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619)
- 作品数:2 被引量:51H指数:2
- 相关作者:范代读刘阿成陆琦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长江口南汇边滩冲淤变化规律与机制被引量:21
- 2010年
- 根据1842—2004年海图资料分析发现,南汇边滩存在近百年尺度的强烈冲刷—淤积旋回。长江主泓走南港或北港是造成冲刷期"北滩、东滩淤积,南滩、过渡带冲刷"或淤积期冲淤态势反相的主要原因;冲刷期内风暴强度和频数明显多于淤积期,造成冲刷期滩面叠置记忆的是暴风浪成因的"高滩冲刷、低滩淤积"的冲淤态势,而淤积期保存的是弱风浪成因的"高滩淤积、低滩冲刷"叠置增强的剖面特征。尽管三角洲整体冲淤态势的转变主要受流域来沙量的控制,但不同岸段受河口河势分水分沙作用、潮流和波浪等共同作用,明显存在此冲彼淤、冲淤动态调整等特征。已有的入海泥沙含量阈值研究以点代面或以局部代整体,这是造成阈值估算偏高的主要原因。2003年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后平均年输沙量154 Mt/a已低于低阈值184 Mt/a,但三角洲尚未如预测那样发生由净淤积向净侵蚀的转变。已有的河口水文观察资料显示,水体含沙量也未发生明显下降,这可能是潮控型三角洲潮流对泥沙在河口的再分配起主导作用,并可能由此延长三角洲冲淤转变对入海泥沙量减少的滞后。今后需进一步加强潮控型河口复杂过程的综合研究,提高对泥沙含量阈值估算和应对可能面临的海岸侵蚀及其相关的环境地质灾害的能力。
- 火苗范代读陆琦刘阿成
-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三峡工程
- 全球变暖是否导致台风增强:古风暴学研究进展与启示被引量:30
- 2008年
- 近年来台风活动异常,它是全球变暖的结果,还是处在年代际变化的活跃期,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争论的焦点和热点.由于台风器测年限太短,对台风生成、发展和演化的复杂过程和机制认识不足,特别是对破坏力巨大的超强台风活动规律的认识更是有限,因此亟需延长台风资料的时间序列."古风暴学"便是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学科,始于20世纪90年代,通过研究地质记录和历史文献,重建器测时代之前几百年至数千年的古台风活动规律.在对近十几年来古风暴学主要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代用记录在古风暴学研究中的发展和前景.古风暴学研究开始由比较单一地依靠典型风暴沉积特征,逐步发展为综合运用微体化石、有机元素比值和同位素等方法,进行风暴事件沉积的判识.近年来又发展了树轮、洞穴石笋和珊瑚礁等年生长微层的氧同位素分析法.历史文献资料也得到比较系统的整编和分析.已有的研究表明,台风登陆频数与全新世气温长周期波动不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台风活动与ENSO的关系是长期的、稳定的,LaNia年登陆中国的台风数和登陆中、北美洲的飓风数明显多于ElNio年,这与现代台风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另外,台风路径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但二者之间的长周期关系仍不清楚.这些认识对于理解全球变化与台风趋势性变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古风暴学研究今后需加强:(ⅰ)代用记录形成和保存机制的研究;(ⅱ)不同代用记录的对比验证;(ⅲ)区分风暴沉积与海啸等其他高能事件沉积;(ⅳ)古风暴强度的重建工作;(ⅴ)数值模拟;(ⅵ)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古风暴学对比研究,增强台风发生机制与周期性的研究.
- 廖淦标范代读
- 关键词:台风灾害重现期全球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