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FX013)

作品数:25 被引量:137H指数:7
相关作者:刘同君牛玉兵魏小强杜乐其邹焕聪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农民
  • 6篇权利
  • 5篇农村
  • 5篇城镇化
  • 3篇新型城镇化
  • 3篇农民权利
  • 3篇维权
  • 3篇法律
  • 2篇当代农民
  • 2篇正当
  • 2篇社会
  • 2篇社会治理
  • 2篇权利发展
  • 2篇纠纷
  • 2篇纠纷解决
  • 2篇交往理性
  • 2篇法理
  • 2篇法理学
  • 2篇法理学思考
  • 2篇法治

机构

  • 16篇江苏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刘同君
  • 6篇牛玉兵
  • 4篇魏小强
  • 3篇杜乐其
  • 1篇邹焕聪
  • 1篇周国强
  • 1篇张先昌
  • 1篇周媛
  • 1篇杨力
  • 1篇闵海颖
  • 1篇张慧
  • 1篇陈亚兰
  • 1篇储晓雷
  • 1篇张天翼

传媒

  • 5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法学
  • 1篇理论导刊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法学杂志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求实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理论月刊
  • 1篇社科纵横
  • 1篇理论探索
  • 1篇四川行政学院...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民间法
  • 1篇中国农村研究

年份

  • 3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非传统型纠纷的特点、成因及化解机制被引量:3
2012年
农村非传统型纠纷是农村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型纠纷类型。地域的拓展性、指向的外部性、弱亲缘性、强对抗性是农村非传统型纠纷的主要特点。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连带关系变化、基层组织控制能力弱化、乡土文化观念变迁是农村非传统型纠纷的基本成因。建立以社区、村委会为中心的新的社会连带关系,强化法律在农村非传统型纠纷解决中的权威作用,构建适合农村社会需要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是化解农村非传统型纠纷的重要对策。
刘同君陈亚兰
关键词:社会秩序农村纠纷纠纷解决机制
当代农民维权问题研究回顾及反思被引量:3
2012年
当代农民维权问题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而相关研究总体上可以区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知识领域。当代农民维权问题的已有研究一方面保持了学术上的连续性和对话性,促进了对农民维权问题的多维思考,而另一方面有关农民维权基本范畴的厘定、研究视角的创新、多学科基础上规范性研究的强化等仍是将来学术努力的方向所在。
牛玉兵刘同君
关键词:农民维权知识谱系
农民土地征收参与权的实现困境与对策被引量:3
2014年
农民土地征收参与权是农民参与征地行政程序,就涉及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阐述主张,从而影响行政主体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行政决定的程序性权利。农民土地征收参与权在实现农民与行政主体、集体经济组织相互间的力量均衡,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目的实现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然而,农民土地征收参与能力的缺乏、参与组织的欠缺以及农民土地征收参与制度的不足,限制了农民土地征收参与权作用的发挥。培育农民参与能力,完善农民征地参与的组织体制与制度机制是突破农民参与权实现困境的重要对策。
牛玉兵
关键词:农民土地征收参与权
法伦理视野下的弱者权利保护:意蕴、根基与进路被引量:1
2013年
在法伦理视域中,"弱者权利保护"命题实际意味着对弱者权利保护道德基础的追问、对相关法律制度的道德批判以及对弱者权利法律实践中道德因子的探寻。确立弱者权利保护的道德哲学根基,应立足于生活世界本身,尽量消除工具主义思维,实现道义伦理与功利伦理的有机结合。重新昭示个体德性,确立弱者权利保护的公共伦理,并以内含伦理精神的法律运行过程来整合公共伦理与个人伦理,是破解弱者权利保护道德困局,实现弱者权利保护法律与伦理统一的可能路径。
牛玉兵
关键词:弱者法伦理权利
略论行政决策中的法治思维
2014年
合法性是法治思维的核心,行政决策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决策主体的法治思维是保证决策正确、预防决策风险的必要条件。在行政决策中运用法治思维意味着决策主体要有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和谦抑的法治理念,养成法治思维的决策习惯,具有服从法律裁断的理性精神以及承受决策责任的应有担当。
董家友魏小强
关键词:行政决策行政权力法治政府法治思维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空间隔离及其法制应对——以空间正义为视角被引量:6
2015年
城乡一体化的持续推进逐步打破了"城乡两元"结构下的宏观空间隔离,但发生于城镇之中的微观空间隔离却正悄然滋生。进城农民在居住空间和社会空间上的边缘化和孤立化即是此种微观空间隔离的表现。城镇之中的空间隔离强化了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固化了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分层,形成了"城市两元"的排斥性社会结构,与城乡一体化空间正义目标之间有明显的背离。从法制层面来看,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空间隔离的消减,需要通过确立空间正义的法律目标,健全以混合居住为核心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以及进一步推进农民权利发展等措施加以应对。
张先昌鲁宽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民权利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法理学思考被引量:1
2015年
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充分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法治是当下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一种理性选择。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根本问题是农民的权利问题,权利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农民权利观念是应然权利向实然权利转换的价值根基,对农民权利的促进与实现具有根本意义。
刘同君张天翼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社会管理权利
转型期村庄的社会规范与社会生活——陇东南魏村考察被引量:2
2012年
在变革与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处于转型期的村庄所释放出的是在多元社会规范作用下人们生活的混合信息。本文以陇东南魏村为对象,根据专题社会调查的结果和作者之前的生活经历,梳理了该村的民间规范及其实施机制、村民的法律意识、村中公共事务的管理及社会纠纷解决等方面的情况。以原生态的状况描述,较为客观、深入地展现了这类转型期村庄中社会规范的存在状态及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
魏小强
关键词:农村法律社会生活
法律符号化现象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法律符号化是常见但却为人忽略的法律现象。法律依赖于符号,而符号则为法律形塑,"作为符号的法律"与"作为法律的符号"构成了法律符号化的两种表现维度。符号化对于法律的表达与运作均据有重要意义,它使法律表达日渐清晰准确,使法律运作趋于简洁高效。法律符号化的机理建立在人的符号化能力基础之上,体现于法律与符号诸构成要素融合共生的过程之中。然而,受符号载体的自然属性、人们对符号认知的社会心理以及符号的社会属性等多方面的限制,符号化的法律并不能完全描述和规范现实世界,法律的符号化必然是相对而有限的。
牛玉兵
关键词:法律技术法律形式
论“诉调对接机制”之正当性——基于江苏经验的思考被引量:1
2012年
诉调对接机制的确立与运行是社会效果、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有机统一的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马克斯·韦伯的正当性概念为诉调对接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与价值基础。合法性是诉调对接机制的制度根基,规律性是诉调对接机制的合理性体现,道德性是诉调对接机制的内在要求。
刘同君储晓雷
关键词:诉调对接道德性合法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