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BY2011115)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林群英张锋伦孙晓明张卫明吴亮亮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鸿丰果蔬食品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杏鲍菇
  • 2篇栽培
  • 2篇金针菇
  • 2篇菌糠
  • 1篇氮源
  • 1篇意杨
  • 1篇有机肥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栽培原料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甾醇
  • 1篇麦角
  • 1篇麦角甾醇
  • 1篇木屑
  • 1篇菌糠栽培
  • 1篇菌丝
  • 1篇菌丝生长
  • 1篇活性
  • 1篇活性成分

机构

  • 4篇南京野生植物...
  • 1篇江苏鸿丰果蔬...

作者

  • 4篇孙晓明
  • 4篇张锋伦
  • 4篇林群英
  • 3篇吴亮亮
  • 3篇张卫明
  • 2篇吴素玲

传媒

  • 3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北方园艺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虫草液体培养的研究进展
2013年
论述了液体培养主要涉及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和其他元素等营养因素和温度、通气、pH等环境条件对虫草菌丝产量和活性成分(以多糖和虫草素为主)产量的影响,展望了虫草液体培养的发展趋势。
林群英吴亮亮张锋伦孙晓明
关键词:虫草菌丝生长活性成分
杏鲍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一种品质优越的珍稀食用菌,风味独特且营养丰富,其研究备受关注。杏鲍菇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包括菌丝生长的营养要求、子实体栽培基质利用情况、病虫害防治和工厂化周年生产等方面均得到广泛的研究,并取得良好的进展。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状况展开论述,为杏鲍菇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林群英张锋伦孙晓明张卫明
关键词:杏鲍菇生物学特性栽培原料栽培技术
金针菇意杨菌糠有机肥发酵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筛选发酵配方和接种量,测定发芽指数(GI)、水分、pH、酶活性的变化,对金针菇意杨菌糠有机肥发酵进行初步研究。筛选得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菌糠70%、米糠15%、麦麸15%),GI为94%。接种量为2%时,GI为92%,脲酶活性最大,为17 U,比接种量为10%(12U)和14%(13 U)高,而纤维素酶活性大小受接种量的影响较小。发酵过程中培养基的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pH则呈上升趋势。脲酶最大活性为21 U,出现在第6天,在第8天降到最低值,仅为8 U。而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值在第8天,为10 U,随之下降至8 U。这些研究结果将为金针菇意杨菌糠的肥料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林群英张锋伦吴亮亮孙晓明吴素玲张卫明
关键词:金针菇菌糠有机肥
氮源对金针菇菌糠栽培杏鲍菇的改良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以杏鲍菇为试材,采用菌丝培养和麦角甾醇含量测定2种方法,对金针菇菌糠栽培杏鲍菇时氮源的改良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针菇菌糠的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分别为64.05%和1.72%;玉米粉对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其栽培的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为4.3mm/d,其次是麦麸,为3.6mm/d,而麦麸米糠混合组的杏鲍菇菌丝长势最佳;杏鲍菇菌丝含麦角甾醇最高的是麦麸米糠混合组(麦角甾醇含量为0.20mg/g),其次分别是米糠组和玉米粉组,麦麸组的含量最低;可以判断麦麸和米糠混合使用是改良金针菇菌糠的最佳氮源。
林群英吴亮亮张锋伦吴素玲孙晓明张卫明
关键词:杏鲍菇氮源麦角甾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