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J0281)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玉生郑榕辉陈清福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原油WSF对三种海洋鱼类肝微粒体EROD活性的诱导和恢复的比较被引量:5
- 2010年
-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原油水溶性组分(WSF)暴露对黑鲷、黄鳍鲷和褐菖鲉肝微粒体EROD活性的剂量-效应,时间-效应和恢复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剂量诱导实验中,褐菖鲉肝EROD活性在原油WSF浓度为50μg/dm3时呈现生物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而黑鲷和黄鳍鲷肝EROD活性在75μg/dm3时才呈现生物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褐菖鲉肝EROD活性诱导倍数最高,但黑鲷的诱导浓度范围较广。在时间诱导实验中,在40μg/dm3原油WSF暴露下黄鳍鲷肝EROD活性在2 d时首先呈现显著差异;三种鱼肝EROD活性均在第4天达到最高,并呈现显著性变化,此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并接近对照组水平。在恢复实验中三种鱼肝EROD活性下降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石油污染物,黑鲷、黄鳍鲷和褐菖鲉肝EROD活性都可以作为污染生化效应监测指标,然而就三种鱼类比较而言,褐菖鲉最敏感,更适合于作为石油类污染及其生化效应,尤其是低剂量效应的监测生物。
- 郑榕辉张玉生陈清福
- 关键词:黄鳍鲷黑鲷褐菖鲉
- 褐菖鲉鳃丝EROD生物标志物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以褐菖鲉为实验鱼类,以其鳃丝EROD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室内鳃丝EROD活性测定方法条件的摸索和现场海域石油类污染监测的初步应用研究.室内EROD活性测定条件摸索实验结果表明:褐菖鲉鳃丝EROD活性测定的最适pH值为7.8、最适温度为35℃、最适鳃丝用量为18.8±1.9 mm;在鳃丝总长相近(约20 mm)的条件下,剪切成2 mm长的鳃丝片段与否对于EROD活性无显著差异;反应50 min内EROD具有较高活性,随后呈现下降趋势.2次厦门西海域污染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褐菖鲉鳃丝EROD活性与海水石油类含量具有良好的正相关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总体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因此,褐菖鲉鳃丝的EROD活性测定方法与褐菖鲉肝的一样,能够作为生物标志物应用于现场海区的石油类污染及其生化效应的监测.
- 陈清福张玉生郑榕辉
-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褐菖鲉生物标志物石油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