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66004)

作品数:12 被引量:139H指数:7
相关作者:刘伟刘成梅万婕郑为完石燕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膳食纤维
  • 3篇豆渣
  • 3篇膳食
  • 3篇光谱
  • 3篇大豆膳食
  • 3篇大豆膳食纤维
  • 2篇动态超高压微...
  • 2篇原子
  • 2篇食用膜
  • 2篇酥油
  • 2篇酸奶
  • 2篇微胶囊
  • 2篇纤维
  • 2篇纤维素
  • 2篇离子
  • 2篇可食用
  • 2篇可食用膜
  • 2篇光谱法
  • 2篇半纤维素
  • 2篇超高压

机构

  • 12篇南昌大学

作者

  • 8篇刘成梅
  • 8篇刘伟
  • 7篇万婕
  • 4篇石燕
  • 4篇郑为完
  • 3篇余海霞
  • 3篇吴伟
  • 3篇刘凡
  • 3篇涂宗财
  • 2篇张兆琴
  • 2篇葛辉
  • 2篇邹金
  • 1篇李俶
  • 1篇章文琴
  • 1篇谭惠子
  • 1篇张海玲
  • 1篇蓝海军
  • 1篇张雪春
  • 1篇梁瑞红
  • 1篇陈智韡

传媒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食品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高压物理学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断层扫描成像法研究荧光标记酥油微胶囊微结构被引量:1
2011年
用异硫氰酸荧光素作为荧光探针,在碱性条件下标记酪蛋白,根据标记前后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变化情况对异硫氰酸荧光素和酪蛋白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用SephadexG-50层析柱分离出荧光标记物,以荧光标记酪蛋白作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荧光标记酥油微胶囊,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488nm的Ar+激光光源激发下断层扫描酥油微胶囊微结构。结果表明,酪蛋白是在油水界面膜和微胶囊表面聚结。制备出的酥油微胶囊有单核和多核两种形式,微胶囊为园球形,表面光滑,无裂缝,无凹陷,微胶囊壁表面完整,壁结构较为致密,其颗粒尺寸为有明显差异的大小颗粒组成,而且小颗粒附着在大颗粒上,形成了部分附聚粉,有助于微胶囊溶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胶囊制品。
石燕郑为完邹金张雪春刘凡
关键词:荧光标记微结构微胶囊酥油
稻米主要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的分布分析被引量:17
2010年
对稻米碾磨加工过程中各米样和各道米糠主要营养成分和5种矿质元素Cu、Zn、Ca、Mg、Fe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糙米含有比精米更加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一道米糠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蛋白,其质量分数分别为21.88%、15.57%,二道米糠中油脂和蛋白的质量分数较大,分别为13.26%、13.41%,三道米糠中淀粉质量分数高达51.39%;稻米中矿质元素较多地存在于米糠中,各道米糠中5种矿质元素的总量依次为13 006.81、9 901.53、6 767.78μg/g,明显高于各米样,稻米中5种矿质元素含量的高低顺序是:Mg>Ca>Zn>Fe>Cu。
石燕邹金郑为完张海玲
关键词:稻米米糠营养成分矿质元素
增稠剂对大豆膳食纤维可食用膜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以酶-化学法制备的豆渣膳食纤维为原料,添加增稠剂、蜂蜡、甘油等制备速溶可食用膜。以透明度、溶解速度、水蒸气透过系数及透油系数为指标,研究了不同增稠剂(CMC、卡拉胶、甲基纤维素、琼脂、海藻酸钠、明胶)对膜性能的影响,并对增稠剂进行复配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MC、海藻酸钠对膜性能有重要影响,当CMC∶海藻酸钠为3∶1,添加量为1%时,膜的透明度为14·277%,溶解速度小于30s/g,水蒸气透过系数为0·630g·mm/m2·d·kPa,透油系数为4·329g·mm/m2·d。
吴伟刘成梅万婕刘伟梁瑞红
关键词:可食用膜豆渣大豆膳食纤维增稠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不同产地大豆中的矿物元素含量被引量:34
2010年
选取江西、黑龙江、吉林和安徽4产地同一种属大豆经硝酸湿法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了其中K,P,Mg,Ca,Fe,Al,Zn,Mn和Na元素的含量,并采用Ducan多重比较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中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其中K,P,Mg,Ca,Fe元素含量较高,且排序不因产地的变化而改变。Mn,Zn,Al,Na元素的排序则受产地影响较大。K,P,Mg的含量受产地的影响不大,表现出某一品种大豆自身生长对主要矿物质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不同产地大豆中Al,Ca,Fe,Na,Mn,Zn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说明这几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土壤及环境的影响较大,其中安徽大豆中的铁元素(70.93 mg.kg-1)和江西大豆中的锰元素(32.69 mg.kg-1)显著高于其他3个样品。
万婕刘成梅刘伟涂宗财李俶章文琴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大豆矿物元素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对半纤维素B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以半纤维素B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在不同压力(0~180MPa)下对半纤维素B进行处理,研究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对半纤维素B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动态超高压处理后,样品的平均粒径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140MPa时达到最低,为610.3nm;比表面积随处理压力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140MPa时达到最大,为0.65m2/g;随着压力的增大,半纤维素B的结合水的流动性变弱;半纤维素B溶液为假塑性流体,随着压力的增大,其表观黏度降低。
涂宗财陈媛刘成梅刘伟万婕
关键词:动态超高压微射流理化性质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改性膳食纤维对酸奶流变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本实验研究了经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处理后的膳食纤维及添加了该膳食纤维的酸奶的流变学特性,探讨了添加不同浓度、经过不同压力处理后的膳食纤维对酸奶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6%的膳食纤维溶液经过40MPa处理后的表观黏度为160.2mPa·s,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180MPa时高达551.6mPa·s,在80MPa固定压力时,其表观黏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浓度为1.5%时达到897.9mPa·s;酸奶的表观黏度与所添加的膳食纤维的表观黏度变化规律一致,随着膳食纤维添加量和处理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酸奶中添加经80MPa处理、浓度为0.6%的膳食纤维后,其黏度在转速为6r/min时由原来的6.02Pa·s增加到8.36Pa·s,表现为触变性流体特性,酸奶口感纯正黏稠。
余海霞刘成梅万婕刘伟张兆琴吴伟
关键词:动态超高压微射流膳食纤维酸奶流变学
大豆膳食纤维可食用膜的研制被引量:12
2009年
本实验以透明度、溶解速度、水蒸气透过系数及透油系数为指标,研究料液比、增稠剂(CMC、海藻酸钠)、甘油、蜂蜡对膜性能的影响,制备一种成本低、性能好的大豆膳食纤维可食用膜。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可食用膜制备的最佳配方为料液比1:35(W/W)、增稠剂1%(CMC:海藻酸钠=3:1)、甘油1.5%、蜂蜡0.5%。用此配方制备的可食用膜的透明度为13.872%,溶解速度小于30s/g,水蒸汽透过系数为0.621g·mm/m2·d·kPa,透油系数为4.016g·mm/m2·d。
谭惠子刘成梅吴伟万婕刘伟王敏君
关键词:可食用膜豆渣大豆膳食纤维
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膳食纤维酸奶发酵及储藏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行为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3种不同配方酸奶在发酵及储藏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行为。结果表明,添加经动态超高压改性后的膳食纤维能更牢固的束缚酸奶凝胶中的水分,减少体系中"自由水"含量,降低水分的流动性,有利于减少乳清析出情况。
万婕刘成梅刘伟余海霞张兆琴徐迪
关键词:核磁共振技术酸奶膳食纤维水分迁移
微胶囊形成过程中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的红外光谱分析被引量:26
2012年
选用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分别与麦芽糊精共混作为微胶囊壁材,用红外光谱法研究这两种蛋白质在微胶囊形成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蛋白质分别与麦芽糊精共混,经过加热和喷雾干燥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乳清蛋白二级结构α-螺旋含量降低1.90%,β-折叠含量增加0.89%,β-转角增加8.19%,无规卷曲减少7.18%。大豆分离蛋白二级结构α-螺旋含量降低1.64%,β-转角含量降低0.47%,β-折叠增加10.20%,无规卷曲减少了9.03%。同时,两种蛋白质的酰胺Ⅰ带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说明在微胶囊壁结构形成过程中两种蛋白质与麦芽糊精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形成的氢键作用力较强。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分别用两种蛋白质作为壁材包埋大豆油脂微胶囊的表面微结构,发现使用α-螺旋含量高的乳清蛋白为壁材的微胶囊表面更光滑、完整。
石燕刘凡葛辉陈智韡郑为完
关键词:微胶囊蛋白质红外光谱
动态瞬时高压作用对膳食纤维酶解速度的影响被引量:18
2008年
对纤维素酶在动态瞬时高压处理后膳食纤维的酶解速度进行了研究。豆渣膳食纤维(DietaryFiber,DF)经微射流均质机的瞬时高压作用(Instantaneous HighPressure,IHP),在不同的压力以及同一压力的不同作用次数下产生不同粒径和密度,它们对应的酶解速度是不同的。纤维素酶水解膳食纤维产生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等还原糖,通过测定水解后还原糖的含量判断不同粒径和密度的膳食纤维的酶解速度。结果表明,在40~90MPa的压力范围内,物料粒径随压力的增大呈显著下降,物料密度随之增大,酶解速度增大,在90MPa的均质压力下物料粒径达到最小,为202.4nm;当压力继续增大时,物料因膨化作用,物料粒径呈增大趋势,但其密度开始减小,酶解速度继续增大,在140MPa的均质压力下物料密度达到最小,为1.027g/mL,此时酶解后还原糖含量最高,酶解速度最快。压力超过140MPa后,由于超微颗粒问的团聚,物料的密度和粒径均增大,酶解速度减小。在90MPa和140MPa下分别对物料进行多次的瞬时高压处理,发现随处理次数的增多,物料粒径增大,体系密度先减小后增大,酶解速度减小。
万婕刘成梅蓝海军涂宗财刘伟
关键词:膳食纤维瞬时高压作用粒度分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