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军队“十二五”重点项目(BWS11J002)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薛改刘建芳侯艳宁李建立闫成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解放军医学院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十二五”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人脐
  • 6篇人脐带
  • 6篇脐带间充质干...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干细胞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人脐带间充质...
  • 5篇细胞
  • 4篇匀浆
  • 4篇匀浆上清液
  • 4篇上清
  • 4篇上清液
  • 4篇清液
  • 4篇分化
  • 4篇肝细胞
  • 3篇细胞分化
  • 3篇纤维化
  • 3篇肝细胞分化
  • 3篇肝组织
  • 2篇脐带

机构

  • 5篇解放军白求恩...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省人民医...
  • 3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省儿童医...

作者

  • 7篇刘建芳
  • 7篇薛改
  • 6篇侯艳宁
  • 2篇吴红海
  • 2篇吴丽颖
  • 2篇闫成
  • 2篇李建立
  • 2篇韩晓磊
  • 1篇韩华
  • 1篇马欣
  • 1篇张伟

传媒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肝脏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肝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肝组织勻浆上清液(LHS)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定向分化为肝细胞的功能特性进行检测.方法选取第3代hUCMSC,采用LHS作为诱导培养基,实验分为对照组和LHS处理诱导组,每组有3、5、7d三个时间点;诱导后对细胞进行AFP、CK18、TPH2、CYP3A4、Alb、HGF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并测定诱导前后CYP3A酶活性、Alb、HGF和尿素的分泌量.结果LHS诱导3d后细胞表达肝特异性蛋白AFP、CK18、TPH2、CYP3A4、Alb和HGF;对照组hUCMSC不同时间点CYP3A酶特异性代谢底物咪达唑仑的代谢量为0.026-0.030ng/mg,LHS诱导3、5和7d后细胞代谢量分别为(30.14±1.19)、(50.20±6.24)和(120.85±15.52)ng/mg,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细胞3、5和7dHGF的分泌量分别为(0.24±0.14)、(0.42±0.20)和(0.18±0.15)ng/mg,LHS诱导后细胞HGF的分泌量分别为(4.06±1.35)、(3.35±0.17)和(3.83±0.42)ng/mg,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LHS诱导后各组细胞尿素分泌量增加14倍以上,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3、5和7dAlb的分泌量分别为(22.66±2.99)、(16.99±2.90)和(15.37±1.86)ng/mg,诱导3、5和7d后Alb的分泌量分别为(36.40±3.53)、(46.66±2.50)和(54.82±4.28)ng/mg,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在体外经LHS诱导后,hUCMSC能够分化为具有成熟肝细胞功能的肝细胞.
薛改韩华陈泽纱吴红海刘建芳侯艳宁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
PKH26标记示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硬化大鼠体内的迁移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用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观察PKH26标记的hU CMSCs在肝硬化大鼠体内的迁移情况. 方法 hU CMSCs经复苏培养后,用PKH26对细胞进行标记,测定标记率和单次标记后荧光可检测时长;显微镜下观察标记后细胞形态,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将PKH26标记的hU CMSCs通过大鼠尾静脉分别移植给正常大鼠和肝硬化大鼠;48 h后取肝组织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UCMSCs在大鼠体内的迁移情况.数据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组均数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PKH26对hUCMSCs的标记率为100%,标记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形态与未标记细胞无明显差别,均为长梭形成纤维样细胞;两组细胞各时间点的吸光度值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增殖未见明显影响;第3~5天细胞生长速度最快,为对数生长期,在对数生长期中,对照组的细胞倍增时间为(2.22±0.04)d,标记组的细胞倍增时间为(2.20±0.04)d,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体外单次标记后荧光至少可维持20 d;移植给大鼠后,PKH26标记的hUCMSCs主要分布于硬化肝脏的汇管区、血管及假小叶周围,脾脏、肺亦有少量分布.结论 PKH26是标记hUCMSCs的理想荧光染料,PKH26标记技术可用于hU CMSCs移植治疗肝硬化时的细胞示踪研究.
薛改李建立刘建芳吴红海侯艳宁
关键词:肝硬化干细胞PKH26示踪
肝匀浆上清液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被引量:8
2013年
背景:前期实验证明大鼠肝组织匀浆上清液能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但诱导后细胞是否具有肝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特征尚不清楚。目的: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研究对象,对肝组织匀浆上清液定向诱导分化后细胞是否具有肝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特性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选取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作为诱导培养基,进行如下分组:单纯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作为阴性对照组,QSG-7701人肝细胞株作为阳性对照组,基础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标准对照组;肝组织匀浆上清液处理3,5,7 d诱导组;在蛋白水平和转录水平对肝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甲胎蛋白、角蛋白18和色氨酸2,3-加双氧酶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经肝组织匀浆上清液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随诱导时间延长梭形干细胞逐渐减少,细胞呈三角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肝组织匀浆上清液诱导干细胞3,5,7 d后肝细胞标志物甲胎蛋白、人细胞角蛋白18和色氨酸2,3-加双氧酶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标准对照组(P<0.01)。实验结果提示在体外经肝组织匀浆上清液诱导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具有肝细胞特异性标记的肝样细胞,并具有部分肝细胞功能。
马欣薛改刘建芳李建立侯艳宁
关键词:干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肝样细胞细胞角蛋白18
两种肝组织匀浆上清液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背景:前期研究证明正常大鼠肝组织匀浆上清液可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具有部分肝细胞功能的肝样细胞,而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匀浆上清液的诱导可行性及与前者诱导效果的比较尚不明确。目的:比较正常肝组织及纤维化肝组织微环境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采用腹腔注射3%硫代乙酰胺生理盐水溶液(200 mg/kg,2次/周,共4周)的方法制备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取肝纤维化大鼠及正常大鼠肝脏制备肝组织匀浆上清。将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分组诱导培养:1标准对照组: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2纤维化肝组织匀浆组: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及50 g/L纤维化肝组织匀浆的DMEM/F12培养基。3正常肝组织匀浆组: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及100 g/L正常肝组织匀浆的DMEM/F12培养基。诱导开始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取标准对照组及诱导7 d的匀浆组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K18、AFP、CYP3A4、CYP2E1、CYP2D6、TPH2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白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与标准对照组长梭形成纤维样细胞相比,诱导7 d时,肝纤维化匀浆组及正常匀浆组细胞形态变化明显,呈类圆形,胞体丰满。与标准对照组相比,两匀浆组细胞均可表达肝细胞标志物CK18和AFP。标准对照组细胞可表达少量CYP2E1,两匀浆组细胞表达CYP3A4、CYP2E1、CYP2D6、TPH2等肝细胞功能蛋白,且CYP2E1的表达量较标准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两匀浆组间上述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两匀浆组细胞分泌白蛋白的能力较标准对照组亦明显增强(P<0.01),两匀浆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结果显示正常肝组织和纤维化肝组织微环境均可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在达到相同诱
闫成薛改吴丽颖刘建芳侯艳宁
关键词:脐带肝细胞细胞分化干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纤维化肝组织匀浆上清液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大鼠纤维化肝组织匀浆上清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取健康SD大鼠(体重180~220 g),采用腹腔注射3%硫代乙酰胺生理盐水溶液(200 mg/kg,2次/周,共4周)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取造模成功的纤维化肝组织用于制备肝纤维化诱导培养基。取第3代HUCMSCs进行分组培养7 d,对照组以含10%FBS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实验组以含10%FBS及50 g/L肝纤维化诱导培养基上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细胞形态学变化;取培养7 d的对照组及实验组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CYP3A4表达情况,采用糖原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检测细胞储存糖原的能力,分别采用二乙酰肟比色法及ELISA法测定两组细胞培养液中尿素(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白蛋白(albumin,ALB)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长梭形细胞相比,实验组细胞于诱导1 d时即可见到细胞两极回缩,胞体变短;诱导7 d时,细胞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胞体丰满。Western blot检测示,对照组细胞未见AFP、CK18、CYP3A4表达;实验组细胞可表达肝细胞特异性标志物AFP、CK18及与代谢功能相关的重要蛋白CYP3A4。对照组上清液中BUN、ALB浓度分别为(0.43±0.07)mmol/L和(8.08±0.41)μg/mL,实验组分别为(2.52±0.20)mmol/L和(41.48±4.11)μ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60,P=0.000;t=19.810,P=0.000)。PAS染色示,对照组HUCMSCs细胞核呈深蓝色,细胞质呈淡紫色;实验组细胞整个胞体被染成深紫色,细胞核可见。结论大鼠纤维化肝组织匀浆上清液可快速诱导HUCMSCs向肝细胞分化,形成的肝样细胞不仅具备肝细胞表面标志物,同时有肝药酶的表达,并具有储存糖原、合成BUN及分泌ALB的能力,可部分替代肝细
闫成薛改吴丽颖刘建芳侯艳宁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微环境
肝纤维化大鼠血液微环境对人脐带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大鼠血液微环境对人脐带MSCs(human umbilical cord MSCs,HUC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只,体质量(200±20)g;其中12只采用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方法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组织学观察确定模型制备成功后取大鼠全血分离血清;剩余6只正常大鼠同法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EGF、b 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抑瘤素(oncostatin M,OSM)含量。取第3代HUCMSCs分组培养7 d,其中肝纤维化血清组(A组)、正常血清组(B组)分别以含5 m L/L肝纤维化大鼠血清、正常大鼠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含10%FBS)培养;对照组(C组)以DMEM/F12培养基(含10%FBS)培养。培养期间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7 d后取各组细胞行免疫荧光检测肝细胞表面标志物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功能蛋白白蛋白(albumin,ALB)、色氨酸2,3-双加氧酶(tryptophan 2,3-dioxygenase,TPH2)、CYP3A4及MAPK/ERK信号通路蛋白(P-ERK)表达,二乙酰肟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含量。结果组织学观察示大鼠肝组织符合纤维化改变,模型制备成功。正常大鼠血清中EGF、OSM含量均高于纤维化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89,P=0.000;t=37.172,P=0.000);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HGF含量为(1.03±0.12)ng/m L,正常大鼠血清中未检出;两种血清中均未检出b FGF。诱导培养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均未见明显变化且组间无明显差异。培养7 d时,A组细胞可见AFP、CK18绿色荧光,B、C组染色均为阴性。Western blot检测示A组细胞可表达肝细胞功能蛋白ALB、TPH2及CYP3A4,B、C组均未见上述蛋白表达。各组细胞均可表达P-ERK,其中A组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细胞上清液中BUN含量亦显著�
闫成薛改张伟韩晓磊刘建芳侯艳宁
关键词:肝纤维化细胞分化
不同方案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硫代乙酰胺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治疗效果的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应用TAA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的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采用尾静脉注射的方式移植h UCMSCs。各组分别于单次治疗后1、2、4周和多次治疗后1周和1年收集大鼠血液和肝脏标本,观察体重,检测肝功能,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及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体重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单次治疗后4周与多次治疗后1周体重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在单次治疗1、2、4周和多次治疗1周后血氨(BAM)、胆红素(TBIL)和碱性磷酸酶(AKP)血清浓度高于对照组,白蛋白/球蛋白(ALB/GLB)低于对照组,多次治疗后1年BAM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单次治疗后1、2、4周及多次治疗后1周、1年BAM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TBIL、AKP水平单次治疗后2、4周和多次治疗后1周低于模型组,ALB/GLB水平单次治疗后1、2、4周和多次治疗后1周高于模型组(P<0.05,P<0.01)。治疗组单次治疗后2、4周和多次治疗后1周和1年肝脏纤维化程度均轻于模型组,且多次治疗后1周和1年轻于单次治疗后2、4周(P<0.01)。结论 h UCMSCs移植可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和肝脏纤维化程度,治疗效果随着h UCMSCs移植次数的增多和恢复期的延长而提高。
薛改陈则纱刘建芳韩晓磊侯艳宁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肝纤维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