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11-0196)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4
相关作者:杨俊泉胡万宁王晓红赵洪焕王建功更多>>
相关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唐山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肺癌
  • 3篇腺病
  • 3篇腺病毒
  • 3篇化疗
  • 3篇化疗治疗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重组人P53...
  • 2篇注射
  • 2篇注射液
  • 2篇晚期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局部晚期
  • 2篇局部晚期非小...
  • 2篇放化疗

机构

  • 3篇唐山市人民医...
  • 2篇唐山市肿瘤医...

作者

  • 5篇杨俊泉
  • 3篇王晓红
  • 3篇胡万宁
  • 3篇赵洪焕
  • 2篇王建功
  • 1篇韩素桂
  • 1篇赵凯
  • 1篇张晓斌
  • 1篇郑国红
  • 1篇王翠兰
  • 1篇刘春秋
  • 1篇吴琼

传媒

  • 3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化疗加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化疗方案为DP方案:多西他赛75mg/m2,第一天静滴;顺铂40mg/(m2·d),第一、八天胸腔注射,胸膜腔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2×1012 VP,72h后胸腔注射顺铂。对照组:DP方案化疗,多西他赛75mg/m2;第一天静滴,顺铂40mg/(m2·d),第一、八天胸膜腔注射。二组治疗皆为21d一周期,二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获得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8例,稳定(SD)8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70.00%。对照组:CR2例,PR11例,SD14例,PD3例,总有效率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细胞减少及消化道反应,观察组发热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为自限性发热,36 h后自行恢复正常,白细胞减少及消化道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胸腔内注射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王晓红杨俊泉李国欢胡万宁王建功
关键词: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胸腔积液多西他赛顺铂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老年T4N0-2M0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灌注今又生(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EP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老年T4N0-2M0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经病理确诊、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表达突变型的老年(65岁≤年龄≤75岁)T4N0—2M0局部晚期NSCLC患者26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今又生2次,每次4×10^12VPs,注射时间分别为化疗周期开始前3d。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化疗为EP方案,顺铂:50mg/m^2,dl、8、29、36静脉滴注,足叶乙甙:50mg/m2,d1~5、d29~33静脉滴注。采取3D—CRT放疗,中位剂量为60Gy/30次,每周5次。结果随访率为100%。有效率76.9%(20/26),3级放射性食管炎4例(15.4%)、3级放射性肺炎3例(11.5%)。1年总生存率73.1%,1年无进展生存率57.7%。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今又生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老年T4N0—2M0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取得较好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推广。
杨俊泉王晓红郑国红赵洪焕胡万宁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支气管动脉灌注
放化治疗非小细胞肺癌p53抗体检测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放化治疗期间p53抗体的变化。方法治疗前检测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50名健康人血清p53抗体水平,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剂量为20 Gy/(10 f·12 d),40 Gy/(20 f·26 d)和60 Gy/(30 f·36 d)下,检测p53抗体水平。结果 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53抗体阳性率与分化程度、疾病分期、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肿块的位置无显著相关性(P>0.05)。放疗剂量40 Gy/(20 f·26 d)和60 Gy/(30 f·40 d),p53抗体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p53抗体高表达的癌症患者治疗疗效较p53抗体阴性患者治疗疗效差。结论放疗前后对血清p53抗体连续变化的监测,对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和预后有帮助。
刘春秋李国欢赵洪焕王翠兰韩素桂杨俊泉
关键词:P53肺癌放疗
UGT1A1与IP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血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启动子的多态性分布,并研究其多态性和伊立替康化疗不良反应、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采用伊立替康加顺铂化疗患者全血标本,直接测序分析UGT1A1*X-28TATA盒基因序列;并与化疗不良反应、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进行UGT1A1*28TATA基因启动子检测,UGTIA1*28野生纯合型(TA6/6)27例,占75%;突变杂合型(TA6/7)7例,占19.4%;突变纯合型(TA7/7)2例,占5.6%。UGT1A1基因突变纯合型(TA7/7))患者发生Ⅲ度迟发型腹泻1倒,2例皆发生Ⅲ度粒细胞减少。UGT1A1基因突变杂合型(TA6/7)发生Ⅲ度迟发型腹泻1例,Ⅲ度粒细胞减少1例。UGTIA1基因野生纯合型(TA6/6)无Ⅲ度迟发型腹泻和Ⅲ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Ⅰ~Ⅱ度迟发型腹泻3例,I~Ⅱ度粒细胞减少5例。全部患者未发生Ⅲ度以上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腹泻等不良反应。UGT1A1基因突变纯合型(TA7/7)CR0例,PR1例;UGT1A1基因突变杂舍型(TA6/7)CR1例,PR3例;UGT1A1基因野生纯合型(TA6/6)CR3例,PR15例。结论UGT1A1*28突变纯合型(TA7/7)可能增加伊立替康所致3度及以上延迟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赵凯张晓斌杨俊泉赵洪焕吴琼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伊立替康
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基因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A组31例(rAd-p53+放化疗),B组33例(放化疗);A组采用3支rAd-p53用10 mL生理盐水稀释,缓慢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共灌注2次;3 d后,A、B组同步放化疗,放疗为60Gy/30F;化疗采用PE化疗方案,第1、8、29、36天给顺铂50 mg/m2,第1~5、29~33天给足叶已甙50mg/m2.结果:A组、B组有效率分别为70.97%和4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1年生存率、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74.19% (23/31)、41.94%(13/31)、67.74%(21/31);B组患者1年生存率、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69.70%(23/33)、39.39%(13/33)、69.70%(2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放化疗提高了局部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且未增加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
王建功王晓红杨俊泉李国欢胡万宁
关键词:重组人P53腺病毒化疗放射疗法基因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