休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ILs群体种子发芽率呈偏态的连续分布,说明东乡野生稻休眠性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群体中11个株系及亲本东乡野生稻具有强休眠性,其中株系BIL216的休眠性最强,用5%H2O2浸种能有效解除强休眠材料的休眠。BIL216可以作为培育强休眠性新品种的优异中间材料。
文飘罗向东付学琴万勇戴亮芳谢建坤
关键词:东乡野生稻休眠性数量性状遗传
东乡野生稻渐渗系基因组结构变化及多样性分析
2012年
[目的]研究东乡野生稻渐渗系基因组结构变化及对其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以东乡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供体)和栽培稻协青早B(O.sativa sp.indica Kato.,受体)构建的BC1F6渐渗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筛选出的分布在12对染色体上的25对SSR引物对群体中的239个株系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25个微卫星位点都有东乡野生稻DNA片段不同程度的渗入,群体均大部分保留亲本协青早B或东乡野生稻的DNA序列。渐渗系基因组中平均受体纯合条带百分率为78.13%,最高达94.98%(引物为RM131),最低为60.25%(引物为RM171)。平均供体纯合条带百分率为13.37%,最高达32.64%(引物为RM171),最低为2.93%(RM1095)。群体中还存在一些杂合位点,平均杂合率为5.62%,最高达10.04%(引物为RM401)。此外,BC1F6渐渗群体中发现有双亲条带的丢失和一些双亲所没有的新条带出现,其中平均亲本条带丢失率为2.88%,最高达13.39%(引物为RM311),最低为0(引物为RM401),平均新带率为1%。高世代渐渗群体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e)和平均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276和0.457。[结论]通过远缘杂交,渐渗系发生了广泛遗传与表观遗传变异,扩大了遗传变异基础,为水稻品种改良与种质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
邓晓娟罗向东谢建坤万勇胡标林曹娟芳戴亮芳
关键词:东乡野生稻渐渗系SSR分析
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正反交种间杂种F_1的雄配子发生与发育被引量:3
2011年
该文以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美国光壳稻P1003)的正反交种间杂种F1(正交为光壳稻P1003×东乡野生稻;反交为东乡野生稻×光壳稻P1003)为试材,研究其各个减数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特征、染色体交换重组及雄配子发育特点。结果表明:正反交杂种F1花粉母细胞细胞核减数分裂的同步性较高,细胞质为连续型胞质分裂类型。在细胞核分裂的过程中,核仁在前期I到中期I逐渐消失。染色体在前期I到中期I逐渐收缩,变得更加清晰可见。在终变期和中期I,90.54%以上的花粉母细胞能形成12个二价体(含少数棒状二价体和8字型二价体),部分花粉母细胞(正交9.46%,反交7.65%)出现少量的单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后期I观察到1.27%–1.35%的花粉母细胞含有1至数条落后染色体。最终有92.6%–94.8%的小孢子能发育成形态正常、染色能力强的成熟花粉粒。另外,在正交杂种F1的粗线期中存在2个核仁,而反交杂种F1及其双亲的粗线期只有1个核仁。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作物品种改良、种质资源创新以及种间亲缘关系研究提供细胞学证据。
罗向东戴亮芳万勇胡标林李佛生李霞谢建坤
关键词:东乡野生稻种间杂种减数分裂亲缘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