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702001)

作品数:40 被引量:683H指数:17
相关作者:肖洪浪蓝永超程国栋胡兴林沈永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水利水电学校新疆水文水资源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18篇水利工程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流域
  • 11篇河流域
  • 10篇气候
  • 9篇气候变化
  • 8篇径流
  • 8篇黑河流域
  • 6篇土壤
  • 5篇水文
  • 4篇水循环
  • 4篇出山径流
  • 3篇水文过程
  • 3篇水资源
  • 3篇土壤水
  • 3篇全球变暖
  • 3篇内陆河
  • 3篇内陆河流域
  • 3篇黄河
  • 3篇变暖
  • 2篇地下水
  • 2篇山区流域

机构

  • 3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新疆水利水电...
  • 3篇新疆水文水资...
  • 3篇水利部黄河水...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甘肃省人民政...
  • 2篇黄委会上游水...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作者

  • 12篇肖洪浪
  • 11篇蓝永超
  • 8篇程国栋
  • 6篇胡兴林
  • 4篇沈永平
  • 4篇任娟
  • 3篇吴素芬
  • 3篇钟英君
  • 3篇李彩芝
  • 3篇宋波
  • 3篇院玲玲
  • 3篇宁宝英
  • 3篇赵良菊
  • 3篇庞洪喜
  • 3篇贾文雄
  • 3篇李宗省
  • 3篇何元庆
  • 3篇王国亚
  • 3篇高艳红
  • 3篇张宁宁

传媒

  • 13篇地球科学进展
  • 6篇中国沙漠
  • 4篇冰川冻土
  • 3篇Resear...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水文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地下水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水利科技与经...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18篇2008
  • 4篇2007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大尺度综合环境观测站网计划介绍及其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大尺度综合环境观测站网(CLEOs)是研究大尺度流域水资源环境问题的国家观测站网计划,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在策划的前瞻性、基础性的战略部署之一。强调在实验观测网的基础上、实现在流域尺度学科的综合与集成,寻求水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全面介绍该计划的背景、设计框架、核心和实施步骤,结合我国流域尺度水文水资源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在西北内陆河流域建立大尺度综合环境观站网的可能性。
任娟肖洪浪李锦秀赵良菊陆明峰程国栋
关键词:内陆河流域
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突变分析被引量:107
2008年
利用8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分析法和5年趋势滑动,进行了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气温持续升高,90年代以后明显变暖,其中秋、冬季升温幅度较大;60年代降水量最少,之后逐渐增多,80年代达到最多,90年代又减少,2000年以来又明显增多;气温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南北差异,以黑河干流为界,中东部升温幅度从南到北呈增大趋势,而中西部从南到北呈减小趋势;降水变化的空间差异也明显,东部表现为东西差异,降水量增加幅度从东到西呈减小趋势,而中、西部表现为南北差异,降水量增加幅度从南到北呈减小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滑动T检验法、Cramer法、Mann-Kendall法进行气候突变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区气温突变比降水突变明显,不同方法检验的结果比较一致;春、夏季气温在1997年发生突变,而秋、冬季在1985年左右发生突变。
贾文雄何元庆李宗省庞洪喜院玲玲宁宝英宋波张宁宁
关键词:气候突变
土壤水研究在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中的作用、现状与方向被引量:11
2008年
阐述了土壤水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论述了土壤水研究由形态学向能量学转变发展的历程、土壤水资源近几年研究的现状以及土壤水研究测定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几年流域土壤水研究的重点领域应为:流域土壤水含量测定与动态监测;土壤水循环与水平衡;土壤水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和流域土壤水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
段争虎
关键词:土壤水流域生态流域水文水平衡水循环
黑河中下游荒漠区植物多样性分布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被引量:50
2008年
基于对黑河流域中下游荒漠区植被和土壤生境的调查分析,以土壤水分在各调查样地中的差异来反映研究区的生态水文特征,采用种的丰富度和多度来代表荒漠植物多样性研究了荒漠植物,包括隐花植物多样性分布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土壤水分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着荒漠植物的多样性,而通过影响其它生境因子又间接地影响着多样性的维持。因此,如何维持中下游相对稳定的土壤水分来源是该区荒漠植物多样性保育今后所要面临的挑战。
李新荣何明珠贾荣亮
关键词:土壤水分植物多样性隐花植物生物多样性保育
黄河上游主要支流径流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变趋势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基于有关水文站径流观测资料,对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干流与主要支流流域径流的补给来源、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径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汛期(5~10月)水量占年总量的52.4%~68.0%,非汛期地下水补给量占年总量的35.1%~43.1%,冰雪融水量占年总量的2.5﹪~5.0﹪;从空间分布看,由于流域下垫面条件不同,其产流模数在空间的分布差异性很大,产水量较大的区域模数为7.874~8.500L/s.km2;产水量中等区域模数为5.047~6.536L/s.km2;产流量较小区模数为3.416~3.812L/s.km2;从时间上看,自有观测资料至2008年,以1986年为分界点,径流的多年变化过程总体上先表现出具有长持续性的波动上涨、后表现出跌宕中下落的趋势过程;各月径流量的长期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汛期径流量减少的幅度较大,非汛期减少的幅度相对较小。鉴于源区各区间径流持续减少的原因,导致兰州站自1986年以来径流变化过程有显著减少的趋势,且这种变化趋势还在持续。黄河上游径流的持续减少给流域各省的经济与社会、生态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王静胡兴林
关键词:径流特征黄河上游
胡杨根系分布特征与根系吸水模型建立被引量:36
2008年
依据2006年和2007年6~7月在极端干旱区额济纳的实测资料,利用分形和概率统计的方法对胡杨根系分布与根区土壤水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引入土壤含水率期望(cm.g/g)的概念,建立了含水率期望值与根系分维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求出了适宜胡杨生长的土壤含水率期望值的范围。同时建立了初版的根系吸水模型,并进行验证,得到较好的结果。
冯走司建华李建林席海洋
关键词:极端干旱区根系分布根系吸水模型
黑河流域陆地-大气相互作用研究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0
2008年
陆地和大气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不仅陆面分布与地表过程对大气变化有着响应过程,而且陆面物理过程、地表特征分布对大气过程也有着重要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分布极不均匀,是水资源变化和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与脆弱地区。这里,由于海拔高度起伏造就了以水为主线的上游山区冰雪、冻土—中游森林、绿洲—下游戈壁荒漠的多个自然景观带共存的内陆河流域,是开展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的理想场所。文章集中黑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冰雪/冻土与大气相互作用、降水异质性、人类活动影响以及尺度等问题,阐述了流域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热点,指出发挥各学科优势,将大尺度的大气过程与中间尺度和小尺度的陆面水文/生态过程结合,建立流域尺度大气—水文—生态过程真正的双向耦合模式,不仅研究气候变化对陆面水文、生态的影响,同时探讨陆面小尺度过程对大气的反馈机理,探索流域尺度的水循环过程和驱动机理,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高艳红程国栋
关键词:黑河流域陆气相互作用水循环
黄河内蒙段河道冲淤量与水沙输移过程的关系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根据1952~2003年黄河内蒙古河段实测断面资料分析,天然状态下该河段均处在淤积状态,青铜峡、三盛公水库建成运行初期水库蓄混排清,不同的水沙组合使河道有冲有淤,青铜峡水库蓄满失去蓄混排清功能后,河道又长期处在淤积状态。河道冲淤量与来水量、来沙量的线性组合高度相关,表明该河段冲淤量与河道的水沙组合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由此建立了计算河道冲淤量的数学模型。来沙系数是判断河道冲淤变化的关键指标,实测资料分析表明:来沙系数小于或等于0.005时河道发生冲刷,来沙系数在0.005~0.009之间时河道有冲有淤,来沙系数大于0.009时河道发生淤积,来沙系数大于0.015时淤积量趋于稳定,且以1.0为渐近线。
胡兴林王静蓝永超李文治赵昌瑞
关键词:水沙输移黄河内蒙古段
黑河中上游段河道渗漏量计算方法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8
2012年
通过河道断面法对黑河中上游河段河道渗漏量进行了比测试验,结果表明:河床岩性组成、河流平面几何形态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输水方式的改变等对河道渗漏量影响显著.黑河实施全流域调水前后河道渗漏量发生显著的跳跃性变化,莺落峡至312桥区间河道渗漏量调水前为1.2543×108 m3,调水后为4.3747×108 m3,调水后较调水前河道渗漏量增加3.1203×108 m3;河道流量越小其相应损失率愈大,河道流量越大,其相应损失率愈小,由此得出各河段不同流量单位河长的损失率服从倒数函数分布.研究结果是在黑河中上游实体河道上进行上下断面流量比测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符合该河段的实际情况,可作为黑河中游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分析、地下水流系统模拟、流域水资源重复利用、水量调度计算各种模拟模型验证河道渗漏量的基础资料.
胡兴林肖洪浪蓝永超王静丁宏伟
关键词:计算方法
黑河流域土壤参数修正及其对大气要素模拟的影响被引量:9
2007年
根据Cosby等1984年总结的土壤特征参数计算方法和基于黑河流域53个土壤剖面数据,得到对应于美国农业土壤分类标准的黑河流域6类土壤的平均粘、砂含量,计算了黑河流域各类土壤的特征参数,分别采用Cosby等计算的土壤参数以及黑河土壤剖面数据计算的土壤参数,运用耦合了NOAH陆面过程模型的大气中尺度模式(Mesoscale Model version 5,MM5)模拟土壤参数变化对黑河流域中上游大气要素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b参数和饱和导水率改变对局地能量变化影响很大,饱和土壤水势以及孔隙度对局地水分传输变化影响较大。特征参数变化引起的温度场变化位于砂质土壤和粉壤土覆盖范围,而湿度相关要素场变化则主要位于中游绿洲粉壤土、粉土覆盖区。通过与观测值的比较发现,除阿拉善右旗外,使用Heihe数组土壤参数后模拟的气温、湿度及风场都有一定改进。
高艳红程国栋刘伟崔文瑞柳媛普李海英彭红春王遂缠
关键词:黑河流域MM5模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