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3JJD750009)

作品数:18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倪婷婷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文学

主题

  • 6篇文学
  • 5篇作家
  • 4篇英语
  • 4篇外语
  • 4篇小说
  • 2篇代文
  • 2篇叙事
  • 2篇语言
  • 2篇日语
  • 2篇身份
  • 2篇台湾文学
  • 2篇团体
  • 2篇小说创作
  • 2篇跨文化
  • 1篇大学教授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作家
  • 1篇性爱
  • 1篇性爱意识
  • 1篇学史

机构

  • 15篇南京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作者

  • 8篇倪婷婷

传媒

  • 6篇首都师范大学...
  • 6篇江苏社会科学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华文文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跳出中国’来写中国”——论叶君健非母语小说创作中的情感控制
2016年
叶君健世界语和英语小说多为中国叙事。他坚信情感控制有利于情感的有效表达,因而其小说呈现冷酷的色调。他展示被遗忘者梦和生活的悖反,他用"抒情"笔调反衬现实的残酷,他"跳出中国来写中国"。在超越了既成阐释范式的限制后,叶君健的中国叙事在较大程度上抵达了历史本质的揭示。
倪婷婷
关键词:中国叙事
文本与国别文学边界——由赛珍珠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谈起
2014年
赛珍珠《大地》等小说具有明显的中西文化双重属性,表明了作者的中国体验对其写作的重要影响。除了作者经历被多元作用的实际情形,文本是否反映中国式的情感意绪、价值观念及其程度、方式,应是研究者优先也是重点考量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学边界的划分。赛珍珠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提示了对不同身份作家的中国叙事进行文化意义辨识的必要性。作为主流现代汉语文学以外的形态,一些充分反映了作者中国现代性建构和想象的外语创作,拓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边界,在多元文化日益交汇的当下,尤其值得正视。
倪婷婷
关键词:文本身份中国现代文学
杨刚的英文小说《日记拾遗》及相关问题考析被引量:3
2015年
《日记拾遗》是《活的中国》里唯一用英文创作的短篇小说,杨刚假借别人的故事袒露了自己的身心体验。《日记拾遗》与中文小说《肉刑》及《殉》所具有的相关性,为了解杨刚同时所写的另一篇英文小说提供了联想的可能。而杨刚选择直接用英文创作《日记拾遗》,与她协助斯诺编译工作过程中逐渐明确的读者意识有关。
倪婷婷
关键词:斯诺
凌叔华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文化遇合——以《古韵》为考察中心被引量:2
2017年
《古韵》从创作到出版均得益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帮助。凌叔华与朱利安·贝尔英译自己三篇小说的体验,为之后英语写作《古韵》打下了基础。由于作者呈现的中国形象契合了布鲁姆斯伯里团体对古老文明的乌托邦想象,《古韵》难逃"东方主义"迷思的尴尬。但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看,作者基于人类本质一致性的立场,在维系与中国情感和文化联系的同时,将目标读者对人类文明的理想嫁接到自己的价值系统中,未尝不是有意义的尝试。
倪婷婷
关键词:《古韵》跨文化
幽默与“人类之爱”:叶君健外语小说的格调
2017年
叶君健三四十年代用世界语和英语创作的小说具有明显的幽默格调,与跨文化写作的情境相关,也与作者对安徒生的借鉴形成潜在联系。从观照中国被遗忘者的荒诞人生,叶君健洞察了人类普遍尴尬的处境,表现了对人的价值、尊严的信心;他将幽默和诗意融合,凸显了小说'人类之爱'的精神内核;而爱情故事的叙写,则是叶君健从容面对不幸和困境的印证,因传递了普遍人性的光辉而体现了上乘幽默的精髓。
倪婷婷
关键词:幽默安徒生
日据台湾作家的日语创作实况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日据时代台湾的顶尖日语作家,在1930年代以后通过参与日本本岛的"文学评奖"而博得日语文坛的青睐,被不少研究者视为其熟练掌握了殖民者语言的证据。但是通过对日本本岛文学评奖实况的分析,以及还原彼时台湾文坛的文学批评生态体系中对台湾日语作家创作语言能力的评价,则可以发现,此时台湾顶尖日语作家运用日语进行文学表现的能力其实颇为可疑。对台湾日语作家日语能力的真实状况进行剖析,首先可以揭示殖民地台湾总督府所引以为傲的日语普及与所谓"国语运动"貌似颇有成效,但实绩有限;其次展现出了日本本岛文坛与殖民地文坛之间的那种不平等的文学交往意态;最后还证明了过分夸大日据时代台湾文坛"日语"的绝对支配地位也是不甚牢靠的。
马泰祥
关键词:吕赫若
加入外籍的华人作家非母语创作的归类问题被引量:1
2013年
以国籍区分国别文学的规则并不适合一些成年后移居国外的华人作家作品的归类和定性.无论是否用中文写作。这些作家在去国之前文化习性和思维方式业已形成,其作品也反映出根深蒂固的中国意识。从中国文学研究的立场来看,作者的外籍身份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重要.作品是否反映出中国式的情感意绪、价值观念才是关键所在。这些作家的非母语作品作为主流的中国汉语文学以外的一种特殊样貌,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边界,也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化精神内涵。
倪婷婷
关键词:华人作家中国文学文化身份
“中国的巴里”--论熊式-对詹姆斯·巴里的接受
2020年
熊式一作为巴里剧集的中文译者,其英语写作也深受巴里的影响。“以一种知交密友的语调传递”的叙事方式,以及聚焦于“迷人的家庭生活”的书写,充分反映了《王宝川》等作品深得巴里风格的精髓。但熊式一并不止于模仿,他为善于想象的英语读者呈现的中国叙事,包含了多重阐释的空间,其中交织了一个中国作家与生俱有的家国情怀,显现了熊式一融会中英文学艺术资源的匠心。“中国的巴里”的提出,虽然附着了30年代特殊的中国语境下价值评估的偏差因素,但它对熊式一与巴里的关系的明确指认,仍然不乏启示意义,至少它提供了一个理解三四十年代旅居西方而为中国代言的作家及其作品的参照样本。
倪婷婷
向世界表述中国的立场和路径——从熊式一英语剧《王宝川》谈起被引量:2
2019年
熊式一英语剧《王宝川》在伦敦剧场曾大受好评,而在国内却受到"辱国"指控。虽然熊式一具有明确的中国立场,但他的异域处境以及英语言说本身,使他的中国表述面临诸多因素掣肘,因而构成了多重的阐释空间。《王宝川》以锦绣中国来宣传中国文化,并表现作者自己对中国的忠诚,理所当然的同时,也可能会落入西方对中国文明固有想象的陷阱。熊式一以及同时代旅居英美的中国作家表述中国的得失及其独特的情感体验,为当下中国文学向世界展现真实而丰富多元的中国提供了借镜。
倪婷婷
中国现代作家的外语创作与异域经验——以杨刚为什么遗弃《挑战》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杨刚四年的美国体验影响了她对政治使命、价值立场和自我观念的理解和表达,致使她的《挑战》超越了单一的政治畛域之见,凸显出对人的自由、尊严和解放的执著,这一基调决定了杨刚回国前处置这部长篇的谨慎。随着当今全球性多元文化交汇的日益频繁,《挑战》这样的中国作家的外语创作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国人视野,它们的价值和地位将获得理性客观的评定。
倪婷婷
关键词:《挑战》中国现代作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