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102102310002)
- 作品数:16 被引量:92H指数:5
- 相关作者:周明武宋力李扬张迅罗彦平更多>>
-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济南军区后勤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保留骨骺的关节内截骨携带部分跖骨再造儿童长手指一例
- 2019年
- 2017年10月,对1例右手拇、示、中指外伤性缺损残留掌指关节的13岁男孩,一期行皮瓣修复后,二期采用保留骨骺的跖骨头关节内截骨携带部分第2跖骨再造中指,术中携带长约3cm跖骨,于跖趾关节处保留约1/2跖骨头关节面及背侧骨膜,保留骨骺远端2.5mm松质骨于关节内楔形截骨进行长手指再造.术后随访10个月,再造指功能、外形及感觉恢复满意,效果良好.
- 周明武宋力宋健张广超周树萍宋德恩杨涛
- 关键词:骨骺跖骨儿童
- 同种异体骨异位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段兔同种异体大段胫骨与自体大段胫骨异位再血管化程度的差异性。方法健康成年(6月龄)中国白兔70只,体质量(2.5±0.5)k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同种异体骨组)30只、对照组(自体骨组)30只,余10只用作制备同种异体骨供体。实验组将制备好的1.5 cm长兔异体胫骨段置于兔大腿隐动脉处的股直肌与股内侧肌的间隙内,1.0克氏针固定于股骨上。对照组取与实验组相同部位等长自体胫骨同法置于兔大腿相应部位。分别于术后4、8、12周通过大体标本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骨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CD34蛋白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VEGF主要存在于新生血管周围、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以及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CD34主要分布在以哈弗管为中心的血管内皮细胞。术后4、12周,实验组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4.50±2.01)vs(5.50±1.35),术后12周(4.10±1.52)vs(3.60±1.58),P>0.05)];术后8周,实验组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0±1.07)vs(8.60±2.17),P<0.05],且两组VEGF的表达量4周少于8周(P<0.05),8周多于12周(P<0.05)。术后4周,实验组CD34阳性血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0±1.83)个∕视野vs(7.30±1.34)个∕视野,P<0.05];术后8、12周,实验组CD34阳性血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13.30±1.95)个∕视野vs(13.80±2.62)个∕视野,术后12周(10.90±2.28)个∕视野vs(11.80±1.22)个∕视野,P>0.05];两组CD34阳性血管数4周少于8周(P<0.05),8周多于12周(P<0.05)。结论兔同种异体大段胫骨段置于含有知名血管血供丰富的肌肉间隙内2个月能够完成再血管化,与自体骨无明显差异,证实了同种异体大段胫骨段异位再血管化的可行性。
- 周明武罗彦平杨瑞甫宋力李扬张迅徐立博王义生
-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皮质骨血管化VEGFCD34
- [足母]甲皮瓣与带跖骨的第二趾复合组织组合再造拇指被引量:18
- 2018年
- 目的探讨[足母]甲皮瓣与带跖骨的第二趾复合组织组合再造拇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6例拇指V度缺损的患者,采用[足母]甲皮瓣与带跖骨的第二趾骨、关节、肌腱等复合组织组合再造拇指.跖趾关节附近截断跖骨头.跖骨头沿矢状面由背侧向跖侧翻转70°~80°,修整骨折断面后与跖骨重组.重建掌指关节及部分掌骨。6例均获得随访。结果再造拇指6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再造拇指外形与健侧相近.指端两点分辨觉1.0~2.0cm。对掌功能恢复满意,掌指关节活动度屈曲最大可达50°同时有适度背伸功能。指骨愈合良好、无明显骨质吸收及关节变性。供足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良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3例。结论应用躅甲皮瓣与带跖骨的第二趾复合组织再造的拇指.重建了掌指关节及部分掌骨.使再造后的拇指恢复了掌指关节的生理弧度及合适的长度,功能满意,是修复拇指伴掌骨缺损的良好方法。
- 周明武宋健宋力周立杨瑞甫幸超峰李士民
- 关键词:跖骨第二足趾
- 胫后动脉双穿支蒂V—Y推进皮瓣修复跟腱区小面积软组织缺损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以胫后动脉双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跟腱区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胫后动脉双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跟腱区较小创面共8例,创面面积为1.5 cm×3.5 cm^3.5 cm×5.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8.0 cm^4.0 cm×12.0 cm。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内容有皮瓣外形、质地、色泽、弹性、臃肿度等。结果8例双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供区一期缝合。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外形、质地好,色泽、弹性好,无局部皮肤隆起,皮瓣几乎与周围组织相平。根据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标准评定:优6例,良2例。患者均有较高的满意度。结论以胫后动脉双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对皮瓣供区影响小,是修复跟腱区小面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 李扬郑世军李琛琦周明武张广超宋力
- 关键词:穿支胫后动脉
- 大段感染骨煮沸后异位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大段感染骨经煮沸后异位再血管化的可行性。[方法]将120只健康6个月龄中国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0只。实验组:首先制备兔胫骨感染模型,然后截取2.0 cm长感染胫骨,经煮沸灭菌后,异位于对侧大腿股直肌与股内侧肌间隙之隐动脉处,1.0克氏针固定于股骨上。对照组:在同一部位截取相同长度的无菌胫骨段经生理盐水浸泡处理后,余步骤同实验组。两组分别于术后0、4、6、8、10、12周各处死10只兔子,通过大体标本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异位血管化骨CD34阳性血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量的灰度值,分析判断两组血管化情况。[结果]术后4、6、8周,实验组CD34阳性血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VEGF蛋白表达量也均低于对照组,但仅术后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12周,实验组CD34及VEGF检测结果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CD34阳性血管数及VEGF蛋白表达量分别在术后10、8周达到峰值,之后均成下降趋势。此时,两组异位血管化骨几乎完全被软组织包裹;两者贴附紧密,分离困难。[结论]自体正常骨在术后8周完成再血管化,要快于煮沸骨,而煮沸骨在术后10周也完成再血管化。证实兔大段感染胫骨经煮沸灭菌后异位于肌肉丰富的知名血管处,使其再血管化,转化为血管化骨是可行的。
- 李扬罗彦平周明武朱杰张迅徐立博
- 关键词:再血管化VEGFCD34
- 前臂及手掌部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前臂及手掌部丛状神经纤维瘤(PN)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应用神经血管移植、显微镜下分离及缝接等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前臂及手掌部PN 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18岁,平均9.2岁。右前臂尺神经、正中神经及其手掌部分支1例,右前臂正中神经及其手掌部分支2例,左前臂正中神经及其手掌部分支2例,左前臂尺神经及其手掌部分支1例。患者术后功能、感觉等均采用门诊随访的方法进行评定。结果6例病理结果均显示为PN,切口均一期缝合。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切口未见明显瘢痕组织形成,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手掌部PN术后复发,经二期手术再次切除,其余5例患者在随访时间内未见复发。正中神经、尺神经PN患者患肢各指指端两点辨别觉为2~5 mm,平均3.30 mm;正中神经PN患者患肢拇、示、中、环指指端两点辨别觉为2~5 mm,平均2.95 mm;尺神经PN患者患肢环、小指指端两点辨别觉为3~4 mm,平均3.50 mm。前臂及手部功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5例,良1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前臂及手掌部PN,不仅术中可有效的分离肿瘤和神经纤维、有效的保护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分支及其血运,而且术后复发率低,神经功能损伤较小。
- 李扬刘月华白晨平滕军放胡腾龙宋力周明武
- 关键词:前臂手掌丛状神经纤维瘤正中神经尺神经
- 外源性VEGF对异位兔同种异体脱钙骨骨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异位兔同种异体脱钙骨骨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中国白兔140只,雌雄不限,取20只作为供体制备同种异体脱钙骨,其余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同种异体脱钙骨加VEGF组)60只、对照组(同种异体脱钙骨组)60只。实验组将制备好的1.5 cm长同种异体脱钙胫骨段置于兔右大腿股直肌与股内侧肌间隙近隐动脉处,并用2根0.8 mm克氏针将其固定于股骨上,于其附近皮下植入一枚胶囊渗透压泵,泵内载有浓度为0.5 μg/ml的VEGF溶液200 μl。对照组取等长同种异体脱钙骨同法置于兔右大腿相应部位。每组分别于术后0、2、4、8、10、12周处死10只白兔,通过大体标本观察、HE染色观察及I型胶蛋白荧光强度检测,分析判断两组同种异体脱钙骨骨活化程度。结果实验组同种异体脱钙骨逐渐被结缔组织膜包裹,其表面出现大小不同的陷窝,并逐渐增多且加深,对照组陷窝相对少而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I型胶原蛋白荧光强度分别在术后8周(47.57±3.50)、10周(45.07±6.02)达到峰值,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兔同种异体脱钙骨异位于血运丰富的肌间隙内经过10周可转变为活化骨,而施加外源性VEGF后,同种异体脱钙骨8周便可转变为活化骨,骨活化进程明显加快。证实了外源性VEGF可明显促进异位兔同种异体脱钙骨骨活化进程。
- 周立侯建玺周明武谢书强闫宇涛王跃彬宋力宋健
-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脱钙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局部缓释VEGF对兔同种异体骨异位预构骨皮瓣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作为生长因子缓释载体局部缓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兔同种异体脱钙骨异位预构骨皮瓣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实验选用健康成年中国白兔140只,雌雄不限,取20只白兔用于制备同种异体脱钙骨,剩余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同种异体脱钙骨加VEGF 组)60只和对照组(同种异体脱钙骨组)60只。实验组将制备好的1.5 cm长同种异体脱钙胫骨段置于兔右大腿股直肌与股内侧肌间隙之隐动脉处,2根0.8 mm的克氏针将其固定于股骨上,附近皮下植入一枚胶囊渗透压泵,泵内载有浓度为0.5μg/ml的VEGF 溶液200μl;对照组取等长同种异体脱钙骨同法置于兔右大腿股直肌与股内侧肌间隙之隐动脉处。两组分别于术后第2、4、6、8、10、12周处死白兔并取出标本,行大体解剖学观察、CD34免疫荧光染色、Ca2+含量检测,检测各组各时间点同种异体脱钙骨中的新生血管数量及钙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CD34阳性血管数总体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缓慢下降。实验组和对照组CD34阳性血管数分别在术后6周和8周达到高峰值,实验组6周CD34阳性血管数(19.20±4.66)多于对照组8周CD34阳性血管数(16.60±3.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钙含量检测结果:随预构骨皮瓣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和对照组同种异体脱钙骨的钙含量均呈大体下降趋势。结论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局部缓释VEGF可明显加快兔同种异体脱钙骨异位血管化预构骨皮瓣的进程,但VEGF并不能减缓或阻止其异位预构骨皮瓣时的骨吸收进程,同种异体骨皮瓣预构完成后需适时移植。
- 张迅周立侯建玺周明武张胜利宋健王跃兵杨瑞甫幸超峰
- 关键词:骨皮瓣CD34钙含量
- 大段感染骨煮沸后异位骨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大段感染骨煮沸后异位活化的可行性。方法将160只健康6个月龄中国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80只。实验组:首先制备兔胫骨感染模型,然后截取2.0cm长感染胫骨,经煮沸灭菌后,异位于对侧大腿股直肌与股内侧肌间隙之隐动脉处,1.0克氏针固定于股骨卜对照组:存同一部位截取相同长度的无菌胫骨段经生理盐水浸泡后,余步骤同实验组。两组分别于术后各时间节点处死10只兔,通过大体标本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I型胶原蛋白生成量的灰度值,分析判断两组骨活化进程。结果自体正常骨忡化肟逐渐被结缔组织包裹,其表面出现大小不同的小凹,且逐渐增多,要快于煮沸骨相应进程。对照组BMP-2和I型胶原蛋向的灰度值在术后10周达到峰值,分别为147.04±9.52、148.87±6.52,与实验组术后16周相应数值(145.08±6.59、147.25±5.4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自体正常骨异位于血供丰富的组织间隙内经过10周可转变为活化骨,要快于煮沸竹,而煮沸骨经过16周也完成活化过程。证实兔大段感染骨煮沸后异位活化的可行性。
- 李扬张迅伏杭江朱杰王飞云罗彦平周明武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I型胶原
- 不同类型血管蒂胫骨皮瓣治疗四肢骨不连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类型血管为蒂胫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6月至2018年10月,对41例四肢不同类型骨不连或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者,分别采用以单纯胫后血管束为蒂的桥式交叉胫骨皮瓣5例,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桥式交叉胫骨皮瓣修复9例、游离移植27例。切取胫骨瓣长度为1.0~8.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2.5 cm×2.0 cm^8.0 cm×25.0 cm。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X线片随访,直至骨质愈合。结果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胫骨骨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24个月,骨不连、骨缺损修复后,骨愈合良好,3~8个月骨折线消失。其中,27例皮瓣与修复区周围组织基本相平,14例有不同程度臃肿,经二期去脂整形手术后,也与周围组织平齐。19例掌骨或指骨骨不连的患者,术后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TAM系统评定法进行关节功能评定:优11例,良6例,可2例。22例胫骨骨不连的患者,术后恢复负重行走功能。结论三种不同类型血管为蒂胫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不连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其各有优缺点,又相互补充,是一类较为可行的骨不连修复方法。
- 梁磊刘月华周明武李扬李扬宋力
- 关键词:骨不连胫后动脉穿支胫骨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